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方言影响宝宝语言发展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5-16

有的妈妈会疑问:

“我们跟宝宝说普通话,家里老人和亲戚逗宝宝时说方言,这样会使宝宝语言混乱吗?”

家长在宝宝语言系统发育需要发挥什么作用?

每个正常的儿童都是语言天才,他们在这个时期有着惊人的学习能力。这是每个人语言学习的敏感期。我们做家长的,要对婴幼儿的语言学习能力心存敬畏和珍惜,要努力给孩子的语言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不要担心方言的影响。

怎样给婴幼儿的语言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概括地说是三点: 多说、多读、多聊。

多说

多说指的是孩子刚出生到18个月这一年龄段,孩子还不会说话,不要以为孩子还不会说话就听不懂话,就没必要和他说话,不是的。孩子是通过大量地“听话”从而听懂说话的,你没有说很多话让他听,他说话就会晚,因为他大脑里语音储备太少。

那么,面对一个不到一岁的孩子你说些什么让他听呢?你说国际形势、讲讲经济趋势这当然他听不懂,但妈妈在给他喂奶的时候,摸着他的小手说:“宝宝,你好啊!你是我的儿子,你的名字叫豆豆,我是你的妈妈”“这是你的小手,这是你的脚丫……” 诸如此类,多次重复,他或能听懂,也很乐意听。

 

说得时候要注意亲切、轻柔、清晰,你说得清晰,他才能听得真切,你语音亲切轻柔,他才能体会到温暖和爱意,从而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

如果你觉得光说这些话题太狭窄了,可以买一些画片,拿出一张画片,讲讲上面的画,话题由此展开。

多读

多读,主要针对18个月以上到五六岁的孩子,要买适龄的画片、绘本给孩子读讲,并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绘本阅读时家长还要注意做一些阅读引领,比如引导孩子注意画面的整体和局部,注意书中人物或动物的特征,注意情节的发展等,还要“手指跟读”,就是手指跟着文字读,这样可以使孩子在不知不觉中认识很多字。

多聊

多聊,主要是针对两岁半、三岁以上的孩子,家长要拿出专门的时间和孩子聊天,聊天的内容可以围绕图书内容展开,也可以围绕日常生活内容展开。

  

聊天不是训导,不要总是一问一答,要谐趣轻松,要自由自在,也可以是讲故事,玩故事接龙,要把聊天和 游戏 相结合。诱发孩子在轻松的聊天中学习说话,爱说话。

双语,开启孩子思维

双语对孩子是有好处的,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多掌握一种工具,思维会更灵动。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多掌握一种外语,对异族文化也会有更深入的了解,有助于培养有民族情怀和国际视野的下一代人才,意义当然是重大的。

  

婴幼儿的双语学习要看家庭环境,家庭是双语环境的,比如爸爸是中国人,妈妈是英国人,孩子在家里自然习得两种语言,也频繁使用两种语言,这对孩子的语言学习是非常好的。

  

如果不是双语环境,在三岁之前报班学外语,外语在生活中没有使用条件,就没有太大必要。当然,硬学也无害。

  

为了将来工作或生活的需要学习外语,从小学开始应不算晚。

最后,孩子的发展是多元的、同步的,彼此呼应的,家庭教育也要多元同步,既要促进孩子发展语言,也要促进孩子的运动发展、情绪 情感 等领域的发展。听音乐、学跳舞、玩 游戏 、 旅游 参观、访亲探友、拥抱自然都是学习语言、促进综合发展好形式,幼儿的教育就在生活之中。

10个月的孩子语言发展水平属于单词句阶段,说话的积极性不高,只在有强烈需要的时候才说出相应的单词,而且具有以词代句、一词多义和单音重叠的特点。例如“mao-mao”可能代表一句话“我看见了猫”,还可能指带毛的物品。1岁半以后的宝宝进入双词句阶段,说话的积极性突然高涨,语言表达能力迅速提高,出现电报式语言,例如“妈妈车”可能表示“妈妈,你看 汽车 来了”。你的宝宝生活在多种口音的语言环境中,这会对孩子以后的口音产生影响,但不影响他理解和运用语言,你需要做的是支持和提高宝宝说话的积极性。例如当宝宝指这要某物的东西,你不要一言不发地、迅速把东西拿过来递给宝宝,而要告诉他这是什么,经常及时与宝宝语言互动,会帮助他积累词汇量、提高理解力,为他开口说话打基础。

据我所知,多种方言不会影响宝宝语言发现。多种语言不但不会影响他语言发展,而且越小接触多种语言学习能力更强。我认识的小孩有爷爷奶奶讲客家话,妈妈讲粤语,小孩子上学普通话,他三种语言都会。见到爷爷奶奶他就讲客家话,和他妈妈他就讲粤语,和同学讲普通话。所以不必担心宝宝的语言发展。

有研究发现,多种方言对宝宝语言发展是有影响的。

①造成宝宝困惑,不知道如何表达

家庭中交流语言不统一,宝宝想要模仿学习很难,他不知道哪个音是正确的,再加上宝宝辨别能力差,会造成孩子的困惑,不知道如何表达,严重的可能让宝宝变成“哑巴”,也就是失语症或自闭症。

②造成思维混乱

而家长们对同一事物的叫法不同,也给宝宝学说话带来了不小的挑战——“为什么你们每个人说的话都不一样?”从而造成孩子思维混乱。

杂乱的语言环境,对被动接收语言信息的婴幼儿来说,是有害的。

坚持用一种语言作为孩子母语。

如果孩子出生在一个多方言的家庭,在语言启蒙阶段,为了避免孩子出现语言障碍,最好在教孩子说话的时候就用标准的普通话。(在1岁前,家长可以多跟宝宝说话,让孩子的大脑储存不同的语言,可以开发宝宝的“语言识别能力”,但1岁以后就一定要用标准普通话教孩子说话了。)


及时指导和纠正孩子

如果宝宝用手指着某样东西说不出口,有可能是因为他缺乏这个词汇,或者是各种方言混合让他不知道如何表达。这时候你可以用普通话跟他说“我想要苹果”,然后鼓励他重复一遍,他便学会下次该怎么说了。


创造机会让孩子与同龄人交往

同龄伙伴有共同语言,说话积极性高,家长可以多带孩子去亲戚朋友家串门,或者到公园让孩子有更多机会和同龄小朋友玩耍交流,锻炼他说话的能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