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变形记》:成长是学会与自己和解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6
#日更打卡第71天

这部电影一开始我只是把它当作一部搞笑动画片去看,看完最大的感受就是一部讲述了主角青春期懵懂、屈服、叛逆、焦虑、害怕等各种复杂情绪交替的青春成长片。好似更适合小朋友们观看。

影片的故事围绕女主角美美展开。她在父母眼里,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孩子。随着突如其来的“变形”,让她慌了神。在这个过程中,她发现“变形”是家族遗传:在美美家族里,所有的女性都会在青春期里不受控地变成一只红棕色的熊猫。而这种不受控的起因,往往是极端的情绪:愤怒、羞愧、渴望……她们必须共同面对这种难听,并力图封印在镜中才能保持原状。

以上或许就是很多观影者跟我一样的感受,然而看了豆瓣网友“新京报书评周刊”的一番影片解析后,我发现自己忽略了其中隐含的重要细节。

是的,红色代表着青春的热情洋溢,代表着美好、阳光、向上;又代表着懵懂、新奇、变数。在这个时期,我们开始自主思考,就像影片中的美美,会跟父母反抗,拒绝他们的帮忙;会有自己的小秘密,偷偷地计划着与小伙伴去看自己爱豆演唱会……虽然青春期里美美跌跌撞撞、惊喜又夹杂着惊险,但最终还是与父母和解,与自己内心的小世界和解。

回想自己的青春期,好像迷迷糊糊地就过去了。很多事情都是自己去探索,像是青春期里的大姨妈刚来那会,以为自己大出血,问了姐姐才知道是大姨妈,于是开始使用姨妈巾。

可能是在乡下,人们的观念还是比较陈旧,妈妈也没有提前教育我们如何应对姨妈期。大家提到月经都会不由地“月经羞耻”。彼时去隔壁小卖部买姨妈巾,会觉得害羞。甚至店里的小姐姐都会用黑色袋子严严实实的包着,害怕被别人发现。现在想想,其实没什么值得羞耻的,这都是女性正常的新陈代谢方式。

青春期,除了生理上的烦恼,还有心理上的敏感。

在这段时期里,青少年们尤为敏感。在《圆桌派》里,马爷(马未都)和李玫瑾教授他们提到了两个词“钝感力”、“脱敏”,我倒是挺认同的。要让孩子有钝感力,对外界指责“脱敏”。对某一类不好的东西慢慢去适应,而不是一下就让他去接触。聪明的父母就是在孩子早年的时候损她几句,经常家里互相开个玩笑,甚至急了就直接吼他,他习惯了,到他那个时候就没问题了。因为人的心理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个进程当中,你为了防止他后来出现什么事情,你必须提前做到什么事情,让孩子有心理准备。

提到敏感,别说小孩经不起别人说,不少成年人也是如此。因为工作生活的压力,一旦受到打击,想要轻生的不在少数。所以说“脱敏”、“钝感力”还是蛮重要的。

送给你们《圆桌派》里说的这几句金句共勉:

年轻人,对待事物可以敏感,但是人际关系中,你应该学会钝感。

你在社会上混,敏感不重要,钝感重要。我觉得判断事物的时候,敏感是非常有用的,但是你在判断人际关系的时候,不要那么过于敏感。

我希望每个青少年都有一个美好的青春期,至少让自己快乐就好!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