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学过的古诗写作文300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04

1. 写古诗的作文300字

依依满别情

唐天宝十四年的一天早晨,温暖的阳光洒满汪家小楼。大诗人李白被窗前小鸟的叫声惊醒,他戴好纱帽,穿好红衫,来到楼下,向桃花潭走去。风光旖旎的桃花潭镶嵌在群峰之中,水质清澈,波平如镜。从桃花潭到上游的玉屏山,沿途长满了桃树。现在正是三月仲春,桃花盛开,姹紫嫣红,将潭水映得一片火红。在旭日的照耀下,水花相映,似红霞缭绕,又如彩练舞空……李白看到这里,不禁心旷神怡,深深陶醉于这独特秀美的山野风光中……

吃早餐了,主人汪伦特地为李白端来了百年陈酿桃花潭酒。

李白小抿一口,红晕顿时涌在脸上,他轻捋胡须,连连赞道:“好酒,好酒啊!”

“观潭景,沐潭水,饮潭酒,此桃花潭三乐也!”汪伦笑道。

“'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楼。'老弟呀,亏你想得出,给我写这封信,骗我过来。”

“不如此,安能请你大诗人驾到?”

“十里桃花,是村十里之外的桃花渡口也;万家酒楼竟是姓万的人家开的酒楼。老弟你……”

“你后悔了?”汪伦扬起脸庞,狡黠地眨了眨眼。

李白端起酒杯,一饮而尽。“水好,酒好,人更好,不虚此行,不虚此行也,哈哈……”

饭后,李白开始上网了。在网上发现了一份电子邮件:

老兄:

明儿黄山,不见不散! 豆腐

“豆腐……豆……腐……杜甫!”李白默读了几遍。不禁哑然失笑,一向以严谨著称的子美兄今天也开起了玩笑。你别说,也只有杜甫才想得出这押韵的顺口溜呢!

李白收拾行李,匆匆来到楼下。他不忍当面向汪伦告别,想不辞而别。

来到桃花潭渡口,天淅淅沥沥下起了小雨,潭水泛起点点碎碎的微波,岸边的树木随风摇摆,好像伸出长长的臂膀也在挽留李白似的。站在船头,李白环视四周,一股淡淡的怅意涌上心头,汪伦会不会……

突然,从来的路上传来隐隐约约的歌声。李白侧耳细听,好像是几个人合唱,很有声势。歌声高昂时,彻遏云天,低沉时,缠绵悱恻。“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李白叹道。他踮起脚,向岸上望去。来人近了,打头的那个不是汪伦吗?戴幞头,穿麻布衣,后面跟着一大群村民。他们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合着节拍,急匆匆地向渡船走来……

李白眼睛一热,失声叫道:“汪伦老弟……”再也说不出话来。

人群来到岸边,停了下来,但他们的脚还在踏地,手还在不停地打着拍子……

“李兄,我率众乡亲特来相送。”好大会儿,歌声戛然而止,汪伦对着李白,双手抱拳,举过头顶。

李白用手拭了一下眼泪,好半天才说:“汪伦老弟,你可愿与我同游黄山?”

汪伦没有回答,突然他开口朗声唱道:“长亭外,古道边……”一时间,众乡亲以脚踏地,一齐和着汪伦的调子唱起……

李白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潸然泪下,他整了整斗篷,头扭向一边,向船家挥了挥手。船缓缓地开了……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歌声继续着。望着岸上的众乡亲和深深的桃花潭水,李白似乎在想着什么……

汪伦回到家里,打开电脑发现一份李白发来的邮件“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汪伦看了,自言自语道:“李兄真不愧是文坛奇才,诗中豪杰啊!我哪能同他相提并论呢?”

2. 把学过的诗词写成一篇短文400字

在大山深处,有一个很美的地方,那里有一个小村庄,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守望相助,过着和谐、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生活.村前,有一片草地,方圆六七里全是草地,那里绿草如茵,就像是被人铺开似的.四面都有小土坡,上面也长满了绿草.平地是绿的,小土坡也是绿的,牛群、羊群一会儿上了小土坡,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儿大草地增添了几分和谐的景象.那些小土坡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 *** 流.突然,晚风中隐约传来了美妙的笛声.我闻声而去,发现一位牧童骑在牛背上欢快的吹着笛子.那笛声忽高忽低是那么悠扬、那么轻快、那么活泼、那么快乐!这时我不忍心走过去打断那美妙的音乐.黄昏,牧童回家吃晚饭,他狼吞虎咽地吃着.他的母亲对他说:“慢点吃,别噎着!”一会儿,他吃饱了,又急忙忙地朝大草地地的方向去了,甚至连蓑衣都没脱掉.过了一会儿,草地上又回荡这悠扬的笛声,皓月当空,牧童完全沉浸在欢快的音乐中,月亮也在为他高兴,向大地撒下千丝万缕皎洁的月光。

3. 围绕一句古诗写作文 300字

最好写的,我以前写过,那就是:远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现在学校里掀起了一股学古诗的热潮。可有的同学只是重视背古诗的数量,背的古诗不理解,甚至还有好多字音读错。我采用的是;五读学诗法;,效果很好,下面我说说我是怎样自学王安石的《元日》的。

我自学古诗分五步。第一步是朗读全诗。读时,我碰到了生字;曈;,就把它学会。第二步是细读,我把每句中不理解的关键词找出来,如;屠苏、曈曈日、新桃、旧符;等,看注解或把它们的意思学懂。第三步译读。读的时候,把每行诗的意思说出来。第四步是通读。把每句诗的意思连起来,说出整首诗的意思。第五步是品读。看简析,了解作者写这首诗的背景,读时想象作者诗中描写的景色,再想想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思想感情。《元日》使我想起了课外书上看到的王安石变法,原来他写这首诗反映了他除旧布新的思想。最后我把整首诗背熟。

自学古诗可千万不能囫囵吞枣。不求甚解,死记硬背,收获太少了

4. 小学学过的选古诗,写一个文章 (400字左右)

不知不觉,夏日的炎炎已经悄然远去,萧萧的秋风时而灌满洛阳的街头巷尾。发黄的树叶再也不能栖息在树上举目远望了,随着秋风的吹拂在空中漫无目的的荡漾,不知道自己最后会落到哪个角落、为哪一棵树来年的生长增添养料。小草的身子也变得枯黄,失去了往日的光泽。候鸟成群结队的向南飞去,偶尔还会有一两声鸣叫划破宁静的长空。天气逐渐转凉,人们都换上了秋装。

诗人张籍站在客栈门口,举目南望——家乡现在是什么样子呢?像往常一样,他边看边想,不知不觉眼睛酸涩,思乡的伤感不禁又一次侵袭了张籍的心头。

“秋来了,秋来了……”他喃喃着。说着说着,他又想起了中秋节,愈是想,他愈是伤感,年迈老母的身影,懵懂幼子的声音, 还有临行前妻子的叮咛……

“给家里写封信吧,”张籍转身走回客栈,“别让家人担心我。”说写就写,他迅速铺好宣纸,蘸好毛笔,握笔在手。可是,千种思念,万分挂牵真的不知如何写起。一支蘸好墨的笔停滞在空中。

“到底写什么啊?老母亲,爱妻,孩子都还好吗?”想着想着,张籍鼻子一酸,几滴苦楚的眼泪不争气的流了出来……

第二天,张籍把写好的信揣在怀中,仿佛那是他的珍宝。找到捎信人,张籍一边双手交信,一边再三叮嘱:

“路上定要小心,务必把这信送到家人的手中。”

“ 好的,不要担心。”

捎信人转身上马要走,张籍像是突然想起了什么一样,再一次把信要回,重新拆开,看了又看,还自言自语的说着什么,最后确保没有什么遗漏时,才把信交给捎信人。

捎信人扬鞭催马,疾驰而去,张籍祥一塑雕像,久久的站立在路边迟迟没有离去……

望采纳 (是秋思)

5. 学习古诗词的乐趣 作文大全 300子

如黛,沙如风,山还是那隐隐的青山,还是那沉淀的中华文明的青色.五千年的文化传承,如一壶香茗不知不觉得沉醉.不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却已在灯火阑珊处.”

解落三秋叶——风 逐舞飘清袖, 传歌共绕梁.

动枝生乱影,

吹花送远香.

“谁见过风?你没有,我也未曾见过,但每当大树点头鞠躬,那便是风的行踪.

如果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边塞大漠,那边是风飞奔在漫天黄沙里;如果是”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浩瀚长江,那便是风遨游子猛浪湍旋中.

风使无影无踪的,走到哪里,停到哪里.正式那句“*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早已成为千古名句.

百花红紫斗芳菲——花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古诗词吟唱了最后一曲,从容离开,成就了一曲《葬花吟》“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诗圣杜甫写下了令人魂牵梦绕的《江畔独步寻花》而有在江南另遇李龟年.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瑟瑟西风,满地菊花寒香来.正是那幕“冲天香气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的辉煌绚烂不由得使诗人黄巢吟叹“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林盖白色一片——雪

“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六片七片八九片,飞入芦花都不见.”

路边赛著名诗人岑参写下“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著”的大雪纷飞.描绘了“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往里凝”的八月飞雪奇景.更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烂漫奇异.

天涯共此时——月

李太白月下独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自古拖月寄情.思乡之情远隔一方,正是“我寄愁心与明月”这样的苦苦思念,把所有的哀伤,忧叹融入到月色中.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四海之内,月下当空,月夜思乡,月光如水.

又逢中秋佳节,秋露打湿了月光,想必“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水家.”“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倾叹“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首首优美的古诗,令我仿佛身临其境 ,我在学古诗中找到了欢乐

6. 有关一篇古诗过级的作文

“你哟,这可是它们既安全又舒适的家呢! 小儿子趴在溪边剥莲蓬吃,还喃喃自语地念叨着:“人间的佳肴.荷叶挨挨挤挤的,荷叶翩翩起舞.瞧,溪里倒映着一个高大挺秀的身影.眺眼望去,那儿还种植这一大片的禾苗呢! 屋里我是把《清平乐.村居》改成作文的,高兴地说:“今年一定是个大丰收,到了秋天,我要给爹娘和弟弟们一个惊喜!” 二儿子正坐在大柏树下编织着鸡笼呢,那是谁呢?原来是溪前的一棵大柏树呀,可真是越来越年轻,越来越漂亮了哟!”老奶奶一听,藤条爬上了房顶,希望能有帮助*** 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终年潺潺地环绕着小村庄.溪的两边!”瞧,他正忙得不亦乐乎呢! 如果对这些不满意,长满了绿色的青草和荷叶,我给爹娘和哥哥们带个去!他一边编织一边想:等到鸡笼编织完后?” 这时,太阳已经在当空高照. 大儿子十分勤快,再溪边的田间地头种豆!柏树旁,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一阵风轻轻的吹过,小公鸡便可以住进来,是不是今天又做错了什么事,回来巴结我呀,一座低小的茅屋,说,可乐了,结了许多个大南瓜.屋后一片郁郁葱葱的松树林,满头白发的老爷爷和老奶奶正借着酒意说着悄悄话.老爷爷笑着对老奶奶说,可是继续追问;如果满意:“甭说这个.望着刚发芽的苗儿,大儿子甩了一把汗。

7. 要写一篇300字的作文,用古诗改编,要怎样写会好一些

叶绍翁今天想去访问他的朋友,并 参观他的私人花园,看看春天是否来到,便向他朋友家走去。

到了朋友家门口,诗人轻轻地敲了敲柴门,却久久不见人来开门。诗人心理想“大概朋友太爱惜绿苔怕我的这双木底鞋的横梁把绿苔踩坏,才不开门。唉,真扫兴!

当诗人准备离去时,发现一枝美丽的红杏伸出了墙头,似乎在说:“你看我多美丽啊,园内已是春色满园了!“诗人看了心情愉快,心想:哇,这枝杏花真美丽呀!想必园内已是春色满园了!”有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太美了,要是我能进去看看就好了!啊,往往一切美好的东西是关不住的,它总能出来。诗人想到这里,便吟起了诗:“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诗人的脸上慢慢露出了微笑。

诗人岁虽然没有看见要访问的人,但心里一点也不扫兴,因为他找到了春天。

8. 把这首古诗写成三百字的作文

波光粼粼的湖面,涟漪一圈接着一圈荡漾,湖边的柳树姐姐把这碧水粼粼的湖面当作梳妆用的镜子,在那儿轻轻地梳理自己的辫子。阳光照在湖面上,湖面泛起了一片片金色的波光,波纹调皮得在湖面上漂来漂去。瞧,水中的小鱼儿在欢快的游戏,小蝌蚪在四处寻找着自己的妈妈。看,那儿还停着一对大蜻蜓,正在观看这美丽的风景。听,小鸟在不停的赞叹这美丽的景色,还有那会唱歌的小黄鹂,在给周围的外物唱这优美动听的歌。这歌声,似乎让他们陶醉;这歌声,似乎让他们魂牵梦绕;这歌声,似乎让他们沉睡在这歌声之中。河岸上,绿茵茵的小草密密麻麻,清爽的微风吹来,小草就跳起了优美的舞蹈。远处的山峦高低起伏,就像一幅迷人的山水画,使人心旷神怡。

突然,一阵嬉笑声打破了寂静的风景。远处漂来一只小船,小船上坐着两个谈笑的小孩。他们一个穿着红肚兜,一个穿着白衬衫,两个人都赤着脚。一个大一点的小孩收起了竹篙,停下了船桨,坐在了渔船中央,渔船渐渐地停下了。一个小孩对另一个小孩说:“船现在停在了湖水的中央,咱们现在有什么办法,既不用船桨,又不用撑杆能让船前进呢?”另一个汉字手扶下巴,静静的想着办法。“哦有了,我们用雨伞来让船前进吧!”说罢,他急忙从船舱中取出雨伞打开,并把雨伞高高举着,让风吹到雨伞上面,雨伞带动了渔船。就这样,渔船缓缓的行驶着。

过路人看见了,都惊讶的想:现在有没有下雨,这两个小孩把伞打开干什么。哦,怪不得没有下雨都张着伞,原来不是为了遮风挡雨,而是利用风让船前进。这些过路的人想明时,都不由的赞扬起了这两个小孩子,说他们很有头脑,非常聪慧,值得令人佩服。

当这些过路人再次回头看他们的时候,他们的渔船已经远去了,只在水面上留下了一些慢慢荡漾的涟漪。

9. 运用八年级下册所学的古诗词写一段话300字

七年级下课内古诗◎1.木兰诗(郭茂倩《乐府诗集》)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问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护理红装;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赏析:《木兰诗》以浓挚的感情和铺叙、对照、渲染的表现手法,集中描绘了木兰替父从军和她解甲还乡的不平凡经历。

中心思想:本诗通过对木兰替父从军、沙场征战和荣归故里的叙述,塑造了木兰这一爱家、爱国、不慕名利、深明大义的巾帼英雄的形象,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劳善良、刚毅纯朴的优秀品质。} 2.山中杂诗(吴均)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3.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4.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5.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如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6.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7.滁州西涧(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8.江南逢李龟年(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9.送灵澈上人(刘长卿)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10.约客(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1.论诗(赵翼)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 *** 数百年。八年级上:望岳望岳(东岳泰山)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西岳华山)西岳岭嶒竦处尊,诸峰罗立似儿孙。

安得仙人九节杖,拄到玉女洗头盆。车箱入谷无归路,箭栝通天有一门。

稍待秋风凉冷后,高寻白帝问真源。望岳(南岳衡山)南岳配朱鸟秩礼自百王歘吸领地灵鸿洞半炎方邦家用祀典在德非馨香巡守何寂寥有虞今则亡洎吾隘世网行迈越潇湘渴日绝壁出漾舟清光旁祝融五峯尊峯峯次低昴紫盖独不朝争长嶫相望恭闻魏夫人羣仙夹翱翔有时五峯气散风如飞霜牵迫限修途未暇杖崇冈归来觊命驾沐浴休玉堂三叹问府主曷以赞我皇牲璧忍衰俗神其思降祥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星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满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使至寒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户在燕然。书后十首古诗1.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徒(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烈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3.早寒江上有怀孟浩然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4.望洞庭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5.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6.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鹏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7.秋词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8.鲁山山行梅尧臣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9.浣溪沙苏轼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静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说。

10. 古诗中的快乐作文300字

如黛,沙如风,山还是那隐隐的青山,还是那沉淀的中华文明的青色。五千年的文化传承,如一壶香茗不知不觉得沉醉。不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却已在灯火阑珊处。”

解落三秋叶——风 逐舞飘清袖, 传歌共绕梁。

动枝生乱影,

吹花送远香。

“谁见过风?你没有,我也未曾见过,但每当大树点头鞠躬,那便是风的行踪。

如果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边塞大漠,那边是风飞奔在漫天黄沙里;如果是”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浩瀚长江,那便是风遨游子猛浪湍旋中。

风使无影无踪的,走到哪里,停到哪里。正式那句“*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早已成为千古名句。

百花红紫斗芳菲——花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古诗词吟唱了最后一曲,从容离开,成就了一曲《葬花吟》“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诗圣杜甫写下了令人魂牵梦绕的《江畔独步寻花》而有在江南另遇李龟年。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瑟瑟西风,满地菊花寒香来。正是那幕“冲天香气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的辉煌绚烂不由得使诗人黄巢吟叹“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林盖白色一片——雪

“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六片七片八九片,飞入芦花都不见。”

路边赛著名诗人岑参写下“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著”的大雪纷飞。描绘了“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往里凝”的八月飞雪奇景。更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烂漫奇异。

天涯共此时——月

李太白月下独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自古拖月寄情。思乡之情远隔一方,正是“我寄愁心与明月”这样的苦苦思念,把所有的哀伤,忧叹融入到月色中。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四海之内,月下当空,月夜思乡,月光如水。

又逢中秋佳节,秋露打湿了月光,想必“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水家。”“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倾叹“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首首优美的古诗,令我仿佛身临其境 ,我在学古诗中找到了欢乐。 第2篇

从记事起,我就对古诗词怀有一种莫名的好感。因为每一首诗词不仅仅能为我们阐明深刻的道理,而且读起来琅琅上口。我与古诗词结下了不解之缘。

我所学的第一首诗,是李白的《静夜思》,短短的二十个字竟将游子的思乡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至今品读,仍回味无穷。这首诗的启蒙或许是我喜爱古诗词的一个原因吧。

自从上了小学,当教师的母亲便频繁地为我买课外读物,其中的《唐诗三百首》我尤其喜欢。那令人悲叹的《啄木曲》、令人唏嘘的《江城子》、令人惆怅的《春雨》……使我愈发喜爱古诗词。

上了初一,虽然学习任务更加繁重,我却总是抽出更多的时间来品读古诗词。也因此,我对语文更加感兴趣。整个初一,我把《唐诗三百首》翻了个遍。

升到了初二,学习变得更加繁忙。我自恃对古诗词有较深的基础,便骄傲起来了,不去用心学习,导致我的语文成绩一落千丈。但此后的我不仅不去学习古诗词,反倒把它当做我的“敌人”。直到初三,越跌越惨的成绩,使我开始有了悔意,对古诗又重新执着起来。我心想,一定要利用古诗的优势来弥补我的劣势。但事与愿违,初三的古诗更加难理解,也更加难背诵。一次,老师叫我背诵《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我居然没背诵下来,我垂下头,红着脸,看着作者“岑参”两个字,恨不得把它吃了!但我得到更多的是教训,我心想:为什么我背不下那首诗呢?我以前可是能把《唐诗三百首》首首都背下来啊。难道是我初二时耽搁的太多?我不是对古诗恢复信心了吗?我扪心自问了好久,终于明白了,我下得功夫还不够深啊!于是我放学一到家,写完作业就开始背诗,终于在我们学习《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时我一字不差地背诵下来全文,得到了老师的表扬,从此我的信心便更加充足,我暗暗发誓:要进入一个更高的诗词的境界。 在品读岑参的诗歌时,我体会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戍边将士不畏严寒保家卫国之情,友人之间离别抑郁之情,离乡军人居安思危之情……其千古名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貌似写春,实则写雪,有很深的含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