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与革新:关于未来设计的50种思考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2
当我读到这本书的时候,发现书中所谈及的问题与自身的现象很符合,于是静下心仔细揣摩太刀川瑛弼对设计的思考,在互联网诞生之后,设计界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化,什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好设计?促使社会变革的重要之事是什么?对于第一部分进行的思考

第一部分:1设计的起点,你会畏惧什么?

    做设计的人最不应该害怕失败,所有的好的设计都是在不断地批判下成熟起来的,要敢于接受失败也没有人喜欢失败。面对失败,我们会害怕、会感到挫败,甚至有人会感受到羞耻,担心别人看到自己的失败,看出自己的无知。这是一种心虚,也是一种不自信。生活中,我们身边应该都遇到过"一次性先生"或"一次性女士",就是那些凡事只做一次,失败就不做了的人。但只要你留心观察就会发现这类不会坚持的人,通常也不会做成什么事。看到这里时联想到自己之前很害怕失败而不敢于去尝试,不去尝试机会直接是零,这就想到自己为什么现在成不了事。太刀川瑛弼认为,失败并不是一件值得害怕的事,反而是一种能让我们学到很多通向成功的要领的机会。直面一切是获得成功的最佳方法。通过失败、弥补、分析失败原因、再次挑战,不断调整,越快速完成这个过程的人越早成功。与此同时,也少不了"直截了当地请教问题",以人为师,这是最简单有效的解决问题和困境的方法。

    2设计分解的能力?

面对问题时,高手善于分解问题,而普通人只站在第一层面,只看到表面。有人经常会说,"我想成为电竞选手"、"我想炒股"、"我想创业",但实际上他们并不去了解也不去行动,或者只是做一些"门外汉"的事。其实我目前的状态就跟这些普通人一样,什么都敢想,但也没有行动,总想着三思而后行,结果思考后只思不行了,当你真正问他们思考了这么久对所想的领域有多少了解时,他们却一无所知。问题出在哪里呢?就在不会分解上,他们想的经常是一件事的结果状态,而高手想的则是实现这件事的分解步骤。就像作为一个平面设计师,你要想到,这份工作涉及排版能力、设计软件使用能力、配色能力、印刷知识、设计理念与思路、产品感知、社交能力等等。想要变得优秀,就需要经过这些分解,针对不同能力再去提升和修炼。甚至在不同能力范围中还要进行分解细化。只有进行了细致分解的人,才能更好地理解事物。

如何拥有分解的能力?秘诀就是不断追问"为什么"和"怎么"。

3概率论。

太刀川瑛弼以概率论的方式解释胜负。他提到了上大学时非常害怕失败,因而没有参加过各种评选或竞赛的活动。但没有参加,获胜的概率自然为零。终于在他读研阶段鼓起勇气参加比赛,但还是难以获胜,直到参加了5次左右还是失败后,他陷入了自我怀疑的怪圈中。这样看来太刀川瑛弼比"一次性先生"的韧性好太多了,参加了5次都没放弃。不过在他眼中这还是太少。因为他算了笔账,参加比赛的人数是300,获奖者一共5人,这个获奖率只有1.7%。这么一算,作者太刀川就认为至少得参加个50次,才能判断自己是否具备设计能力。现如今太刀川瑛弼已经获得了100多个奖项了,但他也称失败的次数也有近百次。所有胜负都有概率,首先要尽可能多地参加竞赛,这才是获胜法则。而我一看到这么多比赛首先考虑到的是是不是容易得奖,参赛的人数以及难易程度,没有从自身的设计上来找问题,不去参加永远都是坐井观天,没有人帮你进行分析和评价,永远只在这一个小的圈子里自我欣赏与满足,这是一个消亡的过程。要从中学会多概率地去投选,这样增加自身的获奖几率。

    4、榜样的力量。

小时候,父母是你的榜样,上学了,老师同学是你的榜样,工作了,行业上的领军人是你的榜样。当你感到迷茫的时候,榜样就是灯塔,看一看榜样的一生或他的传记,就能隐约看到自己应该前进的方向了。我们应该怎么选择自己的榜样呢?其实,榜样离你并不远。太刀川提出你可以通过3种方法找到榜样:第一种就是和你同时代、相差10岁以内的人,这一般是你的同学、师兄、同事们;第二种是现今在世的位居世界第一的人,一般是这个领域的顶级大师或专家了;第三种是历史上这个领域最受尊敬的人。通过学习他们的共性特点或传记激发自己,逐渐靠近他们、并成为他们。

 

结语:

      以上,是《设计与革新:关于未来设计的50种思考》这本书里的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中讲从设计的起点,你会畏惧什么?到设计分解的能力,到概率论,榜样的力量,这四个小部分来学习,去了解如何成为好的设计师。由于这本书提供了50种设计思考,如果你非常感兴趣建议可以买来这本书来翻翻。不论是设计师,还是做其他工作的职场人,都会受益匪浅。希望学习了这本书后能拥有更清晰的目标、少走弯路,找到能跟自己同行的小伙伴。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