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大足第二中学的历史沿革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1

1947年8月,民国时期设立“县立万古初级中学”,校址在现万古小学处,招收新生一班32人。
1948年春、秋各招一个班及秋季高中补习班共200多人。
1949年因解放战争时停时办。
1956年复校至1966年是二中发展史上的第一个时期,初中升学率名列县属单设中学第一。
1956年招收新生两班117人,并选定长生一社为校址,占地70亩,新修校舍,第一批修建12间教室的主楼一栋,学生寝室楼一栋(土墙),学生礼堂一个,师生食堂一个,建筑面积共1469平方米。
1957年秋季开学搬入新校舍,增招学生两个班,校名为“大足县第二初级中学”。1966年至1976年的“文革”10年,人妖颠倒,黑白混淆,不堪回首。
文革后,学校开始了突飞猛进的发展,1977年高中新生发展到10个班。从1978年起,连续三年创造了二中历史上升学率居高不下的第二个鼎盛时期。
1988年至1994年,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二中的发展陷入低谷。
而1995年至1998年,是二中历史上由衰到盛的转折时期,97年成功举办50周年校庆,98年中、高考成绩突出。
自1999年以来,学校的发展驶入快车道,学校加大改革力度,努力实施素质教育,狠抓教改和教研,教育教学成绩突出。
适逢盛世,2004年振兴教育之风劲吹,《大足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颁布实施,区委区政府决定将大足二中校迁进“大足区科技教育城”——大足区棠香街道办事处红星社区。在区领导的正确决策和高度重视下,各部门大力支持,教育主管领导精心部署,学校积极运作,两年含辛茹苦,两年艰苦奋斗,二中高中部于2007年3月整体顺利迁入新校区,学校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从此掀开了大发展的新篇章!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