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特点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09-25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下简称“施工合同”)集中约定了合同当事人基本的合同权利义务,也是工程建设质量控制的主要依据。加强施工合同管理,尤其关注施工合同中关于项目质量的要求,对于工程建设质量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依据《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GF-2017-0201),质量要求既包括通用合同条款的工程质量标准,又包括专用合同条款中的特殊质量标准和要求以及关于工程奖项的约定。具体而言,工程质量标准首先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有关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和标准的要求,即符合《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的规定;而后在合格的基础上,还应满足施工合同关于省地、节能、环保等的约定,并向市优、省优、国优等建筑行业的工程质量奖项冲击。

1、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关注点

施工合同的质量控制涉及多方面因素,任一方面的缺陷都可能使工程质量无法达到预期标准。

在资质方面,承包人有无承揽工程的相应资质,直接关系到建设工程的质量。在合同审查期间,一方面应严格审查施工企业资质及项目负责人资质,另一方面应检查企业过往的类似业绩,从多维度查验承揽能力,以避免超越资质等级、借用有资质的建筑施工企业的名义承揽工程等现象出现。

在管理方面,关键岗位人员配备和在岗履职是确保建筑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的前提。施工企业应按工程项目实际施工情况,分阶段配备关键岗位人员,确保包括项目负责人、项目技术负责人、施工员、安全员、质量员、资料员等关键岗位人员的配备情况及在岗情况达标,并在经监理、建设单位书面同意后撤离关键岗位人员。

在经济方面,经济风险分担和企业资信状况是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在合同审查阶段,应重点关注发承包双方的风险分担安排,确保合同充分考虑到施工期间建设工程材料价格异常波动对工程实施的影响;在合同履行阶段,也应定期审查施工企业的资产负债、对外担保等经济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财务状况,以及既往工程履约情况、项目奖惩情况、涉诉情况等信用状况,从而动态把握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

在技术方面,工程质量也向设备材料及施工工艺提出了要求,即符合国家、行业以及地方技术标准、规范的规定。在材料设备供应的质量控制中,应确保供应单位具备法定条件、材料设备各项质量试验指标及品牌规格符合要求;承包人也需按照合同约定的时间和要求提出施工工艺、施工技术要求和方法,经发包人认可后执行。

2、创优工程质量管理的主要措施

为了促进工程实体质量的提升,我国先后设立了多个奖项来对达标的优秀工程项目进行鼓励,各省市也采用了相同的做法。因此现行的优质精品工程奖项除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外,还包括全国市政金杯示范工程、中国钢结构金奖等专业类奖项,以及长城杯(北京)、白玉兰杯(上海)、钱江杯(浙江)等地区性奖项。

梳理各大奖项,申报工程普遍应满足项目运行、施工技术、项目效益三大通用条件:在项目运行方面,工程项目已完成竣工验收备案,并经过一年以上使用没有发现质量缺陷和质量隐患(白玉兰奖实行预评制,即通过预评的工程需经受一冬一夏的考验方予以正式认定);在施工技术方面,应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其中有一项国内(省内)领先水平的创新技术或采用“建筑业10项新技术”不少于6项;在项目效益方面,工程项目需具有行业领先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水平。

其中,施工企业作为创优工程的关键环节,在工程创优管理中也发挥着重要的质量管理作用。

建设标准化工地是保证工程优质的前提,施工企业需依据创优的质量目标和质量计划制定切实可行的文明施工方案,促使施工现场达到现场整洁、设施规范、标牌齐全、环保达标等的文明施工水平。

拥有过硬的技术是保证工程优质的基础。一方面,施工企业需积极使用新科技技术、新工具、新材料及新工艺,加大创优工程的实现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加强技术攻关,创新解决工程质量问题的影响因素。

健全的质量管理系统是工程创优的保障。为实现施工质量标准化控制,施工企业应实施过程管理,围绕创优目标做到事先有措施、事中有监控、事后有检查,并设立班组、项目部、公司等多级的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制度;亦可施行样板引路制度,通过设置实体样板和工序样板,确保实现创优的有效方法得到践行。

与此同时,施工企业应关注评优门槛的地域性及奖项性差异。如不同地区对于参评工程有着不同的规模要求,上海市要求公共建筑面积需达到10000平方米,北京市则要求公共建筑工程的建筑面积在800平方米以上;鲁班奖还要求工业交通水利工程、市政园林工程的技术指标、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达到行业领先水平,以及住宅工程的入住率达到40%以上。

对于施工企业而言,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掌握着公司生存、发展的命脉,事关其形象、口碑和声誉;建设优质工程还将为其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施工企业应完善质量管理体制,将创优目标和职责落实到所有项目参与者身上,并将质量管理和创优管理贯穿至整个施工过程中,从而为施工质量和使用安全提供切实保障。

第2个回答  2016-11-22
工程项目管理具有以下特点:
1.项目管理是复杂的任务
(1)建设工程项目时间跨度长、外界影响因素多,受到投资、时间、质量等多种约束条件的严格限制,并且由多个阶段和部分有机组合而成,其中任何一个阶段或部分出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项目目标的实现,增加项目管理的不确定因素。
(2)项目管理需要各方面的人员临时组织成一个团队,要求全体人员能够综合运用包括专业技术、经济、法律等多种学科知识,步调一致地进行工作,随时解决工程实际中发生的问题。
2.项目管理具有创造性
建设项目具有一次性的特点。项目管理者在项目决策和实施过程中,必须从实际出发,结合项目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处理和解决工程项目实际问题。因此,项目管理就是将前人总结的建设知识和经验,创造性地运用于工程管理实践。
3.项目管理应建立专门的组织机构
工程建设项目管理需对资金、人员、材料、设备等多种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和合理使用,并需要在不同阶段及时进行调整。对于项目决策和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相关部门都应迅速地做出协调一致的反应,以适应项目时间目标的要求。同时,因各种建设项目在资金来源、规模大小、专业领域等方面都存在较大不同,项目管理组织的结构形式、部门设立、人员配备必然不同,不可能采用单一的模式,而必须按照弹性原则围绕具体任务建立一次性的专门组织机构。
4.项目管理方法具有完备的理论体系
现代项目管理方法的理论体系是多学科知识的集成,可以分为哲学方法、逻辑方法和学科方法。哲学方法是辨证地分析事物的两面性、正面效应和反面效应;逻辑方法使用概念、判断、推理等逻辑思维方式,对问题进行归纳、演绎、综合,如逻辑框架法等;专业方法是利用各种学科中常用的研究方法,如文献法、问卷法、蒙特卡罗模拟法、价值工程法、网络技术法等。这些方法在项目周期中的项目的策划与立项、目标控制、后评价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为项目的科学管理起到关键性作用。
5.项目管理的标准是客户的满意度
一个项目能否成功关键在项目管理,项目成功的标准是客户的满意度。项目的客户是项目的利益相关者,是那些参与该项目或其利益受到该项目影响的个人和组织。项目管理就是要充分考虑相关客户的利益,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的要求。
(三)工程项目管理的内容
1.项目范围管理 应以确定并完成项目目标为根本目的,通过明确项目参与各方的职责界限,以保证项目管理工作的充分性和有效性。项目范围管理应包括项目范围的确定、项目结构分析和项目范围控制等过程。项目范围管理应作为项目管理的基础工作,并贯穿于项目的全过程。
2.项目采购管理 从项目主办机构之外获得工程、货物和服务采取的一系列方法和步骤,包括采购计划、采购准备、评审比较、谈判与签约等。管理组织应设置采购部门、制定采购管理制度、采购计划和工作程序,并依照相关的法律法规接受上级主管部门的监管。
3.项目职业健康安全管理 通过对项目实施过程中致力于满足职业健康和安全生产所进行的一系列管理活动。包括安全制度、技术措施、安全教育、安全检查、制定项目职业健康及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安全事故处理等。管理组织应遵照《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管理体系》(GB/T28000)要求,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和防止结合的方针,建立并持续改进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管理体系。
4.项目合同管理 项目合同管理是项目管理的核心内容,是为保证项目合同的合理签订和顺利实施,旨在实现项目预期目标而采取的必要管理活动。合同管理的程序:合同的订立、实施计划、实施控制、合同的终止和评价。
5.项目进度管理 为确保项目按时完成所需要的一系列过程,包括建立进度管理制度、制定进度目标和进度计划、落实责任、实施进度控制、编制和报送进度报告等。
6.项目费用管理 为确保完成项目的总投资不超过批准的预算,所进行的一系列管理活动,包括工程项目费用构成、资源成本计划、费用估算、费用计划和费用控制等。管理组织应建立健全项目全面费用管理责任体系,包括项目决策管理层次和项目执行管理层次的管理。
7.项目质量管理 为确保项目达到其质量目标所进行的一系列活动,包括质量策划、质量控制与处置和质量改进等。管理组织应遵照《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和《质量管理体系》(GB/T19000)要求,建立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
8.项目资源管理 包括人力资源管理、材料管理、机械设备管理、技术管理和资金管理。管理组织应建立并持续改进项目资源管理体系,完善管理制度、明确管理责任、规范管理程序。资源管理的全过程应包括资源计划、配置、控制和处置。
9.项目环境管理 为合理使用和有效保护现场及周边地区而进行的管理活动。包括文明施工、环境保护和现场管理。管理组织应按《环境管理系列标准》(GB/T24000)要求,建立并持续改进环境管理体系。
10.项目信息管理 为确保及时、准确地获得和快捷、安全、可靠地使用项目信息所进行的一系列活动,包括建立信息管理体系,确定信息管理目标、信息管理策划、信息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运用、信息安全及信息管理评价等。
11.项目风险管理 应建立风险管理体系,明确各层次管理人员的风险管理责任,减少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的不利影响。项目风险的过程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对策、风险管理措施实施与评价等。
12.项目沟通管理 对象是项目所涉及的内部和外部有关组织和个人,包括建设单位和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咨询服务等单位以及其他相关组织。管理组织应监理项目沟通管理体系,健全管理制度,采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与相关各方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调。
13.项目收尾管理 包括竣工收尾、验收、结算、决算、回访保修、管理考核评价等方面的管理。管理组织在项目收尾阶段应制定工作计划,提出各项管理工作要求,按国家标准、法规的规定依次进行。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