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二手书的体验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2
读二手书的体验

翻看了一下去年的读书记录,计算了一下: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已读过的365本书,有177本是当当网上买的新书,有82本是在书店免费看的,有81本是借看同事的、孩子的、朋友的,还有25本,是买的二手书。

作为一个爱书、爱看书的人,愿意借图书馆的旧书来读,乐意找亲友借翻得很烂的书来看,却从来没有想过要去买二手书。偶然的机会,在同事的推荐下,知道了一个卖二手书的地方,试着买了两次,一共买了25本。

读完这25本二手书后,我还是回到了当当网,回到了书店,对于我来说,宁可在书店读样书,宁可在图书馆借很旧的书,却真心不愿意读自己买来的二手书,那种感觉就像是买了一件旧衣服,就算外观看起来跟新的一样,穿在身上,却总是有一股别人的体味儿。

买二手书的时候,有几种选择,有品相较好的书,有破损折角的书,有划痕注解的书,25本二手书里,我都会选择的“品相较好”这个选项,除非没有此选项,我才会选择较次的书本。

二手书平台比当当网发货只晚一天,下单后第三天就能收到书,也算是物流很快的,对这个速度我是很满意的。收到的书品相也确实不错,每一本都有独立包装,有几本几乎跟新的一样,在翻看的过程中,几乎可以肯定那几本书只有一个人翻看过。

书店里的样书,图书馆里的旧书,都是经过很多少翻看、抚摸过的,可是我在读的时候却并无不适感,可为什么对自己买回来的二手书,体验感不如书店的样书和图书馆里的旧书呢?

仔细想了想自己的感受,是拆书和读书时的过程不一样,所以产生了不一样的感受。

拆一本新书时,透过明亮的塑料膜,可以清晰地看见书名、腰封、简介以及各种推荐,当用笔尖轻轻划破塑料膜后,一股油墨的香味扑鼻而来,让人还没开始阅读,就得到了视和嗅觉上的满足。

而拆一本二手书时,尽管也有独立的塑料膜包装,可那种磨砂的塑料膜,不仅让书名犹抱琵琶半遮面,也看不见腰封、简介等,更没有随书一起的漂亮书签。撕开塑料膜后,闻不到书本的油墨香,却有一股陈旧的、说不上是霉味儿还是灰味儿。

在阅读新书的时候,不管是厚的书面还是较薄的纸张,每翻开一张,都能发出清脆的声音,手指头触摸的每一个地方,都是平滑的,一点杂质都没有。清脆的纸声,清晰的文字和图案,带着我心无旁骛地一行一行往下看,那个时候,我只沉浸在那书的世界里。

而在读二手书的时候,被翻过的纸张似乎已经失去了它本身的张力,哪怕没有折痕、没有破损,翻起来也不太干脆,有时候软沓沓的,有时候又硬梆梆的。书中有些文字和图片已经褪色,总是不能让我畅快地阅读。

让我体验更不好的是,在阅读二手书的时候,我总是忍不住要去思考买书和卖书的人和事儿,似乎比读那本书本身还让我费心思,这多多少少会影响到我的阅读体验,让我产生了一些杂念,总是会被一种莫名的感受牵着走。

有时在翻开二手书的第一时间会想:这本书的第一个主人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会选择读完书后就把它卖掉?有时候读到中间时,看到书本上被划的线条或者注解,会下意识地去重点看、认真思考:那人觉得这一句话说到他心坎儿里了呀,在读这里的时候他是这样想的哩。

当看完一本二手书后,又禁不住会想:这么好的书,为什么要把它卖掉呢?难道当初买书的人,读完一遍后就没打算再读第二遍吗?买这本书的人,或许不太喜欢读这类书籍吧……

总之,在阅读二手书的整个过程中,我的阅读体验感不如读新书好,不如读借亲友的书好,也不如在书店里读样书好。

二手书买回来后,是需要放入书柜里的,会和其它的书箱并排放在一起,有时候会再次翻开看,有时候会借给朋友看,但我从未想过要去卖掉某一本书。当我花很少的钱买回一些有着陌生人气味的书籍时,总感觉我的书柜里莫名进入了陌生人的气息,让人浑身不自在,这可能是我现阶段的一种执念。

少买一件衣服,少吃一顿大餐,少一次网购,少一次日常的浪费,买新书的钱就绰绰有余了,真没必要为了省那点钱而去买二手书,以后要么借书看,要么去书店蹭书看,若是要买书看,还是买新书吧。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