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天临犯了一个所有人都会犯的错误-D-K效应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4
      翟天临事件最终结果出来了,被北大取消了去博士后的资格,被北影撤销了博士学位。我想他现在非常后悔在23天前发那个“入学通知书”微博了吧。媒体们把焦点聚焦在了学术界,我倒是有点不同的看法,觉得可以分析一下翟天临为什么这样做?他行为背后的思维是什么?很多人说他太张扬了,太嘚瑟,其实,他只是犯了100%都犯的通病-----DK效应。

    什么是DK效应? 达克效应(D-K effect),全称为邓宁-克鲁格效应(Dunning-Kruger effect)。 它是一种认知偏差现象,指的是能力欠缺的人在自己欠考虑的决定的基础上得出错误结论,但是无法正确认识到自身的不足,辨别错误行为。这些能力欠缺者们沉浸在自我营造的虚幻的优势之中,常常高估自己的能力水平,却无法客观评价他人的能力。

     达尔文说:“无知要比知识更容易产生自信” 。 翟天临估计认为写成一篇论文摘抄一些再加上自己写的一些,就变成了自己的东西了吧?人往往都会有这样的错觉。 其实,我们知道的远比自己以为的要少。

     曾经有人做过实验,研究人员向参加测试的人展示了一幅车架不完整、没有链条和踏板的自行车图,然后让大家在上面画上车骨架、车链子、踏板。看起来不难,结果有将近一半的人都画错了。测试说明,人们经常处于一种错觉里,那就是觉得自己拥有知识。

     如果觉得这是实验的话,那么在平时你是不是能感觉到一些人,往往太过乐观预估事情。比如新入职的大学生,眼高手低,觉得整理表格委屈了自己,其实自己半天才搞出来一张表格,而熟练的人10分钟就能搞定。还有一个典型的例子,很多开车的司机都觉得自己驾驶能力很好,其实往往出现车祸的,都是这些“老司机”。还有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人,他们自以为聪明、幽默、能力很强,往往真实能力却和他们对自己的评价差之千里。这些都是DK效应。

      为什么会有DK效应?心理学上有一个“过度自信理论”,来自心理学家Grifin和Tversky(1992), 他们发现:人们在回答中等到极度困难的问题时,倾向于过度自信。人们期望好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概率高于发生在别人身上的概率,甚至对于纯粹的随机事件有不切实际的乐观主义。 

     1995年,在光天化日之下,在美国匹兹堡,一个块头很大的中年男子抢劫了两个银行。让人称奇的是,他没有戴口罩,也没有做任何伪装。抢劫之后,他还对着银行门前的摄像头露出了骄傲的笑容,然后大摇大摆地走出了银行。这些很明显的线索,让警察们当天就找到了这个抢劫犯——44岁的惠勒.后来问他原因,他说看电视上柠檬汁弄纸上墨水能消失,只有温度高的时候才显现,于是他在头上摸了柠檬汁,觉得离温度高的地方远一些就行了,然后觉得自己隐形了。。。(允许我笑一会)这是典型的“过度自信”。

怎么避免高估自己,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呢?我有三点建议:

一、做重要事情之前,先去找个样板,找到自己的差距,莫自负。

     比如说跑步,想去跑马拉松。我看很多人,不管三七二十一,上去就去跑,结果很容易受伤。这个也反应出,高估了自己,觉得就是跑步嘛,那么简单,人人都会啊。其实,应该在跑之前看那些跑过马拉松的人,做了哪些知识储备?哪些技能储备?如何循序渐进的设置目标的。特别是初学跑步的跑友,可以先从网上找一些样板目标人物,看看他们怎么做的。同时,要结合自身的情况,也不要都要去模仿他人,因人而异,可以在日常训练中相互拍一些自己的跑步视频,仔细分析,找出问题,及时纠正。 

并且在行动中,莫自负。老家里面有句话:“狗窝里面藏不住油饼”。就是说这个狗拿到饼之后就晒出来,然后很快就没了。储存不了食物。我们做事情也是一样的,学了两天英语就觉得自己能考托福了;跑了两天步就觉得能减肥10斤了,千万不要自我安慰和满足。还是需要踏踏实实地一步步做下去。

二、设定合理的目标,可以再高点,控制在合理目标的10-20%左右。

诗人艾默生说:一心向着自己目标前进的人,整个世界都会给他让路。任何事情都会要有目标,但是目标切莫不切实际或太低。

相信2018年末或2019年初很多人都立了很多flag。比如说不减20斤不换头像之类的。。光有口号不行,需要把目标量化,并且设定要合理,可落地和执行。

我们说人生的目标可以分为六大目标领域:财富目标,事业目标,家庭生活目标,健康休闲目标,人际关系目标,学习成长目标。要看清起点,展望未来。设定目标要有五项原则:明确具体;量化衡量;具有挑战;长短结合;完成时限。设定日目标,周目标,月目标,本年目标,近期目标(1-3年),中期目标(5年)远期目标(10年),终极目标(60岁以后)。

我个人建议先把1年的目标设定清楚,未来3年、5年、或更远,可能有很多未知的变化。网上有很多效率手册,可以自己买一本或做一本。

我个人做了一个每天记录、每周总结、每月总结的手写册子,并且在不断的优化中。因为你会发现想着很美好,但实际高估了自己,比如说我想每天晚上哄孩子睡之后能爬起来做点事情,可是往往要么哄孩子至少花2个小时才能睡着,要么自己比孩子还早睡了,所以给自己列的晚上爬起来的事情只能是不重要也不紧急的,能爬起来就做,爬不起来肯定就做不了了。。

三、正儿八经地了解自己,正确认知自己。

很多时候,我们总认为自己是对的,但当事情有了结果之后,我们才发现自己的错误,我们常常以为已经完全了解自己,其实我们是被自己蒙敝了,或者说我们自己不愿意无能为力了解自己,去正确的认识自己,我们自愿被自己的表像所麻痹。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通常都不愿面对自己的局限性。我们对性格一是了解少,一是就算身边的人像镜子一样给我们某种回馈,我们也不愿意听。“你说的不是我,你不了解我。”面对身边的人给自己的回馈,我们总是这样回答。

认清楚自己很重要。可以用一些工具。比如说DISC,九型人格,还有MBIT之类的。工具自行百度即可。工具只是辅助,我建议不要全信工具,因为测评无论有多准确,也仅是当前环境、当前状态的结果,人是随时变化的,包括环境。所以,想认清楚自己,不如找几个朋友包括家人等聊聊天,听听他们对你的反馈。

虚心听一下对你的看法和建议。注意,要倾听。全程尽量不要讲话,也不要辩解等等。这些人的反馈是给予你性格、情绪等印象反馈。基本是定位你是一个什么人。

接下来要认清楚自己的能力。能力除了生活中社交、沟通能力之外,更大部分来源于职场所具备的能力。这时候你就可以和老板、同事沟通,收到反馈,看看自己的能力水平到底在他们眼中是什么位置?

这个过程,或许你很痛苦,但是我觉得这是一个蜕变的过程,只有认清楚自己,才能更好地去成长。

写在最后,每个人都会犯DK效应,只能时刻的提醒自己,踏踏实实做事,一步一个脚印,用真诚和不浮躁的心来对待每个人和每件事,才会尽量做的不那么离谱,才不会出现“翟天临事件”,送给各位,也送给自己。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