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个回答 2022-07-13
《西方美术史话》是微信读书里一位朋友推荐的,放着很久都没有触及。最初源于西方美术史而感兴趣想读,却也生生被“西方”“美术史”这两个词吓着了,多高大上的书啊,始终不敢轻易涉足。
真正读下来,发现不只是收获对西方美术史脉络的了解,对每一个时期著名的影响人物代表作的理解更深入了,懂得联系从时代背景去欣赏画家和他的作品风格、特点,当然开阔视野的同时更加提升了审美能力。
如果2007年去欧洲之前,我就读了这本书,当站在法国的凯旋门、巴黎圣母院、卢浮宫和凡尔赛宫等博物馆前的一幅幅巨作前,我看到和吸收的可不仅仅是导游给我讲解的部分了。
花了一上午时间将本书整理出来,内心感到特别有成就感。不论是分享给更多人了解,还是日后自己翻阅,都是特别有意义的。
人类的艺术史上,或者说造型艺术史上,作品大致就在这么两种风格间来回摆动:一端叫作应该的、理想的,另一端就是本来的、真实的。
人的精神史也是这样,就像一个小孩子学画一样,从不会画画,到掌握了一定的技巧;然后觉得技巧不够了,要更多地表现自我了;最后又返璞归真,觉得还是最简单的、最朴素的最打动我。
整个西方美术史跟小孩的成长是一个脉络的,所以我们可以按这个脉络去理解它。
为什么波提切利会是揭示了文艺复兴最重要主题的画家?
慕容引刀老师说:我们看美术史和画家,一定要看在他之前发生了什么,或者说他当时处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之下,才会有如此的成就。因为我们不能抱着现代人的傲慢去看待,你说一个现代人什么没见过?各种大电影、宽荧幕,你什么都见过了之后再去看波提切利的画,可能觉得不过如此,但是你要想想波提切利之前发生了什么。我们刚刚还介绍了中世纪,那都是一些画得很刻板的人物,连小孩都长了成人的脸。
这种情况下,突然有这么一张画,画着一个裸体的女神很美地站在那里,向人们展现美神诞生了。看到这样的画面,你一下子就被震撼到了,觉得原来还是有活生生的、特别能打动人的东西。因为人还是天然地会被人的那些情感所打动。您刚才讲被震惊到了,对吧?那种婀娜的体态、那种姿势、那种质感,一下子就让人们觉得新世纪开始了。所以它的题目也特别好——《春》《维纳斯的诞生》。
文艺复兴的“三杰”
达·芬奇 有点像一座高山,他是这种刺破云端的天才型人物,他什么都会,像一座高峰一样。
那么 米开朗基罗 呢,像大海,他就更辽阔、更雄浑,也有巨大的力量感。
那到了 拉斐尔 呢,他像一望无际的草原,让你感觉很舒适、很甜美、现世安好、很宁静,他是这样的一种气场。
洛可可时期
《劫夺留西帕斯的女儿》这幅画,马奔腾交错,他用的都是斜线构图,以往更多的是水平线、竖线的这种构图。但它是斜的,互相交错,整个画面就有一种动荡的、特别有冲击力的感觉,这是他的一个构图特点。
17世纪的荷兰画派
伦勃朗厉害的地方应该在于他的用光,有一种光叫作“伦勃朗光”。如果之前画作的体积感没有那么强的话,可能是因为光打得还不够精彩。他的光就成为固定的范式了,卡拉瓦乔的光打得很高,伦勃朗稍微再低一点,就差不多从画面前四分之三的角度打下来,也不会太高。然后这边都是阴影,但阴影的地方还有个亮的小三角,是这样一个光的组合。
另外一个特点,其实还是因为他画了更多世俗生活的题材,他不是为了宗教服务的。比方他成名的《杜普教授的解剖课》,他就画了一群老师,正在给学生讲解剖是怎么回事。这种东西以前不会入画的,但他入画了。《夜巡》画的是民兵自卫队,这样的一组人物出现在绘画里面,而且还强调了故事性。
生活中有一些宁静的瞬间是很打动人的,但我们可能过得匆匆忙忙,就忽略掉了这部分。 只有像维米尔这样,一张画画两三年,也不着急,慢慢来,他就特别擅长捕捉这种瞬间,所以我觉得这个是打动人的地方。
伦勃朗激烈得多。一般画家的特点就动和静这两者,维米尔是属于静的。伦勃朗的画因为它有很强烈的戏剧冲突在,不管是用光,还是像《夜巡》这样的戏剧性特别强的画面。你能感觉到伦勃朗的光是跳动的,他那个自画像,脸上好像有火光在映照一样;但是维米尔的画,好像时间停滞了。他的画面,窗外也有光进来,但那是阴天的光,你都感觉不到阳光灿烂,他的光都是像《窗前读信的少女》或者《倒牛奶的女仆》那种漫反射的光。
学院派
最早的代表人物就是普桑和勒布朗,普桑画过《阿尔卡迪的牧人》,勒布朗最有名的作品是凡尔赛宫。
洛可可风格的时代,重装饰、重细节、表现柔美、更偏重情感类。
从意大利到荷兰,再到法国。法国人的风格和荷兰人真是不同,荷兰人的风格会有很多乡土气息,有生活、有土豆,是朴实一点的感觉,有农田、林荫道。但是 到了法国以后,那就是以宫廷为主 。“暖风熏得游人醉”,都是特别享受的感觉。
随着路易十五、路易十六继位,整个法国变得越来越糟糕,然后就开始出现拿破仑,开始出现大革命,于是接下来的整个艺术走向也发生了变化,这一段叫作革命风云。
在革命风云中,首先引领艺术发生改变的两个人,就是戈雅和大卫。为什么这个时候会成为一个分界线?革命风云的画作和之前学院派的画作,最大的区别又在哪儿呢?
岁月静好的时候,或者在“暖风熏得游人醉”、大家很奢靡的那个时代,你就会天然地去接受那些甜蜜的东西。但是革命风云时代,一听名字就知道,它一定非常动荡、非常激烈,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就容不下一张所谓平静的书桌,或者一个平静的画架了。你的画布上一定会反映出来那个时代的一些变化。
美术史也是记录历史的一个过程,这个时候的画作中有了大量的宣传精神,就是他们会用这幅画去感召人民,感召大量的人去做一些事。
大卫就有这样的观点,他说我们的艺术是为了政治,或者为了这种革命趋势的需要去服务的。
视觉的力量在于一目了然。我今天讲,你得听;我今天写,你得看,而且看好久,对不对?但是一幅画,你一眼看到,那种气场、氛围、所有东西,都一目了然,所以它的煽动力确实很强。
在革命风云当中,大卫有一个学生叫安格尔,也很了不起,安格尔有一幅著名的画作叫《大宫女》,是新古典主义的典范,他那一代叫新古典主义,就是精准到无以复加。还有一副《泉》,画的是一个女孩拿着一个瓮在浇水。
安格尔不在革命的范围内。只是因为他正好是大卫的学生,所以被安排在了那个时期,而且他继承了学院派的典范,他是学院派最后的荣光。
真正继承了大卫的革命力量的人,是德拉克罗瓦。
在历史上经常会看到,两个人互为反面。安格尔的反面就是德拉克罗瓦,安格尔就是那种精准、严谨、庄重、美、理想化,然后到了德拉克罗瓦那里,就是真实的、充满动感的,所以他也是浪漫主义的一个代表人物。人们把他叫作“浪漫主义的狮子”。
印象派的时期
印象派的集大成者,或者说最有名的、现在被最多粉丝追捧的就是莫奈,莫奈画了《睡莲》和《吉维尼花园的日本古桥》等。
塞尚是被毕加索称作“现代主义之父”的人。
塞尚的思考方式不再按照原来的方式,去还原一个现实世界,不再考虑这张桌子、这个杯子、这个透视应该是这个样子。他更多考虑的是它的构成,这几样东西组合在一起,背后是一种什么样的构图。
他希望看到它的结构在里面,所有的这些杯子的结构、桌子的结构。哪怕这个结构不精准,在他看来,这个就是他要追求的永恒的东西。那些精准的造型、那些色彩斑驳的东西,他看不上眼的。 他想要的是这样一种剥离了物体表面的、更偏形而上的思考方式。
马蒂斯的名言:“对啊,这是一幅画,这不是人。”
马蒂斯和毕加索都同时受到了非洲面具艺术的启发,为什么后来毕加索会成为一个更集大成的人呢?
毕加索凝聚了一部美术史的发展。你看他小的时候,很早就展现出了天分,他十三四岁时画的那种写实的油画,很早就把人类早年拥有的绘画经验学会了,然后再一路往下走,就渐渐走到了形体越来越不可辨、越画越不像的阶段。
他同样受到了非洲雕塑艺术的影响,所以 他发展出的画风是人物更变形、更概括、更提炼,模仿非洲雕塑的造型特点。可是他不止步于此,他一直在变,一直在推陈出新,走下一步,所以他是一个从来没有停步的人。
同样受到了这些影响之后, 马蒂斯可能走向了偏剪纸的效果;可是对毕加索来讲,他发展出了立体主义,后面更无法去判断到底是属于什么主义了,他一直在不停地推陈出新 ,所以他就更厉害。
后印象派
梵高被归入“后印象派”
从时间上看,他们几乎都是同一代人,大家彼此也都认识。“后”的原因在于,像莫奈,无论他怎么变形,他其实还是照着那一片荷塘画的,这是清晰可辨的,自己个人的因素并不多,多的还是光影造成的这一画面的效果,其实还是写实的。但到后印象派这几位,梵高、高更这些人,他们其实画的不是眼中看到的世界了,他们更多地画心里面想的、理解的。
看梵高画的《星空》,好像星空都流动起来了,星星都熔化了一样的感觉。
象征、梦幻和潜意识的时期
那时候康定斯基、蒙德里安这样的人,他们画的很多画,就是一些辐射或者一块一块的颜色,为什么会这样呢?
这也是一种观念上的开创。你看我们之前说到毕加索,你仔细辨认毕加索所有的东西,还是有迹可循的,这是和平鸽,这是一头牛,这是一个人的脸,这是一匹马……就像《格尔尼卡》里面,也总能找到对应的、小孩子都能识别的图形。
可是到了蒙德里安,那不就是色块吗?他完全没有这些图形了。到了康定斯基的时候,做一些放射性的颜色或者线条或者点线面的组合。这个就是“把绘画还给绘画了”,他不再是为了表现一个形体,我画出一个你看得懂的东西,没有这件事,不存在,我就是让它这个东西是好看的。
他们表现的是这些色彩,点线面组合起来,它会是美的。如果没有蒙德里安的探索,不会有我们后世的这些现代建筑。比如方房子,怎么会有这种美的东西出现呢?就是因为他们这些人的探索。
我们这些普通人,我们可以回家甩甩吗?
“美是有法则的”。你得有节奏感、有起伏、有变化、有韵律、有互相的冲突,可是又和谐、对立统一。 这个是基本的美的法则,包含了这个法则的东西,你会觉得是美的;不包含,哪怕再抽象,它还是不美的。
后来商业社会越来越发展起来以后,就有了波普主义。波普主义开始是剪贴画。
最后,再从头回顾一下,从岩画开始,然后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之后进入黑暗的中世纪,然后文艺复兴。文艺复兴后期出现了提香、威尼斯画派,还有德国的和尼德兰的画派;之后到巴洛克——浪漫主义;然后从这儿开始进入17世纪的荷兰画派,荷兰画派是维米尔和伦勃朗的那个时期;接下来到学院派;然后开始闹大革命,大革命之后进入现代的印象派;然后开始后现代主义,一直到最后的这种抽象、立体,最后到波普。
希望我们以后在欣赏这些画作的时候,不会一无所知。当你心中有一点认知的时候,你再去看那幅画,豁然开朗和油然而生的幸福感一定会更强烈。愿我们都是生活的艺术家,喜欢艺术欣赏艺术,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