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柏霖:你要分清“想要的”还是“需要的”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8
文 | 懵芽

自从《花儿与少年3》开播后,几乎期期承包热搜这片土地,“江疏影英语”“张若昀四合院”“佑娜兄妹cp”“娜扎小奶音”……

讲真,这季花少我喜欢值还蛮高的,先不说娜扎的“有点儿……”和陈柏霖的“超……”语句活灵活现在我的说话语气中,也不说那异国风情的美景美山美水,单单一群年轻人之间的价值观交流就足以让我心之一颤,然后沉迷于此。

一天在汗与雨的沉闷气味中度过,回到公寓想着用点什么来治愈一下自己,就看起了最新一期的《花少》。果不其然,懵芽被陈柏霖的价值观给治愈了。

陈柏霖新上任导游,责任重大,面对成员的大肆浪费,他说了一段话:“我们想要的远比需要的,来得多很多,其实很多东西,都是一个欲望而已,它不是需要的,它是想要的。”面对成员的一起煮饭,他说:“有时候价钱并不等于价值嘛。”

对于懵芽而言,这种三观超正,还懂得小确幸的人,我真的超想跟他们做朋友,感觉分分钟被治愈。

听到陈柏霖的话后,第一联想到的是《自控力》里一段很耐人寻味的话:“我们脑袋里有两个自我,一个自我任意妄为,及时行乐。另一个自我克服冲动,深谋远虑。”

你是不是无所事事的时候就会不自觉的打开各种购物App,然后买买买,剁剁剁。

一边嚷嚷着:啊,手好痛,心更痛。一边也心知肚明着:存款是什么?不存在的。

可是冷静下来,就发现买了一大堆不需要,还特别占地的东西。恨不得埋了自己,也不过是因为猛然发现当时想要的东西,真的是想要而已,并没多大需要。

这就是两个自我在挣扎,然后每一次克服冲动、深谋远虑都败给了任意妄为、及时行乐。听起来,完全就是loser的模样~

想要的是感性,需要的是理性,你需要定位清楚,这个人,这件事,这物品,是你想要的还是需要的。

一个人在年少的时候想要长大,在长大后想要当个小孩,这是感性。

一个人在年少时需要成为少年,在长大后需要成为一个大人,这是理性。

我曾也以为人一定要有所追求,去追求自己想要的某些事物。可,当你在自己力所不能及的条件下,能满足需要的就已经是最大的努力了。

你想要一群朋友,可你忘了你只需要一两个知心铁友。

你想要大房子大跑车,可你忘了你需要的是小龙虾麻辣烫烧烤啤酒薯片冰激凌。

你想要有一个爱你的人,可你忘了你需要爱的是自己。

不得不承认,人有很多欲望,无穷无尽,强大到不知道如何去满足那频繁跳出的想要,可明明满足“需要的”了,就能活的很好了呀。

因为,欲望是永无止境的,你满足不了的,何不仔细想想“需要的”,然后一步一步去达标,最后过程最好的自己。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