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彼得堡的历史掌故的解说词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09-07-15
圣彼得堡地区原来是波罗的海芬兰湾的出海口的一片沼泽地,其周围地区,包括现时芬兰湾一带的土地,称“英约尔曼兰”(瑞典语:Ingermanland),为瑞典王国所拥有。沙皇彼得一世为了争夺面向西欧的出海口,与瑞典在18世纪初1700年开始对瑞典的21年北方战争,彼得一世从瑞典夺取英约尔曼兰,并在这里修建城市,起名为圣彼得堡。1713年-1714年彼得大帝把首都从莫斯科搬到圣彼得堡,圣彼得堡成为沙俄帝国首都,经过凯萨琳大帝、亚历山大一世直至尼古拉二世的不断建设,成为俄罗斯帝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普希金将其称为俄罗斯“面向西方的窗口”。

亚历山大二世废除俄罗斯的农奴制度后,圣彼得堡的工业得到迅速发展,建立了机械、造船、电力、食品等工业,并形成了产业工人阶级。

1825年,一批俄罗斯贵族曾在圣彼得堡发动十二月党人起义。1905年俄国第二波罗的海舰队在对马海峡海战中战败后,圣彼得堡爆发“流血星期日”事件。1917年该城先后爆发二月革命资产阶级革命和十月革命无产阶级起义。十月革命后,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军队接近圣彼得堡,首都即将沦陷。苏联於1918年将首都迁至莫斯科。1924年圣彼德堡改名列宁格勒。

1934年基洛夫在列宁格勒遇刺,由此掀开苏联大清洗的序幕。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宁格勒曾经历德国军队900余天的封锁,战后成为苏联首批“英雄城市”之一。由于列宁格勒一直是苏联知识分子和学者的聚集地,因此斯大林在基洛夫遇刺之前就对列宁格勒采取敌视的态度,一些俄罗斯历史学家称斯大林故意拖延了为列宁格勒解围的时间,以便饿死更多的知识分子。战争期间从该城撤出的人口在战后没有得到返回家乡的允许。在战后,斯大林还制造了针对列宁格勒地方领导人库兹涅佐夫和沃兹涅先斯基的“日丹诺夫案件”。

列宁格勒在二战后进行了重建,并且再度成为苏联的工业中心区之一。尽管工人阶级在战后大量涌入,但该城还是保持了文化和艺术中心的地位。同时由于接近芬兰,该城成为苏联时代为数不多的可以直接收看到西方电视节目的城市之一,每年有35万苏联游客经列宁格勒前往芬兰旅游。

1980年代末的列宁格勒市长索布恰克追随俄罗斯总统叶利钦的改革政策,该城在苏联8·19政变时持反对政变的立场。1991年9月6日,该城市民以54%的多数通过了恢复“圣彼得堡”旧名的决议。

圣彼得堡地区原来是波罗的海芬兰湾的出海口的一片沼泽地,其周围地区,包括现时芬兰湾一带的土地,称“英约尔曼兰”(瑞典语:Ingermanland),为瑞典王国所拥有。沙皇彼得一世为了争夺面向西欧的出海口,与瑞典在18世纪初1700年开始对瑞典的21年北方战争,彼得一世从瑞典夺取英约尔曼兰,并在这里修建城市,起名为圣彼得堡。1713年-1714年彼得大帝把首都从莫斯科搬到圣彼得堡,圣彼得堡成为沙俄帝国首都,经过凯萨琳大帝、亚历山大一世直至尼古拉二世的不断建设,成为俄罗斯帝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普希金将其称为俄罗斯“面向西方的窗口”。

亚历山大二世废除俄罗斯的农奴制度后,圣彼得堡的工业得到迅速发展,建立了机械、造船、电力、食品等工业,并形成了产业工人阶级。

1825年,一批俄罗斯贵族曾在圣彼得堡发动十二月党人起义。1905年俄国第二波罗的海舰队在对马海峡海战中战败后,圣彼得堡爆发“流血星期日”事件。1917年该城先后爆发二月革命资产阶级革命和十月革命无产阶级起义。十月革命后,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军队接近圣彼得堡,首都即将沦陷。苏联於1918年将首都迁至莫斯科。1924年圣彼德堡改名列宁格勒。

1934年基洛夫在列宁格勒遇刺,由此掀开苏联大清洗的序幕。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宁格勒曾经历德国军队900余天的封锁,战后成为苏联首批“英雄城市”之一。由于列宁格勒一直是苏联知识分子和学者的聚集地,因此斯大林在基洛夫遇刺之前就对列宁格勒采取敌视的态度,一些俄罗斯历史学家称斯大林故意拖延了为列宁格勒解围的时间,以便饿死更多的知识分子。战争期间从该城撤出的人口在战后没有得到返回家乡的允许。在战后,斯大林还制造了针对列宁格勒地方领导人库兹涅佐夫和沃兹涅先斯基的“日丹诺夫案件”。

列宁格勒在二战后进行了重建,并且再度成为苏联的工业中心区之一。尽管工人阶级在战后大量涌入,但该城还是保持了文化和艺术中心的地位。同时由于接近芬兰,该城成为苏联时代为数不多的可以直接收看到西方电视节目的城市之一,每年有35万苏联游客经列宁格勒前往芬兰旅游。

1980年代末的列宁格勒市长索布恰克追随俄罗斯总统叶利钦的改革政策,该城在苏联8·19政变时持反对政变的立场。1991年9月6日,该城市民以54%的多数通过了恢复“圣彼得堡”旧名的决议。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