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家长育儿心得6篇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7-09
小班家长育儿心得一:
作为小班的家长,我们一直在外打工,孩子主要由爷爷奶奶照顾,我们也在摸索中前进。我们认识到,与孩子的沟通是至关重要的,但宝宝的思维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因此沟通需要全方位、多层次地进行。我们曾有一次深刻的经历:宝宝刚学会走路,一天周末,我们在家里,爸爸在看电脑,妈妈在洗衣服,宝宝在小桌子旁玩耍。妈妈提醒宝宝冷不冷,冷就坐到床上去盖被子。宝宝说不冷,并忙着要帮妈妈洗衣服。妈妈手机响了,接完电话回来,发现洗好的衣服都被宝宝放到床上,用被子盖起来了。宝宝解释说,衣服冷,我就把他们放到床上,用被子盖起来了。这个小事例让我们意识到,孩子对父母的话理解可能并不全面。我们在生活中要耐心去发现、理解孩子的心思,达到有效沟通。只有让孩子正确理解了父母、老师的指导,他们才会按照预期方向发展。
身教胜于言传,孩子的模仿能力非常强。我们意识到,要求孩子做什么,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则。我们的宝宝学会了父亲的所有习惯,好的、坏的都学会了。小孩子对事物好坏的分辨能力基本没有,因此做父母的首要的就是注意自己的生活方式会给孩子带来的影响。
我们希望能有更多时间陪孩子,也希望能得到老师的支持与指导。我们会认真学习其他父母及老师提出的育儿心得,最大努力地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小班家长育儿心得二:
育儿心得,我觉得每个孩子都是一本书,要读懂就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如何成为一个好家长,什么样的教育方式能够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这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
有人说,中国的家长60%基本上是为孩子而活,活得很累。家长难,孩子难,老师难。
现在的小朋友大多是独生子女,有些家长认为,为孩子准备好一切就是好家长。但过度的溺爱只会让孩子形成娇生惯养的性格。家长对孩子的爱是无可厚非的,但也应该学会放手,让孩子有更多自由成长的空间和锻炼的机会,家长要学会“抓大放小”。很多事情孩子已经有能力自己完成的,家长应该让孩子独立完成,只在孩子需要帮忙时才对其加以指导。
学会放手,给孩子更多的思考空间和选择权。我不喜欢给孩子条条框框地规定怎么做事,孩子也有自己的思想,很多是我们家长不一定想得到的。和孩子一起逛超市时,她会提醒我:“妈妈,家里的餐巾纸只有一包了,我们该买一些回去了。”“家里的饼干也没有了,我们顺便买几包吧,饿的时候可以吃。”这都是她平时自己所留意到的生活细节,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学会观察,学会思考,让孩子自己多一点选择权,满足她,帮到你,这是孩子很乐意做的事情。
满足她,而不是一味地娇惯,原则还是靠我们家长来把握。比如孩子都喜欢吃糖,我的孩子也不例外。但是很早我就跟孩子达成协议,吃糖可以,但一天不可以超过两颗,所以至今,再好吃的糖只要两颗吃了,她就会很自觉地停下。其实孩子是很有原则性的,越禁止孩子不能做的事,越是孩子感兴趣的。
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多拿出时间陪孩子玩,与孩子有更多的言语交流。像尊重成年人一样尊重孩子,通过我们的关爱、聆听、赞赏、支持以及真诚对待,帮助孩子喜欢自我、欣赏自我、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
学会放手,让孩子以积极平和的心态去面对这个世界,哪怕是困难和恐惧的事情。就说打针这件事,一辈子要遇到很多次,如何面对打针,也不是件完全可以忽略的小事。
大人千万不要以自己的感受去衡量孩子,以为只要把孩子摁住了或哄骗着打了就没事了。孩子其实很懂事的,我们只要把正确的理由讲给孩子听,孩子是会听懂的。
作为父母该放手就放手,能够把握好属于自己的分寸,能够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做好属于自己的角色,在生活细节中引导好孩子,能够陪孩子一起成长,也是我们很幸福的事。
我们要坚信,作为父母能教给孩子最重要的做人技巧,就是做个好人。
善良的人,才是和世界摩擦最小的人,才容易成为幸福的人;在心态上不苛刻的孩子,长大后他的处事态度会更自如,人际关系会更和谐,会获得更多的帮助和机会。
欣赏孩子不是只赞赏他的优点,更是如何看待他的缺点。让孩子从小学会自立自强,学会感恩,能够在自己父母身上摄取更多的爱,当我们作为父母能够把爱传递给孩子,相信我们的孩子也一定会继承并且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小班家长育儿心得三:
谈到育儿心得,我感到很愧疚,我也是在不断学习和借鉴专家和前辈们的经验的基础上,摸索着与女儿一同成长。
我和女儿在出门上街时,总能看到有的孩子哭闹着要家长买这买那,而站在一旁的家长则是满脸的无可奈何。
其实,孩子也是一个有自己需要和情感需求的独立个体,对于孩子的要求,我们作父母的特别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们一定要正确对待。合理的要求要适当地让孩子得到满足,不合理的要求要给孩子讲清楚道理。在孩子想耍赖,不听大人讲道理的时候,可以不予以满足,先冷落他(她)。父母可以先严肃明确地对他(她)讲耍脾气是不对的,是无济于事的,给予他(她)警告和自己改正的机会;如果他(她)还继续闹,那末父母千万不要同他(她)多纠缠,离开他(她),让他(她)一个人感到孤独,意识到再这样下去也没效果。等完全平静后,才给他(她)讲道理。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们甚至一些父母都是对孩子有求必应,孩子要什么给什么,吃的、用的、穿的、玩的完全满足,甚至是不合理的要求也一概应允,而且以最快的速度满足孩子的愿望。孩子习惯了想要什么就能马上得到,得不到就会哭闹、破坏东西、发脾气、打人、骂人,而且不顾自己行为的后果。
我和我的家人呢,在这方面是这样做的:当孩子想拥有一个特别喜欢的玩具或其他方面的请求时,我们会和孩子约定好,如果每天能好好吃饭,在幼儿园能好好睡午觉,上课时能尽量认真听讲,需要时能帮妈妈擦擦桌子、摆碗筷、盛饭、浇花、扫地、拖地等,那末到时候我们就会给她买;而她呢,也会很乐意并很努力地去照约定执行。我觉得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了耐心地等待,增强了控制自己的能力,学到了一些做事的技能;而且还懂得了要想得到什么东西,需要自己去努力,并付出相应的劳动或一定的代价;也在无形中培养了孩子的负责意识。
一切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让我们共同努力吧!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