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积体系演化及分布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01-20

(一)沉积体系纵向演化特征

研究区沉积体系的发育与演化在断陷期和坳陷期差别较大。断陷时期各断陷盆地彼此分隔自成体系,分别沉积了一套以湖泊沉积体系为代表的陆源碎屑。各断陷盆地中湖泊体系、水下扇—扇三角洲体系十分发育。坳陷时期,松辽盆地形成统一的大型陆相坳陷型盆地,本研究区仅为盆地东南一部分,沉积体系主要为河流—三角洲及湖泊体系。

从纵向上沉积体系的演化来看,该区从沙河子期至嫩江期,共经历了三次大的水进和水退,构成三个完整的沉积旋回。最大水进期为沙河子中晚期、青山口早期和嫩江早期。沙河子组—营城组沉积时期,除沙河子早期冲积扇体系较为发育外,其余时期以发育湖泊体系及水下扇—扇三角洲体系为特征。湖泊体系中深—半深湖及其伴生的水下重力流相较为发育。登娄库组沉积时期,本区仅十屋断陷接受沉积。登娄库早期沉积体系与营城、沙河子组沉积时期类似,只是水体略微变浅,后期则以滨浅湖及河流—三角洲沉积为主。坳陷期形成两个大的水退、水进旋回。泉头组及姚家组以河流及浅水湖泊沉积为主,青山口组及嫩江组沉积时期则主要发育湖泊体系。

(二)沉积体系平面分布特征

1.营城—沙河子组:营城—沙河子组发育在断陷盆地形成的鼎盛时期,在各断陷盆地中均有分布。在这一时期断陷盆地的构造格局控制了沉积体系的分布。该时期为雨量充沛、温暖潮温的古气候环境,所发育的沉积体系以湖泊体系、水下扇—扇三角洲体系为主,其次为河流—三角洲体系及冲积扇体系。从营城—沙河子组沉积体系图(图3—13)来看,湖泊体系遍布各断陷的大部分地区,其中深湖、半深湖相分布范围较小,仅在十屋断陷西侧沉降中心区域、德惠断陷东部有发育。滨浅湖相及湖沼相分布范围较广,多分布在各断陷的缓坡地区,即十屋断陷东部和北部斜坡区、德惠西部。水下扇—扇三角洲体系一般沿各断陷控盆断裂下盘呈裙带状分布,如十屋断陷桑树台断裂下盘的皮家、桑树台、孤家子、小五家子、后五家户扇体,德惠断陷鲍家扇体。这一时期河流—三角洲体系不太发育,多呈狭窄条带状展布,如十屋断陷东部和德惠断陷东北部。

2.登娄库组:登娄库期仅在十屋断陷发生沉积,且仍具有断陷盆地的沉积特点,主要发育湖泊体系、水下扇—扇三角洲体系及河流—三角洲体系。图3—14表明,十屋断陷中、西部及东北部控盆断裂一侧发育湖泊体系。东部斜坡及北部陡坡带主要发育河流—三角洲体系。桑树台断裂附近西丁家—桑树台—孤家子一带发育水下扇—扇三角洲体系。这一时期物源主要来自东部和北部斜坡区。

图3—13 营城—沙河子组沉积体系展布图

1—深—半深湖沉积体系;2—浅湖沉积体系;3—湖沼沉积体系;4—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5—水下扇及三角洲沉积体系;6—沉积体系分界线

图3—14 登娄库组沉积体系展布图

1—浅湖沉积体系;2—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3—水下扇及扇三角洲沉积体系;4—沉积体系分界线

3.泉头组:泉头组沉积时期属干旱、半干旱的古气候条件,主要发育河流—三角洲体系及湖泊体系的浅水湖泊相,其中泉一、二段主要为河流—三角洲体系,仅在原十屋断陷中部、德惠断陷北部和东南部小范围内分布有湖泊体系浅水湖泊相(图3—15)。而泉三、四段则广泛发育湖泊体系(主要为浅水湖泊相),仅在原断陷间隆起区和东缘发育河流及其冲积平原相(图3—16)。

4.青山口—嫩江组:松辽盆地在青山口组沉积时期,已进入到坳陷盆地发育的鼎盛时期,首次形成统一的水体,由于水域辽阔,水体较深,因此,浅湖相、半深—深湖相占据整个盆地大约三分之二的面积。该时期,本区湖泊体系十分发育,主要为浅湖相沉积,滨湖相仅呈窄幅条带状分布于长春-公主岭一线。

姚家组沉积时期湖泊分布范围急剧缩小,仅农安、德惠地区发育滨浅湖相,而其余地区广泛发育河流、冲积平原相。

嫩江组沉积时期,特别是嫩江一、二段沉积时期,是松辽盆地最大的一次水进期,该时期工区内广泛发育湖泊体系,且以深—半深湖相为主,沉积了一套深灰、灰黑色泥页岩夹劣质油页岩、灰绿色粉砂质泥岩及少量粉砂岩。嫩三—五段沉积时期水体变浅,本区主要发育浅湖相。由于后期抬升,致使本区嫩三—五段遭受大量剥蚀,仅残存于十屋的部分地区。

图3—15 泉一、二段沉积体系展布图

1—湖泊沉积体系;2—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3—沉积体系分界线

图3—16 泉三、四段沉积体系展布图

1—湖泊沉积体系;2—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3—沉积体系分界线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官方服务
      官方网站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