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害不趋利|《人生的智慧》书摘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1
叔本华的《人生的智慧》充满了人生智慧,实用性和精辟程度碾压市面上的各种心灵鸡汤。在此笔者把觉得受教的语录摘取下来,分享给大家。

第一章 基本的划分

1. 决定凡人命运的根本差别在于三项内容:人的自身、人所拥有的身外之物、人向其他人留下的印象。每个人到底生活于何种的世界,首先取决于这个人对这个世界的理解。

2.一个人所能得到的属于他的快乐,从一开始就已经由这个人的个性规定了。一个人精神能力的范围尤其决定性地限定了他领略高级快乐的能力。

3. 对于人的幸福快乐而言,主体远远比客体来得重要,任何人都可证实这一点。

4.一个人的自身,亦即当这个人单独一人的时候陪伴自己的、别人对此不能予夺的内在素质,其重要性明显胜于任何他能够占有的财物和他在他人眼中呈现的样子。

5.我们唯一能够做到的就是尽可能充分的利用我们既定的个性。因此,我们应该循着符合我们个性的的方向,努力争取适合我们个性的发展,除此之外则一概避免。所以,我们必须选择和我们个性相配的地位、(德不配位,必有灾殃)、职业和生活方式。

6.人的自身比起财产和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具有压倒性的优势;由此可知,注重保持身体健康和发挥个人才能比全力投入获得财富更为明智。

7. 因为相同羽毛的鸟聚在一起——荷马

8. 一个外在富有、但内在贫乏的富家子弟来到这个世界,会徒劳地试图用外在的财富去补偿内在的不足。

9.彼得尼斯说过,一个人所拥有的财产决定了这个人在他人眼中的价值。如果这句话是正确的话,那么反过来,他人对自己的良好评价,能以各种形式帮助自己获取财产。(东汉末年的月旦评)

第二章 人的自身

1. 亚里士多德说过:我们能够依靠的只有我们的本性,而不是金钱。

2.我们应该把获得和促进愉快的心情放在各种追求的首位,避免一切纵欲放荡的行为、令人不快和剧烈的情绪动荡,以及长时间的精神劳累。

3.我们的幸福取决于我们的愉快情绪,而愉快情绪又取决于我们身体的健康状况。

4.这就是爱比克泰德所说的“扰乱人们的不是客观事情,而是人们对客观事情的见解”。

5.最大的愚蠢就是为了诸如金钱、晋职、学问、名声,甚至为了肉欲和其他片刻的欢娱而献出自己健康。我们更应该把健康放在第一位。

6. 超常的感觉能力会招致情绪失衡、周期性的超乎寻常的愉快或者挥之不去的忧郁。亚里士多德说过,所有杰出、优越的人都是忧郁的。

7.一般而言,一个人接受愉快印象的能力越弱,那他接受不愉快印象的能力就越强,反之亦然。

8.郁闷型的人,也就是阴沉喝神经兮兮的人,虽然总的来说比无忧无虑、快乐的人承受更多只是想象出来的不幸和苦难,但却因此而遭遇更少真实的不幸和苦难,因为他们把一切都看成漆黑一团,总是把事情往坏的方面想,并因此准备着防范措施。这样,与那些总是赋予事情以愉快色彩和大好前景的人相比,他们更少失算和栽跟头。

9.诱因和人的不满情绪成反比,不满情绪越厉害,自杀所需要的诱因就越小,到最后,诱因可以减至为零。

10. 痛苦和无聊是人类幸福的两个死敌,关于这一点,我可以做一个补充:每当我们感到快活,在我们远离上述的一个敌人的时候,我们也就接近了另外一个敌人,反之亦然。

11. 一个人具备了卓越的精神思想,就会造成他不喜与人来往。

12.大致而言,一个人对与人交往的热衷程度,与他的智力的平庸及思想的贫乏成正比。人们在这个世界上要么选择独处,要么选择庸俗,除此之外,再没有更多别的选择了。

13. 闲暇是人生的精华,除此之外,人的整个一生就只是辛苦和劳作而已。

14.亚里士多德说过,幸福属于那些能够自得其乐的人。这是因为幸福和快乐的外在源泉,就其本质而言,都极其不确定,并且为时短暂和受制于偶然。

15.每个人都会有适合自己的一类快乐,这由他身上所突出具备的哪一种能力而定。第一类是机体新陈代谢能力带来的乐趣;第二类,是发挥肌肉力量所带来的乐趣;第三类为施展感觉能力方面的乐趣。

16. 我们的现实生活在没有受到情欲的驱动时会变得无聊和乏味;一旦受到情欲的驱动,很快又会变得痛苦不堪。

17. 菲利斯特人指的是和缪斯的孩子恰恰相反的意思,那就是被文艺女神抛弃的人,它们没有精神思想上的要求。

第三章 人所拥有的财产

1.伊壁鸠鲁把人的需要划分为三类:1)属于人的天然的和迫切的需要。这类需要如果得不到满足,就会让人痛苦。2)第二类同样是天然的,但却不是迫切的。那就是满足性欲的需要。3)第三类需要不是天然也不是迫切的,那就是对奢侈、排场、铺张和辉煌的追求。

2. 财富犹如海水:一个人海水喝得越多,他就越感到口渴。

3.唯独金钱才具备了绝对的好处。因为它并不只是满足某一具体的需要,而是满足抽象中的普遍的多种需要。

4.我们应该把现有的财富视为能够抵御众多可能发生的不幸和灾祸的城墙,而不是一纸任由我们寻欢作乐的许可证。

5. 乞丐一旦跨上了坐骑,就非得把马跑死——《亨利五世》

第四章 人所展现的表象

1.名声是智者们最后才放弃的东西——塔西佗

2.骄傲就是确信自己拥有某一方面的突出价值,但虚荣则尽力让别人确信自己拥有某一方面的突出价值。

3. 虚荣让人健谈,但骄傲却让人沉默。

4.跟奴隶开玩笑,奴隶就会对你不屑——阿拉伯谚语

5.谦虚是美德——这一句是蠢人的一项聪明的发明;因为根据这一说法每个人都要把自己说成像一个傻瓜似的,这就巧妙的把所有人都拉到同一个水平线上。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在这个世界上,似乎除了傻瓜外,在没有别人了。

6. 一个人的独特个性远远优于民族性,在一个人身上所显现的独特个性比起国民性更应受到多一千倍的重视。

7.我认为,客观上,名誉是他人对我们价值的看法,主观上则是我们对于他人看法的顾忌。

8.在另一方面,没有什么比确信得到了别人的好评更能增强一个人的生活勇气,因为别人的好评向他允诺:众人会联合力量给予他保护和帮助,凭借这堵比他自身力量强大得多的保护墙,他就可以对抗生活中的灾祸和困顿。

9. 女性从男性那里要求和期待一切她需要和渴求的东西。男性则从女性那里主要地、直接地只要得到一样东西。

10. 骑士荣誉并不是他人对我们的价值的看法,这种荣誉纯粹取决于他人是否表示出他们的看法。他人可以收回自己说出的额诽谤和侮辱的话,在必要的情况下,他们对自己的话语作出道歉,这样,一切事情就好像根本不曾发生过。简而言之,骑士荣誉不取决于一个人做了什么,而是取决于别人对他做了什么。骑士荣誉应该称作“拳头的荣誉”,因为到了最后双方往往用决斗解决问题。

11. 相对立的两类人都各自憎恨对方。

12.一般来说,名声来得越迟,维持的时间就越长久,因为任何优秀的东西都只能慢慢成熟。

13.一个人越属于他的后世,亦即属于整个人类大众,那他就越不为自己的时代所了解,因为他的贡献对象不仅是他的时代,他为之奉献的是整个人类。

14.人们除了智力上的不足,还有一种道德上的劣性:那就是嫉妒。

15.创作旨在给人教益的作品比起写作供人们娱乐消遣的作品更难获取名声。

16.名声总是逃离追逐它的人,但却会尾随对它毫不在意的人。

17. 对于我们凡夫俗子来说,名声和青春加在一起简直太奢侈了。

18.既然研究的资料广为人知,那么,采用崭新的、但却是正确的方式对它们进行组合就变得越加困难,因为太多的人已经在这一方面花费过脑筋,各种新组合的可能也已穷尽。与此相比,对于那些只能通过艰辛、困难的方式才能掌握的、不为一般大众所接触的研究资料,我们总可以找到这些素材的新的组合。

19. 在创造的价值和受到人们的尊敬方面而言,苦干根本不能与思想的天才相提并论。

20.由此可知,那些感觉自己具有良好理解力和正确的判断力,但是又不相信自己真的具备至高的思想禀赋的人,不应该惧怕从事繁琐的考究工作和雷人的工作,因为只有凭借这些劳动,他们才能在广泛接触这些资料素材的众人中脱颖而出,才能深入只有勤勉的博学者才有机会涉足的偏僻领域。

21.传达自己的所见之于传达自己的所想难度更小;对于理解他人的所见也较理解他人的所想更加容易。所以,讲述见闻的作品比传达思想的著作能够拥有更多的读者。

第五章 建议和格言

第一部分 泛论

1.亚里士多德在《伦理学》里不经意说过一句话,我视这句话为人生智慧的首要律条:理性的人追求的不是快乐,而只是没有痛苦。这一句话所包含的真理在于:所有的快乐,其本质都是否定的,而痛苦的本质确是肯定的。

2.谁要从幸福论的角度衡量自己一生是否过得幸福,他需要一一列出自己得以躲避的祸害,而不是曾经享受过的欢娱、快感。“幸福论”这一名称只是委婉的名称而已,所谓“幸福的生活”,实则应该理解为“减少了许多不幸的生活”,亦即还能勉强忍受的生活。

3.一个人所能得到的最好运数就是生活了一辈子但是从来没有承受过什么巨大的精神上或者肉体上的痛苦,而不是曾经享受过无比强烈的欢娱。

4.对于犬儒哲学家来说,避免痛苦比得到快乐更加重要。

5. 避免很不幸福最保险的办法就是不要要求很幸福。

6. 谁要是完整地接受了我的哲学的教诲,并因此知道我们的存在其实就是有不如无的东西,而人的最高智慧就是否定和抗拒这一存在,那么他就不会对任何事情、任何处境抱有巨大的期待;不会热烈地追求这尘世的一切,也不会强烈地抱怨我们计划的落空和事业的功败垂成。

7.如果你失去一个世界

不要为此悲伤,因为这是微不足道的

如果得到一个世界,

不要为此高兴,因为这是微不足道的

苦乐得失都会过去

都会离开这个世界,因为这都是微不足道的 ——安瓦里;《苏哈里》

8.因此原因,我们尽可以把世界上的几乎一切都视为空心的果核,果仁本身是很稀有的,果仁藏在果核里则更是少有的事。只能在另外的地方找到它,并且通常要碰运气才行。

9.衡量一个人是否幸福 ,我们不应该向他询问那些令他高兴的赏心乐事,而应该了解那些让他烦恼操心的事情,因为烦扰他的事情越少越微不足道,那么他也就越幸福。

10.我们要提醒自己不要向生活提出太多的要求,如果这样做,我们幸福所依靠的基础就变得广大了。依靠如此广大的基础才可以建立起来的幸福是很容易倒塌的,因为遭遇变故的机会增多了,而变故无时不在发生。

11.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能够得到的只是教诲,而不是幸福。

第二部分 我们对自己的态度

1.由此可见,我们行事自始至终都有其必然性,我们在每一刻都做着我们在那一刻认为合理和适当的事情。只有事后的结果才让我们看清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对整个事情的回顾才使得我们明白事情的如何和为什么。

2.人生的智慧的重要一点就是渣关注现在和计划未来这两者之间达到恰到好处的平衡,这样,现在和和将来才不至于相互干扰。

3.那些以希望和努力生活在将来的人眼睛盯着前面,不耐烦地等待着将要发生的事情,仿佛将来的事情才会为他们带来真正的幸福。在这期间,他们却对现在不予理会、不加咀嚼,听任现在匆匆逝去。这些人尽管貌似精明,但却跟意大利的一种驴子一般无二:在驴子的头上人们插上一根束着干草的棍子,这就加快了驴子的步伐,因为驴子看到干草近在眼前,总希望趋前得到这束干草。

4. 永远不要忘记:现在才是唯一真实和确切的;相比之下,将来的发展几乎总是与我们的设想有所不同,甚至过去也与我们队过去的回想有所出入。

5.无论事情多么悲痛,我们必须让过去的事情过去,或许我们难以做到这一点,但我们必须降伏我们乖僻的心情。——荷马

6.此刻的时光匆匆消逝化作神奇的往昔,从此以后,它就只存在我们的记忆里,照射出不朽之光芒。在将来,尤其到了糟糕恶劣的日子,我们的记忆会拉起帷幕:此刻时光已经变成了我们内心眷念和思念的对象。

7.所有的节制和限制都有助于增进我们的幸福。我们的视线、活动和接触的范围越狭窄,我们就越幸福;反之,我们感受到的焦虑或者担忧就越多。

8. 痛苦是肯定的,而幸福纯粹是否定的。

9.我们的生活应该尽可能的简单,甚至单调的生活,只要这不至于产生无聊。

10.正如忙于外在的生活会打扰我们从事研究工作,夺走精神生活所需要的宁静和专注, 同样,持续从事精神活动会或多或少地削弱我们应付嘈杂、繁忙生活的能力。因此,每过一段时间,当我们需要着力操持实际生活时,暂时完全中断精神活动会有好处。

11.外的的骚动越厉害、外在给予的印象越多,人的精神内在活动越小。

12.事过境迁后,我们再也无法唤起和重温当时被这些事境所激发的情绪和感觉;但却可以回想起当时由这些事境所引发的意见和看法。

13.能够自得其乐,感觉到万物皆备于我,并可以说出这样的话:我的拥有就在我身。亚里士多德:幸福属于那些容易感到满足的人。

14. 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才可以完全能成为自己。谁要是不爱独处他就是不热爱自由,因为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才是自由的。

15.因为在独处的时候,一个可怜虫会感受到自己全部可怜之处,而一个具有丰富思想的人只会感觉到自己丰富的思想。一言以蔽之:一个人只会感觉到自己的自身。

16.在泛泛和平庸的社交聚会中,人们对充满思想见识的谈话绝对深恶痛绝。所以,在这种社交场合要取悦他人,就绝对有必要把自己变得平庸和狭窄。因此,我们为达到与他人相像、投契的目的就只能拒绝大部分的自我。

17.大致来说,一个人只能与自己达致最完美的和谐,而不是与朋友或者配偶,因为人与人之间的个性和脾气方面的差异肯定会带来某些不相协调,哪怕是这些不协调只是想当轻微。

18. 西塞罗说:一个完全依靠自己,一切称得上属于他的东西都存在与他的自身的人是不可能不幸福的。

19.在这个世界上,真正具备价值的东西不会受到人们的注意,受人注意的东西往往缺乏价值。

20. 无法享受孤独的人各自具备人性的理念中的一小部分内容。所以他们需要通过社交得到他人的许多补充。只有这样,它们才能在某种程度上活的人的完整意识。

21.一个人对社会交往的热衷程度大致上与他的精神思想的价值成反比。

22.孤独为一个精神禀赋优异的人带来的双重好处:第一,他可以成为自己;第二,他用不着和别人在一起。

23.我们平静的心境,它对我们的幸福的重要性仅次于健康。

24.因此,谁要是在早年就能适应独处,并且喜欢独处,那他就不啻获得了一个金矿。

25. 除了极少数例外,我们其实只有两种选择:要么是孤独,要么就是庸俗。

26.在孤独生活的诸多不便当中,一个不好之处却并不容易引起我们的注意:长期离群索居的生活会使得我们的情绪变得异常敏感,一些不值一提的小事、话语,甚至别人的表情、眼神,都会使我们内心不安、受伤和痛苦。

27.如果一个人处于对别人的有理由的厌恶,迫于畏惧选择了孤独的生活。我给予这种人的建议就是养成这样的习惯:把部分孤独带进社会人群中去,学会在人群中保持一定程度上的孤独。

28. 我们可以把社会人群比喻为一堆火,明智的人在取暖的时候懂得与火保持一段距离,而不会像傻瓜那样太过靠近火堆;后者在灼伤自己以后,就一头扎进寒冷的孤独之中,大声抱怨那灼人的火苗。

29. 对于我们遭遇的每一桩不幸,我们都难辞其咎。

30.事实上,我们可以把起床时候的不适和困顿视为出生时的艰难情形。

31.我们容易假设自己拥有某个没得到的东西,却不曾假设我们失去某样东西之后的情形。

第三部分我们对他人应采取的态度

1.别人拂逆我们的心意,妨碍我们的行动,但是他们这样做完全是出于一种严格的、发自他们本性的必然性,这与物体活动所根据的必然性一般无异。所以,针对别人的行为动怒就跟向一块我们前进路上的石头大发脾气同等的愚蠢。

2.尽管两个人所谈论的都是一些陌生和泛泛的事情,但由于两人根本就不是同一类人,所以,其中一人所说的几乎每一句话,都会令对方不悦,在多数情况下,甚至使他动气。

3.对于许多人来说,观看代替了思考。他们试图通过制造噪音来感觉自己的存在。

4.拉罗斯科夫非常中肯地说过,很难在高度尊敬一个人的同时,又非常喜爱他。

5. 容忍根植于鄙视。

6.如果我们太过迁就别人,他们就会变得淘气顽皮。假如我们拒绝借钱给一个朋友,那我们不会失去这个朋友;但如果借钱给他,那我们反倒很容易失去他。

7.不尊崇别人的人会受到别人的尊崇。——意大利谚语。

8.没有哪只狗是坏到不会摇尾巴的。——意大利谚语

9. 无论如何,对一个我们刚刚认识不久的人,都注意不要评估太高。否则,十之八九我们都会失望、羞愧,甚至招来祸殃。

10.无所顾忌地破坏自己私人圈子规则的人,同样会在他认为安全视为时候破坏国家的法令。

11.一个人会忘记一切,但却不会忘记他自己,他的本性。

12.这个世界沉浸在罪恶之中;野蛮人互相吞吃对方,文明人则互相欺骗对方,这就是所谓的世道方式。

13. 精心打扮,假装具有某种素质,其实就是承认自己并不具备这样的素质。

14. 真实不虚的友谊有着这样的一个前提:对朋友的痛苦不幸抱有一种强烈的、纯客观的和完全脱离利害关系的同情。

15.朋友间分割太远和长时间不见面都会有损朋友之间的友情。

16. 朋友都说自己是真诚的,其实,敌人才是真诚的。

17.患难之交真的那么稀有吗?恰恰相反,我们一旦和某人交上了朋友,他们就开始患难了,就向我们借钱了。

18.格拉西安:唯一能够取悦别人的方式就是把自己裹以最呆傻的动物外皮。显示自己的聪明智慧其实就是间接地指责别人愚蠢和无能。

19.萨迪在《玫瑰园》里说过:我们应该认识到,愚人对智者的反感百倍于智者对愚人的反感。

20. “不爱也不恨”包含了全部世俗智慧的一半;“不要说话也不要相信”则包含了另一半的人生智慧。

第四部分 我们对于命运的态度

1. 我们的努力和挣扎只是发挥着桨橹的作用,运气和不可控因素是海风。

2.从年轻的角度看待生活,生活就是漫长无尽的将来;但从老年的角度观察,生活则是一段极其短暂的过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