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春晚和红包,古代人是怎样过除夕的?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12-11

一家人围在桌前其乐融融拉家常、嬉戏打闹、吃年夜饭、看春晚、守年岁...过一个团团圆圆、热热闹闹的除夕,一起迎接新年的到来。

这个传统已经延伸进我们的血脉里,成为每个中国人的文化基因,但此时此刻你是否会想到,时光变迁了数千年,在没电视,没春晚的古代,这样大晚上的整宿得不睡觉,人们都会做些什么呢?他们如何守岁,如何度过这漫漫长夜的呢?

除夕这个节日源于先秦时期的“逐除”,与如今一派喜庆团圆的氛围有所不同,它原本可是个以驱逐瘟神鬼怪为核心的节日。具体怎么个驱法?要说这个,那就跟古人在除夕一天的所作所为息息相关了。

贴对联:辟邪不靠剑谱,靠桃木。据说贴春联的习俗,大约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时期,这是有史为证的。不过不是像现代一样色彩鲜艳的描金纸质春联。而是一种用桃木制成的“桃符”。

桃木,在古代被认为是一种可以辟邪的存在,所以在除夕这天会挂出一些桃木制品来祈求平安。这其中产生最早的可能就是桃木雕刻的人偶了。东汉蔡邕所著《独断》上说:“岁竟十二月,从百隶及童儿而时傩,以索宫中,驱疫鬼也……已而立桃人、苇索、儋牙虎、神荼、郁垒以执之。”这里的桃人,通常是用桃树枝,也即“桃梗”削成的。

到了宋代,人们便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一则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二则表达自己美好心愿,三则装饰门户,以求美观。后来为了节约成本和人力,才逐渐发展为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上写对联,新春之际贴在门窗两边,用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的美好心愿。

挂门神:呔!大老斧你怕不怕?持着万物皆有灵的观念,中国古人封了五大家神——其中有两个门神。传说天帝怕鬼怪下山到人间作祟,派了两个神将去把守,一个叫神荼,一个叫郁垒。

两员神将专门监察鬼怪的行为。发现哪个鬼怪为非作歹,便用草绳捆起来送去喂老虎。于是古人最早是在门框上画上大老虎,吓唬小妖精。

东汉大学者王充的《论衡》卷十二《谢短篇第三十六》就有记载当时的民俗称:“岁终逐疫……画虎于门阑。”

也许后来转念一想,既然神荼、郁垒能捉鬼,又能让老虎听命于他们,那请来一起看家,想必也是极好的。于是,最晚到了汉代,门神已经拥有了人格化的形象。“于是黄帝乃作礼,以时驱之,立大桃人,门户画神荼、郁垒与虎,悬苇索以御凶魅。”

唐朝以后,除了从前的神荼、郁垒二将以外,人们又把秦叔宝和尉迟恭两位唐代武将当作门神。相传,有一次唐太宗生病,听见门外鬼魅呼号,彻夜不得安宁。于是他让这两位将军手持武器立于门旁镇守,第二天夜里就再也没有鬼魅骚扰了。从此以后,唐太宗就让人把这两位将军的形象画下来贴在门上,这才有了咱们现在最常见到的二位门神。

磔禳[ráng]:杀鸡儆鬼过年杀鸡的风俗大概西汉时期就有了。在古人眼里,鬼怪藏于黑暗中,而鸡能报晓,预示光明,所以被认为是能祛鬼的阳兽。所以要在这一天杀鸡来保卫门户平安,还给公鸡和母鸡分别安排了不同工作职责。“雄著门,雌著户,以和阴阳,调寒配水,节风雨也。”

可有的人家穷,舍不得杀鸡,或者没有鸡怎么办?没关系,可以在门上画一只假鸡。《荆楚岁时记》记载正月一日要“帖画鸡,或斫镂五采及土鸡于户上”,就是说要画一只鸡贴在门上,或者雕一个五彩图案和一只土鸡,把它们挂到门上。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