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历纪实(22)山城古调:走进调兵山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31
文/木叶山

词曰:(一)古为燕北夹道,今称法库县东。调兵山下兀术城,点将台上边风。金戈铁马喧啸,旌帜鼔角争鸣。千年轶事转头空,历史沧桑如梦。

(二)群峦环抱梵地,苍松遮掩草丛。谧静院里钟磬声,几多僧人念经。明月禅寺方华,万佛宝塔玲珑。烟云冲霄山色青,夕照霞飞晚红。

西江月词开篇,言归正传。却说这调兵山市,原来是以山名定地名的。他坐落在沈阳市以北的法库县的东边,铁岭县的西面。原名叫铁法市,2002年经国务院改名为调兵山市。

调兵山这个地名,有个传说。说的是金国四太子兵马大元帅兀术(历史上的完颜宗弼),入寇南宋时,军事上受挫兵败。退兵回老巢的途中,走到了此山,便命军师哈蜜嗤传令,在此山下安营扎寨,筑城屯兵。竖旗于山上,调集和演练人马,司机再犯中原。后来人们把这座山称“调兵山”。但史书上是否有据可考,也无从说起,只做是轶事传闻罢了。

当我们驱车来到这个小城时,你可感觉到,这里具有山城的气息,这里高低不平的街道,都是依山而建,错落有致。

从地图上看,他的形状像个纵向的红薯。嵌镶在了法库县和铁岭县中间。这里实际是一个以生产煤炭为主业的工业小城。离沈阳市距离很近,大约只有96公里。从沈阳市中心和平区乘车,只需二小时就到达了。

这里海拔高于沈阳,天地开阔。站在城里可以看到远处天空飘浮的白云。空气也感觉到清新,可能我们来时,正赶上立秋了吧。

下车住宿后,次日闲暇,顺着山城的街道步行走走,赏赏山城风光。但有点阴天,有几丝凉爽,也有些快意。走在大街的柳荫下,总觉的有闲庭信步漫游之感。

这里有仿古建的兀术城,就坐落在调兵山下。东西两侧有仿古建筑的城门,环城有城墙。城里青石铺路,牌楼成片,青砖灰瓦,古色古香,拱脊飞檐。已被辽宁省旅游局评为“四大辽金古建筑之一”占地面积达十二万平米。

城门上有碉楼,匾额上是我国当代著名国画家范曾先生题写,阴刻在石壁上的“兀术城”三个字。

西城门内的一处空场中,有金国四太子兀术(完颜宗弼)乘马绰斧的雕塑像。其塑像威武雄壮、战马嘶鸣、腾空而起、栩栩如生。

在塑像的下方,有一块长方形黑色横扁,用隶体书写了金兀术的世系状况。

顺雄伟的城西门穿过,上一个慢坡高台,便是“孝”字广场。在平阔的广场中央,有一个孝字鼎,竦立在那里。鼎上有若干个不同古体的孝字,鼎下浮雕着有二十四孝图中的著名的几幅。整个鼎身高有几丈,全鼎紫黑色。

从孝字鼎往西边走200米处,便看见了,在群山的环抱中,有一群金壁辉煌的仿古建筑,坐落在山腰的万树丛中,他就是“明月禅寺”在远处望去,山色苍茫,白云笼罩,给人一种神秘之感。

这明月禅寺右侧附近的山上,建有八角重檐玲珑式九层“万佛宝塔”。塔内供奉着释迦摩尼佛宝像万尊。塔高71米,共9层。塔内珍藏着佛骨舍利、万尊佛像和大乘经卷。

据说山上还有个塔楼,那便是金国元帅兀术的点将台。当人们能站在山上时,望山下却是一览无余。可以想象在这里,当年那金戈铁马,鼓角争鸣,几度生死赌兴亡的历史边风。

当我们走进明月禅寺时,他仍因疫情关闭着,我们只好转走。据资料显示,这座寺,兴建于2000年春,占地面积约3万多平方米,总建筑面积0.7万平方米。其中设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地藏殿、法堂、斋堂、五观堂、念佛堂等。同时配有水井、热水房、自动水冲防寒公厕、僧人僚房、居士僚房等。

据说,寺内挂有17块当代顶级书画大师赵朴初、启功、刘炳森、范曾、韩美林、文怀沙等所题牌匾。

寺院门前建有宽大的放生池,池上架设三座汉白玉石拱桥及周边护栏。

寺院内外植有数十种松柏、枫树、核桃、紫丁香、红黄刺梅、水腊、桧柏、红玫瑰、红瑞木等。

据入过寺院的人介绍,院内庄严、静谧、林木苍郁、祥和、秩序井然,具有典型北方皇家园林风格的建筑群。其建的大殿庄严、宏伟、气派、壮观。有时香烟缭绕、钟磬声悠悠。

这里已有众多僧人居住,供奉香火、广结善缘。据说这个禅寺,已经成为东北地区著名佛教圣地,每年接缘的人来此,络绎不绝。

在佛寺往东向下走约五百米,可以直通调兵山大街,据说在大街的南段,还有一处月亮湖可供赏光。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只好返回了驻地,但仍余味无穷。

2020年8月12日沈城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