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的书信格式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9-02-28

古时候人们在写书信时候,一般都会遵守一套约定俗成的格式。上下款的称呼;开头结尾的致敬祝颂之辞,有许多习用语;抬头、空格等等,也有通行的行款。

古代书信大致可以分为给艮辈的(父母、师长、上司等等)、给平辈的(兄弟、朋友、同学,同搿等等)、给晚辈的(子侄、学生等等)三种。上款写受信人,下款写作书人,小问叙正文,三种书信均同,为明清以来常见的格式:但汉魏六朝的书札,却都先写自己的姓名,后列受书人。《报任少卿书》的开头“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少卿足下”,就是这样。太史公,官名;牛马走,为司马迁自冰之讯;再拜,表示行礼;足下,为对任少卿的敬词。下面的“曩者辱赐持,教以顺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这一段活,接藉任少卿来信的话头,引起下文。

末尾只说“书不能恶意,略陈固陋,谨再拜”,不再署名。三国魏文帝曹丕)的《与朝歇令吴质书》,开头写“五月十八日丕白,季重(吴质字)无恙”,末尾写“行矣自爱,丕白”;自己署名,前后两见。“白”,是述说的意思。南朝梁丘希范(迟)的《与陈伯之书》,开头写“迟顿首陈将军足下,无恙,幸甚,幸甚”,末尾复书“丘迟顿首”;顿首,示敬,亦前后两见。“无恙”,为正文前问候的通用语。这种先署己名的格式,直到近代仍有人沿用,不过不象先写受信人上款的那样普遍;而对人称字(后来亦称人的别号)不呼名以及在书信的首尾致敬问候的传统,至今还在延续,不过因时世不同、用语有异而已。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11-04

书信一开头,便是称呼;信的末尾,再具名的上面,也要称呼;信的中间,提到别人时,又要称呼。称呼弄不清,容易闹成笑话。

扩展资料:

1、提称语,用在对方称呼后面,表示尊敬——

平辈:足下、阁下、台鉴、大鉴、惠鉴。

同学:砚右、文几、台鉴。

2、中间语—平辈:顺祝。

3、结束语—结尾问候语,是问候受信人安好。

参考资料:书信——百度百科

第3个回答  2019-12-23
古代书信格式一般包括:①谓语、②提称语、③思慕语、④正文、⑤祝福语、⑥署名,这六个部分。
第4个回答  2021-02-16
书信中绝对不能出现我你他字样,如果非要用就需要用一些词代替。比如“你”可以称为某某仁兄,某某砚兄或称阁下。在信中称自己应该为在下、小弟。信中的“他”应该用“渠”来代替。
第5个回答  2021-02-18
1. 书信格式,我国的书信史源远流长,先秦两汉人写信,形式比较随便,到魏晋时期,开始有人撰作"书仪",就是各类书信的格式,以供他人写信时套用。
2.敬称
3.谦称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