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与徐志摩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5
       说到林徽因当从诗经说起,诗云:[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彼时,她出生在杭州祖父林孝洵的家中,徽音二字便由此而来,后为与一位林微音的作家区分,改名林徽因。

         林徽因祖父于光绪年间考中进士,他注重后辈教育且不分男女,林徽因在童年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及至她十六岁,随父亲前往伦敦,这次出行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当然这也和那个漂洋过海的男子徐志摩有关,徐志摩于临近毕业时因喜欢哲学而来到伦敦,欲做罗素的学生,可当时罗素恰巧去往中国,遂后入康桥皇家学院学习,由此诞生了那惊艳的《再别康桥》。

           林徽因来到伦敦之年十月,与徐志摩相识,大约世间所有的爱,都起始于初见的欣喜,林徽因在写给沈从文的信中说到:“我做着许多女孩做的梦,而实际是天天落雨又落雨,我从来不认识一个男朋友,没有一个聪明的人来陪我玩——实际生活中认识的人物没有一个如我想象一般浪漫的人,却还加上一大堆人事上的纠纷。”徐志摩的到来对林徽因就像是黑夜之光,散发出无尽热。

             

     徐志摩本就是极其浪漫的人,与林徽因相识,相互吸引也是情理中之事。在每个静夜,她不再一个人发呆,他们一起谈论雨后看虹的体验、理想和现实。她写了《那一晚》来表达自己如花开的初心。在散发浪漫气息的欧洲,他们情来情往,看上去,是最好的一对,大概,那一段感情对他们都是温柔美好的。

         

       一切看起来是那么美好,但这背后,注定有人失意,徐志摩在出国前便已是人父,徐志摩的妻子张幼仪本就是父母包办的婚姻,加之他又遇到了她,失意无可避免。在德国柏林,他与张幼仪协议离婚,追随林徽因回于国内(此时,林徽因父亲考察工作结束,在伦敦两年后回国),他在爱情中是极为热烈,大胆的,他洒脱的说:“我将于茫茫人海中寻唯一之灵魂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林徽因对徐志摩的感情大约与他对她的不一样,那一段感情对她来说确实为温柔初梦,可正所谓,友人之上,恋人未满。再者,林徽因回国后已与梁启超之子梁思成相爱这就导致了徐志摩追求爱情希望之渺茫。两人之间并不经常相见。

             

    期间,泰戈尔访华,徐志摩做了接待工作,同时还有一大批文艺进步青年,当然也有林徽因,当时,他们的关系已跌入流言,但林徽因大度,在此期间,依然与徐志摩坦然相处。徐志摩亦太爱她,便把心中之情告知泰戈尔,泰戈尔在与林徽因交谈中替徐志摩谈及此事,但被林徽因婉拒,泰戈尔访华快结束时,徐志摩从林徽因这里得到一个消息:不久后,林徽因与梁思成要出国留学。他知道,他,失去她了。

           当两人再次见面,人还是其人,不过彼此境遇都不一样,她为人母,他亦再婚,他们的感情亦已升华,是莫逆之交,是相知的旅伴。他与梁思成的关系也非一般,但由于陆小曼的原因,他不得不南北往返,且陆小曼挥金如土,这使徐志摩的经济出现了很大的危机,他和陆小曼的感情也有了裂痕。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

            ……

            ……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微亮

     都说这首《偶然》是徐志摩写给林徽因的,可世事总是难料,人的生命有时真的很脆弱,谁也没料到,他会永远地去了。

       林徽因在听到消息后当场晕厥,对于她来说,失去他,等于失去了一部分世界。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ps.以上图片均来自于网络,喜欢的请点赞。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