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身先士卒的诗句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8

1.关于身先士卒的前后句谚语在文章中的运用

《史记·淮南衡山列传》:“当敌勇敢,常为士卒先。”

后因以“身先士卒”谓作战时将帅冲在士兵前面,奋勇杀敌。现在也用来比喻领导带头,走在群众前面。

出处 《资治通鉴·隋纪炀帝大业九年》:“玄感每战,身先士卒,所向摧陷。”杨玄感(?~613) 隋末最先起兵反隋炀帝杨广的贵族首领。

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东)人。父杨素,曾协助炀帝夺取皇位与平定汉王谅的叛乱,假楚公,位至司徒。

玄感以父功为柱国、礼部尚书,自以为家世显贵,朝臣中多其父故吏;又见朝政紊乱,炀帝猜忌大臣,他内心不安,遂和诸弟阴谋推翻炀帝的统治。大业九年(613)春,隋炀帝二征高丽,玄感在黎阳(今河南浚县东北)督粮。

这时,隋末农民起义已经爆发,义军星罗棋布,遍及全国。玄感见有机可乘,于是滞留漕粮,召集亲故,于六月三日率兵据城,置官属,造兵甲,征丁夫;又伪称征辽东的水军总管来护儿谋反,传书傍郡,令发兵会黎阳。

李密自长安应召至军,为玄感谋主。李密认为:北据幽州,断炀帝后路,为上策;西入长安,控制潼关(今陕西潼关东北),为中策;就近攻洛阳,胜负难测,为下策。

玄感以下策为上计,引兵从汲郡(今河南淇县东)渡河,围东都洛阳。玄感以“为天下解倒悬之急”为号召,从者如流。

余杭民刘元进等也举兵响应。玄感起兵,是隋统治集团的大分裂,贵族官僚子弟如观王杨雄子恭道、韩擒虎子世谔等四十余人都来军中,光禄大夫赵元淑、兵部侍郎斛斯政等也与他通谋。

玄感起兵给隋政权震动很大,炀帝闻讯后仓皇从辽东撤军南下。玄感屯兵洛阳城下,久战不克,隋援军到来,玄感腹背受敌,被迫西撤,为追兵所及,大败,奔上洛(今陕西商县),八月初,死于葭芦戍。

玄感起兵为时虽短,但它削弱了隋统治势力,促进了农民起义。杨玄感,司徒素之子也。

体貌雄伟,美须髯。少时晚成,人多谓之痴,其父每谓所亲曰:“此儿不痴也。”

及长,好读书,便骑射。以父军功,位至柱国,与其父俱为第二品,朝会则齐列。

其后高祖命玄感降一等,玄感拜谢曰:“不意陛下宠臣之甚,许以公廷获展私敬。”初拜郢州刺史,到官,潜布耳目,察长吏能不。

其有善政及脏污者,纤介必知之,往往发其事,莫敢欺隐。吏民敬服,皆称其能。

后转宋州刺史,父忧去职。岁余,起拜鸿胪卿,袭爵楚国公,迁礼部尚书。

性虽骄倨,而爱重文学,四海知名之士多趋其门。自以累世尊显,有盛名于天下,在朝文武多是父之将吏,复见朝纲渐紊,帝又猜忌日甚,内不自安,遂与诸弟潜谋废帝,立秦王浩。

及从征吐谷浑,还至大斗拔谷,时从官狼狈,玄感欲袭击行宫。其叔慎谓玄感曰:“士心尚一,国未有衅,不可图也。”

玄感乃止。 时帝好征伐,玄感欲立威名,阴求将领。

谓兵部尚书段文振曰:“玄感世荷国恩,宠逾涯分,自非立效边裔,何以塞责!若方隅有风尘之警,庶得执鞭行阵,少展丝发之功。明公兵革是司,敢布心腹。”

文振因言于帝,帝嘉之,顾谓群臣曰:“将门必有将,相门必有相,故不虚也。”于是赉物千段,礼遇益隆,颇预朝政。

帝征辽东,命玄感于黎阳督运。于时百姓苦役,天下思乱,玄感遂与武贲郎将王仲伯、汲郡赞治赵怀义等谋议,欲令帝所军众饥馁,每为逗留,不时进发。

帝迟之,遣使者逼促,玄感扬言曰:“水路多盗贼,不可前后而发。”其弟武贲郎将玄纵、鹰扬郎将万硕并从幸辽东,玄感潜遣人召之。

时将军来护儿以舟师自东莱将入海,趣平壤城,军未发。玄感无以动众,乃遣家奴伪为使者,从东方来,谬称护儿失军期而反。

玄感遂入黎阳县,闭城大索男夫。于是取帆布为牟甲,署官属,皆准开皇之旧。

移书傍郡,以讨护儿为名,各令发兵,会于仓所。以东光县尉元务本为黎州刺史,赵怀义为卫州刺史,河内郡主簿唐祎为怀州刺史。

有众且一万,将袭洛阳。唐帏至河内,驰往东都告之。

越王侗、民部尚书樊子盖等大惧,勒兵备御。修武县民相率守临清关,玄感不得济,遂于汲郡南渡河,从乱者如市。

数日,屯兵上春门,众至十余万。子盖令河南赞治裴弘策拒之,弘策战败。

瀍、洛父老竞致牛酒。玄感屯兵尚书省,每誓众曰:“我身为上柱国,家累巨万金,至于富贵,无所求也。

今者不顾破家灭族者,但为天下解倒悬之急,救黎元之命耳。”众皆悦,诣辕门请自效者,日有数千。

与樊子盖书曰:夫建忠立义,事有多途,见机而作,盖非一揆。昔伊尹放太甲于桐宫,霍光废刘贺于昌邑,此并公度内,不能一二披陈。

高祖文皇帝诞膺天命,造兹区宇,在玑以齐七政,握金镜以驭六龙,无为而至化流,垂拱而天下治。今上纂承宝历,宜固洪基,乃自绝于天,殄民败德。

频年肆书,盗贼于是滋多,所在修治,民力为之凋尽。荒淫酒色,子女必被其侵,耽玩鹰犬,禽兽皆离其毒。

朋党相扇,货贿公行,纳邪佞之言,杜正直之口。加以转输不息,遥役无期,士卒填沟壑,骸骨蔽原野。

黄河之北,则千里无烟,江淮之间,则鞠为茂草。玄感世荷国恩,位居上将,先公奉遗诏曰:“好子孙为我辅弼之,恶子孙为我屏黜之。”

所以上禀先旨,下顺民心,废此淫昏,更立明哲。四海同心,九州响应,士卒用命,如赴私雠,民庶相趋。

2.“身先士卒”后面的句子是什么

1. 当敌勇敢,常为士卒先。

2. 玄感每战,身先士卒,所向摧陷

3. 李逵上阵,身先士卒

4. 身先士卒不畏惧,铮铮铁汉保家国。

释义:整个就是作战时将领亲自带头,冲在士兵前面。现在也用来比喻领导带头,走在群众前面。

语本《史记·淮南衡山列传》:“当敌勇敢,常为士卒先。” 后因以“身先士卒”谓作战时将帅冲在士兵前面,奋勇杀敌。

出处 :《资治通鉴·隋纪炀帝大业九年》:“玄感每战,身先士卒,所向摧陷。”

造句:在作战中他总是身先士卒,赢得了大家的尊敬。

在集体劳动时,我作为班长要身先士卒。

3.自己身先士卒成语

身先士卒 【拼音】:shēn xiān shì zú

【解释】:作战时将领亲自带头,冲在士兵前面。现在也用来比喻领导带头,走在群众前面。

【出处】:《史记·淮南衡山列传》:“当敌勇敢,常为士卒先。”《资治通鉴·隋纪炀帝大业九年》:“玄感每战,身先士卒,所向摧陷。”

【示例】:披坚执锐,临难不顾,~。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

【近义词】:以身作则、一马当先

【反义词】:瞠乎其后

【歇后语】:李逵上阵

【语法】:作谓语、定语;指带头

【英文】:charge at the head

【日文】:自ら兵卒(へいそつ)の先头(せんとう)に立つ

【成语故事】:1883年,法军从越南边境进攻中国,老将冯子材奉命率军驻守镇南关,面对装备精良的法军,冯子材一点也不畏惧,积极备战,誓与镇南关共存亡,将士们深受感动,个个英勇作战。冯子材更是身先士卒,与法军进行肉博战,打败了法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