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冶镇的历史遗址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1

位于镇驻地西南西毕城、古城、宁国庄村一带,分东周城和汉代城。汉代城呈不规则长方形,面积约222.8万平方米。东周城呈圆角长方形,依城西北角又筑有内城,平面近方形。有东周时期大型夯土宫殿建筑等遗迹,曾出土带有戳记的陶豆、绳纹瓦片等。在夯土建筑的西北方向,有季桓子井遗址,井北有清代石碑两幢,一为清乾隆年间费县知县骆大俊所立,上镌“季桓子井”四字;一为嘉庆年间山东督粮道孙星衍同费县知县郭志青所立,上镌“季桓子得羵羊之井”八字。城东墙内侧已发现大型战国墓葬,木质棺椁保存较好。附近曾出土铜剑、铜戈、铜马衔、铜镞等文物近百件。城东、西部曾多次出土陶瓮棺、汉代画像石等。2001年,修建日东高速公路时,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城北墓地进行抢救性发掘,在约300多亩地的范围内清理出东周至两汉时期墓葬1700余座,出土文物5000余件。
费,商代之前为东夷古国。《太平寰宇记》载:“费县,古国也”。西周初年,鲁国第一代国君伯禽讨伐淮夷、徐狄时曾在此誓师,故《尚书》有《 誓》。《春秋·僖公元年》:“公赐季友汶阳之田及费”,从此成为季氏私邑。孔子弟子子路、闵损等都曾任费宰。战国时,季氏自立为国,后为楚所灭,至西汉初年始为费县。鲁僖公七年(前566年)开始筑城,鲁定公十二年(前498年),城被拆毁,此即著名的孔子“堕三都”事件,不久又被修复。至北魏太和二十年(496年)城废。该遗址1992年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泉北,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礼部主事周京(沂州人)所建。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秋贡生任敏秀(上冶人)重修。1984年秋又进行了加固维修。此亭座北向南,砖壁瓦顶,四角飞檐,亭内北壁嵌有石碑三通。居中碑高0.4米,宽0.79米,刻有隶书“枕流亭”三字,清代书法家翟云升(莱州人)书;右下方碑高0.4米,宽0.8米,刻有《重修枕流亭记》《题玉泉观》诗两首,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高密人王烻作并书;左下方碑高0.4米、宽0.76米,刻有《浚玉泉并重建枕流亭歌》,任毓秀作并书。该遗址1981年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