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元认知”方法之一——冥想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1
上一篇文章《“元认知”,是干嘛滴啊?》,我们讨论了元认知是什么?有什么用?元认知是自己对自己的观察、调节、反馈,就好象我们内心驻着一个小精灵,随时关注着我们的言行思想,并及时反馈。作为“关于认知的认知”,元认知被认为是认知活动的核心,在认知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元认知,我们能不断通过观察-认知-调节-反馈,提升自己的思考和行动能力,解决问题。

元认知如此重要,我们如何提升自己的元认知呢?这就需要通过刻意练习。如何训练呢?有几个方法,包括:冥想、聚焦、反思,这些方法应该结合在一起来使用。今天先介绍冥想:

冥想:Meditation冥想,Med在英文中是“中间”的意思,比如Middle。这个词源来自于巴利文vipassana,意思是“为观察某事而深入其中”。常见的冥想有:

“专注冥想”——培养专注力;

“慈悲冥想”——产生同理心;

“正念冥想”——消除情绪困扰。

冥想是特别有效的“大脑体操”,很多靠大脑吃饭的人都有冥想习惯——著名主持人奥普拉、乔布斯、经营之神的松下新之助、桥水基金的掌门人雷达里奥,都有每天超过20分钟的冥想习惯。

雷达里奥在大学的时候开始接触冥想,一练就是40多年。他说 “我从1968或1969年开始冥想,它彻底改变了我的生活…… 让我心思澄明,让我独立,让我的思绪自由翱翔,它赐予了我许多天赋 。”

已有科学证据表明,冥想可以直接增大训练者的大脑皮层表面积。大脑皮层表面有很多褶皱(也叫“沟回”),大脑皮层表面积增加其实就是沟回增多的结果。你能想象这种刻意训练对大脑有多大的好处了吧?

我们最常用的是“正念冥想”,Mindfulness

Meditation,就是“ 不加判断地观察当下的自己 ”。动作是观察 ,对象是当下的自己 ,要求是不加判断,没分别心 。听上去简单,做起来很难。

呼气的时候,意识到自己在呼气,吸气的时候,意识到自己在吸气;

呼吸变大的时候,意识到自己呼吸变大;呼吸变小的时候,意识到自己的呼吸变小;

如果走神了,就意识到自己走神了,然后不要批评,尽快拉回来就是。

让呼吸绵长,一次呼吸15秒左右。

如果呼吸长不了怎么办?意识到自己长不了,然后拉回来就是。

所有的逻辑就是一个——不加判断地观察当下的自己。不加判断,所以没有情绪。

一开始不用太长,每天一次,每次关注三次呼吸就够了。时间最好是早上,如果能在同一个地方最好。,当你习惯了每天做三次,并且开始觉得不太够的时候,再逐渐把时间增加到2分钟、5分钟、10分钟、20分钟。一旦发现坚持不下来,就维持原来进度。

在有重大情绪来临或面临重大挑战时,可以做1分钟正念冥想。

一开始不需要盘腿、也不需要什么专门的坐垫,找到一个硬点的椅子坐好,双脚平放。背要立直,否则很容易睡过去。

如果需要一些指导语或者背景音乐,也可以使用一些辅助的APP,我个人比较喜欢用惠兰的瑜伽休息术,在不容易集中注意力时,有引导会好很多;如果能不用引导,当然更好,这意味着你的元认知能力提升了。

实际上,当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在某一处,并且开始主动不去思考时,我们的大脑会比平常更为活跃,能够产生更多的连接。但我们的大脑本来就是设计来思考的,要让它不思考,放空,并不容易,在冥想时发现它又在思考了,只要意识到大脑在思考,再轻轻拉回来就可以了,这是正常反应,不需要因此产生情绪。有了这些知识作为铺垫,我们再去冥想时,就会心平气和地面对各种状况。因为我们知道这些都是正常的反应,我们只需要慢慢接受并适应就一定会进步。

冥想是一个熟悉自己精神活动,通过心智训练带来长期的认知和情绪改变的过程。练习冥想可以提升大脑的功能,甚至是脑的结构,增加大脑皮层的“沟回”。冥想可以帮我们觉知自己的身心状态。走路的时候,冥想可以告诉你你正在走路,你的脚跟可以感觉到地面的软硬,你的脚趾可以感觉到地面的弹力。通过冥想,意识到自己的意识,觉知自己,就能提升元认知的能力。有兴趣的朋友,可以马上坐下来,冥想一分钟,也可以找相关的书来看看,比如,《正念的奇迹》或《冥想5分钟,等于熟睡1小时》。

实践一分钟,好过怀疑推导十分钟,放下手机冥想一下吧!

愿你我能更好的认知自己的认知。

参考文献:古典超级个体(“得到”课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