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不能帮我解读一下林斤澜的《春深》

最好分段解读

第1个回答  2009-07-31
一曲北国之春的赞歌
初读林斤澜老先生的《春风》感觉新奇而又晦涩,新奇是因为他的语言新颖用词简练又带着一种“老北京味”。有点像北京有名的“二锅头”,给人香醇、辛辣而又过瘾的感觉。晦涩是因为林老先生的语言富有个性,语言中运用了许多北京方言和口语化的表达,与常规的散文语言很是不同。而且,作者的感情之源也不符合“常规”:一般来说“月是故乡明”。林老先生作为一个标准的南方人,为什么会对北京的春风情有独钟呢?

我们要想了解作者的感情之源就要了解《春风》的写作背景,原来林老先生少年即投身革命,辗转奔波,离开家乡三十多年(“结婚后,我就离开了温州,直到三十多年后的1979年才重回家乡。”2007《中华读书报》林斤澜访谈),所以在《春风》一文中作者才有对江南春天的怀念,才有了和他生活了将近三十年的北京春风的比较。虽然在本文中作者重点表现的是对北国春风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但是在作者的心中,江南的春天仍然占有一席之地。在作者的另一篇散文《春深》中曾写道“在艰难的风沙里,忽然看见了想也想不起来的故乡的春天,又朦胧看不透,看不透又盛得住一生所有的思念。”由此我们可以感到“江南的春天”并不是单纯为了与“北京春风”的对比,其实也是作者醇厚情感的自然流露。可以说,“江南的春风”是作者少年记忆中对故乡美好而朦胧的怀恋,而“北京的春风”则是作者久居北京身体力行的感受和真实赞叹。

林斤澜老先生的《春风》里他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通过对比烘托,把自己对北国春风别样的体会和哲思,抒写的淋漓尽致。为我们描绘了北国春风的粗犷豪迈、猛烈迅疾、强劲有力的特点,歌颂了它的勃勃生机,竭力扫尽残冬,催生万物的可贵品质,写出了对春天对生活的热爱之情,表达了对驱散严寒,带来春天的北国春风的无限怀念和深深敬意。

一、《春风》在写法上富有个性,不拘一格。

首先,作者运用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表现对北京春风的喜爱和赞美。作者开门见山就用北京人的话说“春脖子短”和南方来的人觉得这个“脖子”有名无实,来说明北京春天时间之短暂,冬夏交接之迅速,人们无法感受“吹面不寒杨柳风”的美好,也无法欣赏“百花争春斗芳菲”的胜景,有的只是淡淡的哀愁和心灵的缺憾。接着用人们争论最激烈的意见:“哪里有什么春天,只是起风、起风,成天的刮土、刮土,眼睛都睁不开,桌子一天擦一百遍……”来贬斥春风的不是,埋怨春风的无情无意,极力诉说春风带给人们的是:遭糕透顶的漫天飞舞的尘土,黄沙飞扬,浑黄的天空,一片茫茫,遮挡了人们前进的视线;呜呜吹号,哄哄呼啸的寒风,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诸多的不便,好一个北国春风之恶势,人们对它恨之入骨,骂之连天,怨声载道,叫苦不迭,似乎北国的春风是那么的令人厌恶,令人生畏,令人可恨。然而不久,作者在对江南春风温馨宜人,滋润万物进行大肆褒扬时,突然笔锋一转,难道“北京的春风真的就是刮土吗?后来,我有了别样的体会:那是下乡的好处。”用这么一个设问句引出下文感情的变化,表达自己对北国春风的喜爱和怀念之情。 当北国还是一片冰天雪地、冷森森、凉飕飕之时,一夜之间,春风忽然来了,从塞外的苍苍草原,莽莽沙漠,滚滚而来,吹开了冰冻的河流 ,吹折了残枝病叶,吹醒了冬眠的生命.麦苗返青了,山桃鼓苞了,勤劳的山民们,背着羊粪,满怀喜悦地把粪肥抛撒在高高的梯田,用宽阔的胸襟,灿烂的笑容,迎接那粗犷豪放、迅猛强劲的春风,甚至连捎带来的粗暴,也令他们觉得解气,好一个北国春风之能势,怎能不令人欣喜,令人怀念呢?

其次,运用对比烘托来突出北京春风的可爱可敬的特色特点。本文两处对比非常强烈,一是作者起初无限怀念江南春风,觉得它抚摸大地,像柳丝的吹拂,体贴万物,像细雨的滋润。可后来多次下乡在京西的大山上,“看到积雪不管立春、春分,只管冷森森没有开化的意思”,坚冰顽固地驻守着北方的原野,没有想过要退出舞台。面对这样的坚冰,“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的南方的春风是无可奈何、无济于事的。而北国的春风却以摧枯拉朽的力量、不可遏制的气势,横扫整个北国,吹开了冰冻,吹醒了生命,催生了万物。通过这一对比,北国春风的形象显得尤其可爱。二是作者回想江南的春天与春风, 有的只是“乍暖还寒、最难将息”,有的只是“淡淡的阳光”,“蒙蒙的细雨”。更不用说发霉的墙角散发出的“死耗子味儿”与“能不怀念北国的春风!”形成鲜明对比,让北国的春风显得更加可爱,对北国春风的敬意也油然而生。

二、《春风》的语言新奇独特,富有个性之美。

林老先生的创作主张个性化。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沈从文与林斤澜聊写作,提起刘绍棠写景爱用“鸟语花香”“桃红柳绿”“大地回春”“风和日丽”等成语,沈从文直摇头,问:“刘绍棠呢?他看见的春天呢?他在哪里?”有位教育家自费出版散文集,向林斤澜索序。林以为其文章无个性,亦以此典故回敬,借沈从文口问道:“你呢?你在哪里?你的春天呢?你的感觉;你的个性呢?”(程绍国《林斤澜说》)。由此可见作者是非常在意语言的个性化的。

《春风》一文语言“粗犷豪放、贮满哲思”。全文散句中夹杂着许多急促的短句,运用一系列动宾短语,巧妙构成了排比与反问,使语言显得变化多姿,错落有致,读来抑扬顿挫,富有节奏感。如:“一夜之间,春风来了,忽然从塞外的苍苍草原,莽莽沙漠,滚滚而来,从关外扑过山头,漫过山梁,插山沟,灌山口,呜呜吹号,哄哄呼啸,飞沙走石,扑在窗户上,撒拉撒拉,扑在人脸上,如无数的针扎。”这句用铺排的手法,辅之以拟人的写法,象声词的烘托,突出了北国春风不可遏制的气势。语言形象生动,真切感人。再如:“要不,请想想,柳丝飘拂般的抚摸,细雨滋润般的体贴,又怎么过草原、走沙漠、扑山梁?又怎么踢打得开千里冰封和遍地赖着不走的霜雪?”这两句反问,将作者的喜爱扩大到北国山民的喜爱,把对北国春风的赞美表达得充分透彻、淋漓尽致。

此外,文中还运用了比喻、拟人、夸张、反复等修辞手法,写景状物极富表现力。读来语言质朴自然,音调铿锵,感情真切,气势宏魄,充分表现出了春风的声之美、势之美、境之美。

参考资料:丘平的blog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