世界上三大引水工程计划,任何一项工程完成或将改变地区命运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1

地球表面的71%被水覆盖,而其中96.5%是海水,人类可开发利用的只是极少一部分。当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水资源主要承载在湖泊之中,那么湖泊的变化将影响周边地区的发展,需要通过水利工程来调节。

“死海将死”、“咸海萎缩”、“乍得湖干涸”,这些湖泊关系着所在地区的命运,如果不实施引水工程阻止其消亡,那么将会成为巨大的生态灾难。

世界陆地最低点在死海,这个位于中东以色列、巴勒斯坦和约旦三国交界处的内陆盐湖,以湖水盐分极高,生物难以存活著称,是世界著名 旅游 圣地。

由于主要水源约旦河被过度开发利用,注入死海的水量大为减少,死海在过去50年从原来的海拔-392米下降到-412米,面积由950平方公里锐减到630平方公里。如再不采取有力措施,死海将在本世纪中叶消失在地图上。

死海所在地区气候干旱,普遍缺乏大河,而沿着东非大裂谷北端延伸的约旦谷地,从红海向死海引水成为最理想的方案。

引水工程计划投资25-40亿美元,耗时10年建设:

取水点位于约旦南部的亚喀巴,顺地势向北沿约旦、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三国的边境进入死海,南端从抽水站开始的12公里为明渠,利用扬水站把水提升至海拔126米的位置,随后通过长180公里、直径为4米的密闭管道将水直接送到死海,年输水量15-17亿立方米;配套建设的还有利用500米落差发电的水电站以及一系列海水淡化厂,以解决周边地区淡水资源匮乏问题。

该工程一旦开建,一方面可以拯救死海,改善生态环境,另一方面可以让势同水火的以色列、巴勒斯坦及约旦抛开矛盾共同协商,为中东地区的生活和灌溉用水提供一个可靠的保障,是相关国家的“和平之水”。

咸海曾是世界第四大湖,位于中亚的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两国交界处。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因为主要水源阿姆河和锡尔河被沿岸地区大量引水用于农业灌溉和工业生产,咸海水位不断下降,湖面急剧萎缩,至今已不足上世纪全盛时期66,000平方公里的十分之一,预计到2020年,咸海将完全干涸消失,将成为当今世界上后果最严重的一大生态灾难。

如果要彻底恢复咸海原有水域和生态,唯一的办法就是加大注入咸海的水量,其中调水方案有四个:

作为中亚地区最大的国家,哈萨克斯坦提出在未来50年之内不仅要将咸海恢复到原来的规模,还要通过引水把咸海北部的图尔盖洼地改造成为湖泊,实现环境,经济的双重利益。

哈萨克斯坦的里海-咸海运河方案(西水东调),计划从位于里海北部盐度较低的伏尔加河和乌拉尔河入海处附近向咸海开挖运河,该运河将由一条300公里的引水渠,三处扬水站以及大大小小的5-6座储水湖泊组成,从里海引水600亿立方米入咸海,而长远规划中还包括咸海恢复后,继续向东开挖河道,为巴尔喀什湖补水。该工程计划庞大,但引水距离短,具有一定可行性,一旦建成将惠及整个中亚。

乍得湖是个内陆淡水湖,位于非洲中北部的乍得、喀麦隆、尼日尔和尼日利亚四国交界处,曾是非洲第四大湖和世界第六大湖。在过去的40年间,由于沿湖地区大规模抽取湖水和周围地区土地沙漠化,乍得湖面积从上世纪60年代的2,5000平方公里,锐减到现在的不足1,500平方公里,残余水体也正在沼泽化。

在非洲,有两样东西可以引发战争——石油和水,前者可以换成钞票,后者是生存的必需品。乍得湖地区的生态十分脆弱,湖区及流域3,000多万人靠乍得湖为生,命运与乍得湖息息相关。

乌班吉河-乍得湖调水工程(乍得湖补充项目)是一项跨流域调水计划,目标就是恢复湖区的活力。

该工程计划投资145亿美元,在流经中非的刚果河支流乌班吉河上游帕兰博地区修建大坝,然后开凿一条长100到120公里的引水渠,利用水泵加压后,将部分乌班吉河河水以重力自流方式经沙里河向北调往乍得湖。在调水的同时,还配套规划了在乌班吉河至沙里河之间以及沙里河至贝努埃河之间各挖一条可通航的运河,以促进中非、乍得、喀麦隆、刚果(布)、刚果(金)、苏丹等沿河国家的经济发展。

水是生命之源,人类逐水而居,当最容易获得的水资源被消耗殆尽,就只能花大力气去调水。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