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蒋介石西安事变的诗句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1

1.关于“西安事变”的诗句有哪些

关于“西安事变”的诗句有:

西安事变人物题咏(四首)

五律·西安事变之张学良

何言不抵抗,风雨晦绸缪。

剿匪期年望,围山一旦休。

将军输义气,兵谏有权谋。

无怪委员长,余生恨不收。

七绝·西安事变之张学良

片纸兄书弃土逃,华清池畔起波涛。

若非血气擒龙胆,安得江山便姓毛。

七律·西安事变之杨虎城

秦川八百好屯兵,龙在深渊虎踞城。

抗日民心谁可夺,围宫方略我先行。

无知少帅负荆去,有罪高参何计生?

莫问当时输与否,拼将一博即豪英。

七律·西安事变之蒋介石

欲勒强兵寇敌师,蛟龙竟困旧妃池。

残军不灭非儿戏,举国频催抗日鼙。

少帅原无安内计,老毛偏有动人旗。

骊山草木春秋在,千古风云一局棋。

2.西安事变的诗句

西安事变的诗句: 1、《报载某至重庆距西安事变将十年矣》作者:陈寅恪 铁骑飞空京洛收,会盟赞普散边愁。

十年一觉长安梦,不识何人是楚囚。 2、《西安事变》作者:廖仲安 四海呼抗日,西安事变时。

桓桓双将怒,咄咄一夫危。 远见筹全局,衷怀释众疑。

周公风范在,千载令人思。 3、《访西安办事处志感》作者:叶剑英 西安捉蒋翻危局,内战吟成抗日诗。

楼屋依然人半逝,小窗风雪立多时。 4、《五律·西安事变之张学良》作者:佚名 何言不抵抗,风雨晦绸缪。

剿匪期年望,围山一旦休。 将军输义气,兵谏有权谋。

无怪委员长,余生恨不收。 。

3.关于“西安事变”的诗句有哪些

1、《报载某至重庆距西安事变将十年矣》 作者:陈寅恪 铁骑飞空京洛收,会盟赞普散边愁。

十年一觉长安梦,不识何人是楚囚。 2、《西安事变》 作者:廖仲安 四海呼抗日,西安事变时。

桓桓双将怒,咄咄一夫危。 远见筹全局,衷怀释众疑。

周公风范在,千载令人思。 3、《访西安办事处志感》 作者:叶剑英 西安捉蒋翻危局, 内战吟成抗日诗。

楼屋依然人半逝, 小窗风雪立多时。 扩展资料 西安事变的历史意义: 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在中国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为中国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它的发生及和平解决,基本结束了长达十年的内战,开始了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 促成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发动了全民的抗日战争,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日热情,奠定了全民族抗战的基础,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

毛泽东对西安事变评价: 西安事变,把我们从牢狱中解放出来,也正因为如此,对于事变的领导者,张学良和杨虎城两位将军,中共一直怀着特殊的尊重与感激之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报载某至重庆距西安事变将十年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西安事变(廖仲安所作诗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访西安办事处志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西安事变 。

4.关于民国时期西安事变的问题

两广事变和平解决,使蒋中正对“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的正确性,益发坚信不疑。蒋中正便将预备征讨两广的中央师悉数北调,用来剿共,并准备将张学良的部队调离。然而也因蒋中正的过分自信,仅带少数文武飞往西安,结果西安事变时所有人都被扣留。10月22日,蒋中正由南京飞抵西安,严令进剿红军。张学良当面表示反对,并提出,一致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要求,遭蒋训斥。10月29日,张学良飞洛阳为蒋中正祝寿,劝蒋联共抗日,遭蒋怒斥。11月27日,张学良上书蒋中正,请缨抗战,遭蒋严词拒绝。12月2日,张学良飞抵洛阳见蒋,要求释放抗日救国会“七君子”。12月4日,蒋中正由洛阳到抵西安,调几十万大军“进剿”红军。张学良与杨虎城再次进谏,遭蒋训斥。 蒋向张学良、杨虎城表示:要么进兵,要么将东北军、十七路军分调福建、安徽。12月7日,张学良到华清池见蒋中正,再三苦谏,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被严辞拒绝。12月11日晚,蒋邀请张学良、杨虎城和蒋鼎文、陈诚、朱绍良等晚宴,席间,蒋宣布了蒋鼎文为西北剿匪军前敌总司令,卫立煌为晋陕绥宁四省边区总指挥等换将的任命书。12月12日晨5时,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谏,东北军到临潼的华清池扣留了蒋中正,十七路军扣留了在西安的陈诚、邵力子、蒋鼎文、陈调元、卫立煌、朱绍良等国民党军政要员,邵元冲等人遇难。事后,张学良送蒋中正到南京,抵南京后被关押并长期囚禁。西安事变后,杨虎城失去了对西北军的控制,被迫去欧洲“出国考察”,他在外国继续批评国民政府。七七事变后,杨虎城在国外多次致电要求回国参加抗战。1937年12月他回国准备抗日时,却和秘书、家人一起在南昌被软禁。此后一直被关押达12年。其间,杨虎城的小女儿出生,妻谢葆贞病死。1949年,李宗仁下令释放他,但是命令并未被施行。1949年9月6日,国军弃守重庆前夕,在毛人凤的直接命令下,杨虎城及其子女、卫士、秘书一共8人在戴公祠被军统局人员杀死。后葬于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的“杨虎城将军烈士陵园”内。

张学良1928年底“东北易帜”帮助当时的中华民国国民政府领袖蒋介石完成中国形式上的统一。之后张学良平定了嘎达梅林的起义。为国民党军队的二号人物。而且他还有东北军。

5.关于西安事变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谏,逼迫蒋介石抗日的事件。又称双十二事变。1935年,中国共产党发布《八一宣言》,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10月,红军长征到达陕北。不久“一二·九”运动爆发,全国抗日运动进入新的高潮,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更加不得人心。在西北担负剿共任务的东北军与西北军厌恶内战,在全国抗日运动高潮的推动下和中国共产党抗日统一战线政策的影响下,两军领导人张学良、杨虎城等开始与共产党及红军发生联系,初步奠定了三方团结抗日的政治基础。

2它对于改变南京国民政府“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政策、促成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起了关键作用。

,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