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中: 或 凡 若 苟 子 遂 都有什么意思(要详细地)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09-05-31
或详细字义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囗(象城形),从戈(以戈守之)。表示以戈卫国。本义:国家。用本义时读 yù)有人,有的——泛指人或事物 [some;someone]
或,有也。——《小尔雅·广言》
或跃在渊。——《易·乾》
殷其弗或乱正四方。——《书·微子》
或群或友。——《诗·小雅·吉日》
庶或饷之。——《礼记·祭义》
或赐二小人酒。——《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或说处杀虎斩蛟。——《世说新语·自新》
或立或卧。——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或坐或俯。
或笑或哭。
或饮或博。
2. 又如:或人(某人。不称名而暗指的人。有些人);或时(有时);或一,或种(某种);或日(某日,有一天)

〈连〉

1. 用作虚词 [or] (1)∶表示选择或列举。如:或是(连词。表示选择或并列关系);或乃(或者。常用于句首表示变换叙述内容) (2)∶在不同或不相似的事物、状况或行动之间的一个抉择。如:有病或无病,他不都应该在这里 (3)∶近似、可疑或不肯定。如:在五天或六天之内 (4)∶两个词或两个短语同义、等义或替换的性质
或尽粟一石。——唐· 韩愈《杂说》
君实或见恕。——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或异二者之为。——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或能免乎。——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2. 又如:跌下悬崖或峭壁
3. 表示假设。犹倘若,假使 [if]。如:或若(假使,倘或)

〈副〉

1. 或许,也许。表示不肯定 [perphaps]。如:或是(或许;也许是);或恐(也许;可能);你仔细找一找,或能找到
2. 间或,有时 [occasionally;sometimes]
或长烟一空。——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或至相殴。——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3. 又如:或时(有时)

〈动〉

1. 通“惑”。迷惑 [puzzle]
夜半,而城上四面鼓噪,敌人必或。——《墨子·备蛾传》
无或乎王之不智也。——《孟子·告子上》
擅创为令,迷或其君。——《管子·回称》
买则失实,卖则失理,其疑或滋益甚。——《盐铁论·错币》
贫贱吾恐其或失也。——《大戴礼记·曾子制言》
别从东道,或失道。——《汉书·霍去病传》
惟恐或后。——清· 周容《芋老人传》
2. 又如:或或(迷惑。或,通惑);或乱(昏乱;惑乱);或疑(怀疑,疑惑;有人怀疑)

<语>

1. 语气词,在否定句中加强否定语气
莫或兴之。——清· 黄宗羲《原君》
莫或除之。

凡详细字义
〈副〉

1. (象形。金文字形,象造器之模范形。①本义:铸造器物的模子。②引申义:凡是,表示概括)
2. 凡是,一切 [all]
凡,皆也。——《广雅》
凡,数之总名也。——《三苍》
深察名号,凡者,独举其大事也。号凡而略,名目而详。——《春秋繁露》
凡有辜罪。——《书·微子》。郑注:“犹皆也。”
凡内女之有爵者。——《周礼·春官序》
凡所应有。——《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凡永嘉山水,游历殆遍。—— 宋· 沈括《梦溪笔谈》
3. 又如:凡有(一切;所有);凡此(所有这些)
4. 总共 [altogether]
计凡付终。——《管子·版法》
凡如是十许字。——宋· 洪迈《容斋续笔》
轩凡四遭火。——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凡六百一十六言。——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5. 又如:全书凡六卷,五十章;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凡几(共计多少)

〈形〉

1. 平常;普通 [ordinary]
他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的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红楼梦》
尽众人凡士。——《三国志·诸葛亮传》
2. 又如:平凡(平常;不稀奇);凡材(普通材料);凡常(普通,一般);凡费(平常的费用);凡等(普通人);凡浅(平凡浅陋)
3. 平庸 [mediocre]
巨是凡人。——《资治通鉴》
4. 又如:凡固(平庸鄙陋);凡品(平庸的人);凡曹(平庸之辈);凡恶(平庸低劣);凡短(才能平庸,见识短浅)

〈名〉

1. 纲要,概括之辞 [outline]
请略举凡,而客自鉴其切焉。——扬雄《长杨赋》
2. 又如:凡目(大纲与细目);凡最(总目;名目);凡要(簿书的纲要);凡号(总括的名称)
3. 人世间,尘世 [this mortal world]
仙凡路阻两难留。——司空图《携仙箓》
4. 又如:尼姑思凡;神仙下凡;凡界(人世间);凡底(人间)
5. 古国名 [Fan state]。姬姓。始封之君为周公之子。在今河南省辉县西南
6. 凡人,普通人 [mortal]。如:凡情(凡人的情感欲望);凡身(凡人之身);凡胎浊骨(凡人的重浊躯体);凡胎(凡人)

若详细字义
〈动〉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个女人跪着,上面中间象头发,两边两只手在梳发,表示“顺从”。本义:顺从)
2. 同本义 [be obedient to]
若,顺也。——《尔雅·释名》
万民是若。——《诗·鲁颂·阙宫》
天子是若。——《诗·大雅·烝民》
有孚禺若。——《易·观》
钦若昊天。——《书·尧典》
不逢不若。——《左传·宣公三年》
3. 又如:若时(顺应天时);若淑(温顺而善良)
4. 如同;像 [like; as if]
圣人之德,若天之高,若地之普。——《墨子·尚贤中》
肌肤若 冰雪,绰约若处子。——《庄子·逍遥游》
关山度若飞。——《乐府诗集·木兰诗》
天涯若比邻。——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5. 又如:视若分敌;若明若昧(好像清楚又好像不清楚);若出一辙(若出一轨。像从一个车辙里出来的。比喻言论、行动、遭遇等完全一样);若如(如;像);若卵投石(同“以卵击石”。比喻不自量力,必遭失败);若涉渊水(若涉渊冰。比喻处境艰险)
6. 择菜 [trim vegetables]
若,择菜也。从艸、右。右,手也。——《说文》
7. 引申为选择 [choose]
《晋语》秦穆公曰:“夫 晋国之乱,吾谁使先若夫二公子而立之,以为朝夕之急。”此谓使谁先择二公子而立之,若正训择,择菜引申之义也。—— 清·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8. 同,相当 [be equal to]
彼与彼年相若也。——韩愈《师说》
布帛长短同,则贾相若。——《孟子》
9. 及;到 [arrive]
病未若死。——《国语》
10. 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句和反问句) [match]
虽然,则彼疾,当养者孰若妻与宰?——《礼记》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战国策·齐策》
11. 诺,应允,后作“诺” [promise]
已若必信,则处于度之内也。——《马王堆汉墓帛书·经法》
步骑之所蹂若。——《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
12. 对付,处置 [treat with;handle]
寇深矣,若之何?——《左传·僖公十五年》

1. 如此,这样 [such]
出若入若。——《荀子·王霸》。注:“如此也。”
织自若。——《战国策·秦策》
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孟子·梁惠王上》
2. 又如:若许(如许;这些);若言(此言,这样的话);若曰(这样说);若大若小(大大小小);若此(如此,这样);若是(如此,这样);若斯(如此);若然(如此);若尔(如此,如果这样)
3. 你 [们] ;你 [们] 的 [you;your]
若,汝也。——《小尔雅》
惟若宁候。——《考工记·梓人》
若则有常。——《仪礼·士昏礼记》
若肯发兵助我乎?——《汉书·匈奴传上》
若不恭命。——《墨子·明鬼下》
命曰三日,若宿而至。——《国语·晋语四》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史记·陈涉世家》
若辈得无苦贫乎。——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4. 又如:若曹(你们这些人);若属(你们);若辈(你们)
5. 其;他的 [he;his]——用于他称
今人处若国得罪。——《墨子·天志下》
6. 这个,这样——用于近指 [this]。如:若人(这个人);若士(这个人。同若人);若时(此时,现在);若辈(这些人,这等人)
7. 用于疑问。相当于“怎么”、“哪里” [where]。如:若个(哪个);若之何(怎么办;也指怎么,为什么);若何(怎样,怎么样;亦指怎么办;怎么,为什么);若为(怎样;怎样的;怎堪;怎能)
8. 这么;那么。用同“偌” [like so]
老太太若大年纪。——《红楼梦》

<连>

1. 假如;如果 [if]
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谷?——《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若反国,将为乱。——《史记·赵世家》
寡人若朝于薛,不敢与诸任齿。——《左传·隐公十一年》
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天若有情天亦老。——唐· 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2. 又如:若不是(如果不是);若曰(如果说);假若(假使);若其(假如,如果);若苟(若或。假如,如果);若非(如果不是;要不是);若果(如果);若使(假使,假如,如果);若是(如果,如果是)
3. 至于 [so]。用在句首以引起下文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4. 又如:若乃(至于。用于句子开头,表示另起一事)
5. 或;或者 [or]
以万人若一郡降者,封万户。——《汉书·高帝纪》
若有会同。——《周礼·稍人》
6. 又如:若者(或者);若大若小(大大小小)
7. 与,和 [and]
旅王若公。——《书·召诰》
8. 而 [but]
抑若扬兮。——《诗·齐风·猗嗟》
宠辱若惊。——《老子》。顾注:“而已”
若降天地之施,垂三光之明者,实在陛下。——《三国志·魏志》

〈名〉

1. 禾秆皮 [stem’s skin]
稣,杷取禾若也。——《说文》。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秆皮散乱,杷而梳取之。”
2. 香草名
杜若,香草。——《说文》
华采衣兮若英。——《楚辞·云中君》
顺微风,挥若芳。——傅毅《舞赋》。注:“杜也。”
衡兰芷若。——《汉书·司马相如传》
3. 又如:若芳(杜若的香气);若英(杜若的花);若惠(香草名。杜若和蕙草)
4. 灵木 [fairy tree]。如:若木(古代神话中的树名);若光(古代神话中若木的光)
5. 秦、汉时县名 [Ruo county]。治所在今湖北省宜城县东南
6. 古水名 [Ruo River]。即今雅砻江,为金沙江支流。源出青海,东南流经甘孜、新龙等县,到攀枝花市东北入金沙江
7. 姓。如:若口引(复姓)

〈助〉

1. 用在形容词或副词后面,表示事物的状态。相当于“貌”、“样子”
用史巫纷若,吉。——《易·巽卦》
有孚颗若。——《易·观卦》
乘其四骆,六辔沃若。——《诗·小雅·裳裳者华》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诗·卫风·氓》
2. 用于句首
若昔朕其逝。——《书·大诰》
3. 另见 rě

苟详细字义
〈名〉

1. (形声。从艸,句( gōu)声。本义:草名。又:菜名) 同本义 [grass name]
苟,苟草也。——《说文》
苟贞夫。——《急就篇》。注“苟,草名也。”

〈形〉

1. 随便,轻率 [careless;negligent;indifferent]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孟子·告子上》
2. 又如:一丝不苟;不苟言笑;苟言(言谈轻率随便)
3. 贪求 [greedy]。如:苟利(贪求不正当的利益);苟冒(贪求);苟欲(贪求;不正当的欲望);苟贪(贪求)
4. 卑下 [humble]。如:苟贱(卑鄙下贱);苟辞(诌媚之言)

〈副〉

1. 姑且;暂且 [tentatively;for the moment]
苟者,偷合之称。所以行为廉隅,不存德义,谓之苟且。——《匡谬正俗》。按,累呼曰苟且,单呼曰苟。
且苟而赋。——《国语·鲁语》
临财毋苟得。——《礼记·曲礼上》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出师表》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2. 又如:苟全性命(暂时保全性命);苟简(苟且简略);苟止(苟且行事;勉强停止);苟且行止(不正当的行为);苟容(苟且依附。指被权贵者所收容接纳);苟且因循(得过且过,不求进取);苟免(苟且免于损害)

<连>

1. 若;如果;假使 [if]
苟富贵,无相忘。——《史记·陈涉世家》
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汉· 贾谊《论积贮疏》
2. 又如:苟或(假如;如果);苟能坚持,必将胜利
3. 另见 gōu;jù

遂详细字义
〈动〉

1. (形声。从辵( chuò))
2. 同本义 [escape]
遂,亡也。——《说文》
3. 行,往 [go]
遂,往也。——《广雅·释诂一》
不能遂。——《易·大壮》
遂贤良。——《礼记·月令》
4. 又如:遂行(通行;顺适地进行)
5. 称心如意;使得到满足 [fulfill]
他年如遂隐,五老是知音。—— 唐· 李中碧《庐山》
王吉曰:长卿久宦游不遂,而来过我。——《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6. 又如:遂怀(遂愿);遂隐(满足隐遁的愿望);遂初(旧时辞去官职,实现隐退的本愿)
7. 顺利地完成;成功 [succeed]
上无乏用,百事乃遂。——《礼记·月令》
四者无一遂。——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
令遂前功。——《后汉书·班超传》
介子推之从晋公子,既反国而隐焉,又范君之所有志而不遂者也。——明· 顾炎武《复庵记》
8. 又如:遂初(辞官归隐,达到原来的愿望);遂过(促成过失);遂志(实现志愿;满足愿望);遂事(成就事业;完成某事);遂功(成功。建立功业)
9. 推荐或举荐 [recommend]。如:遂贤(荐举贤能之士);遂能(荐举贤能之士);遂良(荐举贤良之士);遂材(荐举才能之士);遂举(进举,进用)
10. 通达 [understand]
此其垦田,足以食其民;都邑遂路,足以处其民。——《商君书·箅地》
11. 又如:遂达(通达)
12. 表明 [make known]。如:遂威(展示威力)
13. 生长 [grow]
禾稼春生,人必加功焉,故五谷得遂长。——《淮南子·修务》
14. 又如:遂长(生长;成长);遂字(生长,成长)
15. 养育 [bring up]。如:遂成(养成;成就);遂生(养生);遂滋(养育;滋养)
16. 顺从,如意 [be obedient to]。如:天遂人愿;遂罪(顺受其罪);遂过(顺成过失;掩饰过失)
17. 顺应;符合 [comply with]。如:不遂;遂非(顺着过错去做而不改悔);遂性(顺应本性)
18. 决断 [make a decision]
春秋之义亡遂事, 汉家之法有矫制。——《汉书·冯奉世传》
19. 又如:遂事(决断事情);遂疑(决疑)
20. 因循,拖拉 [procrastinate]。如:遂迷不悟(执迷不悟。坚持错误而不觉悟)
21. 延续 [continue]。如:遂哀(哀而不止)
22. 坠落,往下沉。通“坠”( zhuì)[fall]
震遂泥。——《易·震》
其贼人多,故天祸之,使遂失其国家。——《墨子·法仪》
人有此三行,虽有大过,天其不遂乎。——《荀子·修身》
若是,则大事殆乎弛,小事殆乎遂。——《荀子·王制》
23. 又如:遂失(坠失;废弛);遂亡(坠亡;废弛)

〈名〉

1. 道路 [road]
使开阶立遂。——《春秋演孔圆》。宋均注:“道也。”
禽夫差于干遂。——《史记·苏秦传》。索隐:“遂者,道也。”
2. 又如:遂路(道路)
3. 射者穿的臂衣 [dress for hunters]
袒决遂。——《仪礼》
4. 田间排水的小沟 [furrow]
凡诒野,夫间有遂,遂上有径。——《周礼·地官·遂人》
5. 《注》:“遂,广深二尺”。又,遂人,周代官名,地官之属。
6. 水道 [water course]
迷者不问路,溺者不问遂(可以涉水而过的路);亡人好独。——《荀子·大略》

〈副〉

1. 就;于是 [then, there upon]。多用于书面语
赵王于是遂遣 相如奉璧西入 秦。——《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齐侯游于 姑棼,遂田于贝丘。——《左传·庄公八年》
如不能守以终表,则遂取以来。——唐· 韩愈《祭十二郎文》
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 贾于庆献谄于后,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遂不可收拾。—— 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2. 又如:遂尔(于是;就);遂乃(于是,就);伤者经过包扎抢救,流血遂止;因天气恶劣,郊游计划遂告落空
3. 竟然 [to one's surprise]
若遂不改,方思仆言。——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4. 表示最后的结果,终于,到底 [after all;in the final]
曹操比于 袁绍,则 名微而众寡,然 操遂能克 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三国志·诸葛亮传》
历险数次,遂达峰顶。——《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5. 尽;完全 [to the full]。如:遂夜(终夜)

〈形〉

1. 顺利的 [smooth;unhindered]
可遂破也。——《资治通鉴》
小儿辈遂已破贼。
2. 已成,终了 [finished]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论语》
3. 久 [long]。如:遂古(往古,远古);遂往(以往的错误)
4. 另见 suí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