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敏胶粘剂的实验部分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5-31

2.1影响乳液压敏胶力学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胶粘剂中共聚物的玻璃化温度Tg。压敏胶的玻璃化温度一般应保持在-20℃~-60℃的范围比较合适,当然不同使用要求的压敏胶配方体系有不同的最佳Tg值。玻璃化温度的调节可以通过选择具有很低的玻璃化温度的软单体与较高玻璃化温度的硬单体按一定比例共聚,这样可在保持一定内聚力的前提下有很好的初粘性和持粘性[4]。 常用丙烯酸酯型压敏胶的单体及玻璃化温度     单体类别 单体名称 玻璃化温度/℃ 粘性(软)单体 丙烯酸乙酯 -22 丙烯酸丁酯 -55   丙烯酸异辛酯 -70   内聚(硬)单体 乙酸乙烯酯 22 丙烯晴 97   丙烯酰胺 165   苯乙烯 80   甲基丙烯酸甲酯 105   丙烯酸甲酯 8   改性(功能)单体 甲基丙烯酸 228 丙烯酸 106   甲基丙烯酸羟乙酯 86   甲基丙烯酸羟丙酯 76   二氨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 13   2.2丙烯酸酯类共聚乳液用单体通常分为3类:(1)起粘附作用的软单体, 主要是碳原子数为4-8的丙烯酸酯, 如丙烯酸丁酯、丙烯酸异辛酯等;(2)起内聚作用的硬单体, 这类单体与软单体共聚后保持粘接力与内聚力的平衡, 如甲基丙烯酸甲酯、醋酸乙烯酯、苯乙烯、氯乙烯等;(3)起改性作用的功能单体, 可以通过其自身的活性官能团赋予胶粘剂反应特性, 用以改良胶粘剂的粘接性能以及耐水性、耐候性、耐溶剂性等性能, 如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酞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等[5]。
2.3制备酸酯乳液压敏胶时, 要选择合适的软、硬单体及用量, 使得软、硬单体配比适当, 才能达到压敏胶的粘接性能和内聚强度的协调与平衡,但对压敏胶来说,功能单体的选择也是很重要的,它既能够增加压敏胶的内聚力, 改善与基材的附着力, 又提供了进一步交联的活性基团。另外,乳化剂的用量对乳液的稳定性有很大影响,当乳化剂用量少时乳液在聚合中稳定性差,容易发生破乳现象,随着乳化利用量的增加,乳液逐步趋向稳定。但乳化剂用量过高又会降低压敏胶的耐水性,而且施胶时泡沫过多,影响施工性能。在实际应用时,一个完整乳液压敏胶配方中可能还要加入抗冻剂、消泡剂、防霉剂、色浆等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