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与母亲在70年代的爱情故事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6
父亲和母亲当年的爱情故事在亲戚当中广为流传,就连我们这一辈小辈们都听他们还有其他亲戚提起过当中的某些片段。根据各个片段我拼凑起了当年那桩在亲戚中引起轰动的爱情故事。干部家庭出身的母亲在工作中结识了穷困农村家庭出身且父母双亡的父亲,一来二往中暗生情愫,母亲觉得父亲虽然家庭条件不好,可是人很踏实勤快是个值得托付终身的人,于是跟外公外婆坦诚此事。外公外婆得知此事后托人了解父亲的家庭背景,了解到父亲父母双亡,家中只有三间泥砖瓦房,一个哥哥已成家远在新疆,一个姐姐嫁在隔壁县,一个弟弟尚未成家,一个妹妹嫁在附近的一个山村。这样的家庭条件是身为城里人的外公外婆断然不能接受的,在那个十分看重城市户口的年代,多少农村户口的人想尽办法都想拥有一个城市户口,外公外婆无论如何不能接受自己的女儿嫁到农村去。

外公外婆告诫母亲不准再跟父亲来往,可是铁了心的母亲还是偷偷地跟父亲来往,日子一长有所察觉的外公外婆就盯紧了母亲,这样一来母亲跟父亲见面的机会就少了。某一天父亲和母亲见面后商讨对应方法,思来想去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最后母亲狠下心跟父亲说,我们一走了之吧,简而言之就是私奔。私奔商量过程不详,总之没过几天外公外婆发现母亲不见了,问遍了亲戚邻居都不知道母亲去哪里了。去父亲工作的地方找发现父亲也不见了,这下大家都猜到母亲是跟父亲跑了。伤心气愤的外公找了几个亲戚一起去老父亲的老家找人。到了父亲老家一看只有叔叔一人在家,父亲母亲并没有回老家。外公又在村里面找了好些人问关于父亲的下落,大家都说不知道,外公只好找人要了姑妈、姑姑家的地址,一帮人兵分两路一路去姑妈家一路去姑姑家找父亲和母亲。

此时父亲和母亲正躲在姑妈的邻居家,外公带人到了姑妈家,姑父出面招待外公和亲戚,而姑妈则 偷偷地到邻居家,对母亲说:“阿妹,这下你恐怕要回去了,你爸亲自来找你了。”母亲听完后泪流满面,在七个子女中排老二的母亲从小不受重视,这次让外公亲自上门来找她,可想而知外公是多重视这件事。虽然知道这次不回去会让外公外婆很伤心,可铁了心的母亲还是坚决地留了下来。外公在姑妈家找不到父亲母亲只能打道回府了,临走前跟姑父姑妈表达了自己坚决不同意这门亲事,希望自己的女儿找个更好的归宿的想法。

经过外公亲自上门找人事件,父亲和母亲觉得不能留在老家了,要有多远走多远,于是父亲给远在新疆的大伯写信详细告知了这边的情况,并提出要去新疆投靠大伯。不久大伯回信,同意父亲带着母亲前往新疆生活。在姑妈和姑父的帮助下,父亲和母亲凑够了路费,登上了开往新疆的火车。从广西到新疆,几千公里的路程,几经倒车父亲和母亲终于到了陌生的新疆。

初到新疆的日子十分艰难,缺衣少食。新疆昼夜温差大,而父亲和母亲并没有带来足够御寒的衣物,还好附近的广西老乡给他俩一人送了一件旧棉袄,得以勉强度过新疆的寒夜。大伯大伯母还有三个孩子一家本来生活就过得紧巴巴的,一下又多了父亲母亲两个人吃饭,日子更加入不敷出。好在很快父亲就跟着大伯外出干点零活,母亲此时已经怀上了大姐,就跟着大伯母在家操持家务,日子比刚开始稍稍好了一点。

第二年大姐出生了,出生当天父亲和大伯还在外干活,大伯母在家给母亲接生,折腾了半天母亲终于生下了大姐,筋疲力尽急需补身子的母亲却得知家中没有粮食了,父亲和大伯还要过两天才能回来。好在大伯母安顿好母亲和大姐后,在村子里挨家挨户借鸡蛋和粮食,最终借回来30个鸡蛋、半斤油、一斤白面,这下才解了燃眉之急。两天后父亲终于回来了,抱着大姐的父亲内疚地对母亲说:“让你受苦了,现在这边条件太差只能委屈你了,等回广西之后有条件了一定补偿你。”不知道当年母亲听了这话是什么样的反应,多年后她跟我提起父亲这话时,红了眼圈。

大姐半岁时,父亲带着母亲和大姐回到了广西,见了外公外婆,事已至此,外公外婆只能接受事实,无奈地接受了这个女婿。

如今父亲和母亲都已年过古稀,他们相伴走过了40多个春秋,虽然现在他们已经极少提起当年的事情,可是今年中秋的家庭聚会上母亲偶然提起当年刚到新疆父亲对她说了什么话,而父亲在一旁微笑地看着母亲,我就知道当年的故事一直珍藏在他们心里。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