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焕光的生平概况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3

傅焕光,字志章,1892年2月1日生于江苏省太仓县浏河镇。6岁入私塾,12岁进浏河镇小学,14岁进太仓县第一高等小学,1909年进上海南洋公学(今上海交通大学)附小,1910年夏转中院,1914年毕业(高中水平)。1914年秋到1915年转南洋公学专科选读。同年由政府公费派送菲律宾大学森林管理科学习,1917年毕业。1917―1918年在菲律宾大学农科选读。1918年回国,历任江苏省第一农业学校教员,江苏省第一造林场分场主任,南京东南大学农科秘书兼编辑。1924年7月赴绥远省(现内蒙古自治区)任实业厅农科科长、代理厅长等职。1927年回南京任江苏第一农业学校校长、江苏省立第一造林场场长。1928―1937年任总理陵园(1928―1929年称中山陵园,1929年7月―1954年称总理陵园,1954年又改为中山陵园)主任技师、园林组组长兼设计委员会委员。他在总理陵园工作10年,为创建总理陵园作出重要贡献。从1938年1月到1942年春历任重庆国民政府经济部农林司技术科科长,农林部林业司造林科科长,兼四川教育学院教授。在此期间,他兼任农产促进委员会森林勘察团团长,对人工杉木林和一些经济林树种进行全面考察。1942年到1946年3月任农林部天水水土保持实验区主任。在任期间于1945年4月由农林部派送到美国学习考察水土保持。他先在美国农业部水土保持总局学习,并获得结业证书,后在美国西部华盛顿大学从事研究工作。留学美国期间,他在罗德民博士的协助下,走遍了美国各州,考察了美国水土保持和公园、森林、农场、林场,并帮助美国一些地方进行水土保持和林业工作。他寄回天水很多牧草种子,带回薄壳核桃、大王松等种子,在总理陵园种植,并繁殖扩大。他在美国期间还以中国技术顾问名义参加了联合国粮农组织在加拿大魁北克召开的粮食会议和在美国华盛顿召开的联合国森林专家会议。在魁北克会议上,他发表了题为《中国的森林状况及林业问题》的报告,介绍了中国造林、森林经营及林业发展的一些情况。 傅焕光1946年4月回国。同年6月离开天水水土保持实验区回到南京任国民政府农林部中央林业实验所副所长,兼水土保持系主任和总理陵园管理处处长。
南京解放前夕,蒋介石指定他去台湾,他未遵从。他组织职工保护了中央林业实验所和总理陵园的全部房产、仪器设备和园林树木,使国家财产免受损失。南京解放后,他将寄放在他家的故宫文物,主动交给人民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他继续留任总理陵园管理处处长,兼华东农业科学研究所森林系负责人。1950年5月任上海华东农林部林业局副局长。他组织并参加华东区森林调查,提出振兴华东林业的意见。
1951年2月,傅焕光被调到安徽省任大别山林区管理处副处长。1953年8月后任安徽省林业局(后改林业厅)副科长、工程师、副总工程师、造林处副处长等职。他对安徽省和合肥市的造林绿化作了大量的工作。1955年3月任安徽省林业厅林业科学研究室主任;1959年1月任安徽省林业科学研究所副所长。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他遭受种种非难和迫害,于1972年11月10日在安徽黄山含冤逝世。1978年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贯彻后得到平反昭雪。
傅焕光1956年加入九三学社,1958年为安徽合肥分社第一届委员会委员;1960年被邀为政协全国委员会列席代表;曾当选为全国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傅焕光一向热心学会活动。1917年为中华农学会会员;1928年成立中华林学会,他为筹备委员之一;1930年4月他作为中华农学会和中华林学会代表之一,参加日本农学会年会特别扩大会,并在造园学分组会上用英文演讲《总理陵园计划》 。1941年中华林学会恢复活动,傅焕光任理事兼编辑委员会委员,林业施政方案委员会委员,林业政策研究委员会委员和水土保持研究委员会委员。1951年成立中国林学会后,傅焕光当选为第三届理事会理事。
傅焕光为中国林业事业奋斗终生。他本来爱好书法和诗文,为了振兴中国林业,他放弃了个人爱好,选择了林业事业。他到处宣传森林的重要性:“哪个国家森林多,哪个国家就富强”,道出了森林与国家兴衰的关系。傅焕光十分重视自己从事的事业,他遵循孙中山“要做大事,不做大官”的教导,放弃立法委员不当,要去种树,有人曾提出让他当部长,他不要,只担任总理陵园主任技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热爱新社会,主动将自己在南京中山门外苜蓿园的果园和房屋交给了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