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越作战的真正目的不是越南?三十年后再看,不得不赞叹邓公英明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7

越南反击战又称对越自卫反击战,于1979年2月17日正式开始,3月16日便正式结束,耗时仅一个月。战争结束后,越南境内满目疮痍,元气大伤,也因那场战争的缘故,中越关系一度降到冰点,但越南在中国撤军以后仍未放弃对我国的骚扰,仍然在我国边境小动作不断,令人发指。

迫于当时的 历史 条件,很多人至今对于这场战役不明就里。单纯就这场战役而言,我国的的确确严厉打击了越南的嚣张气焰,维护了国家边境的安全与稳定。但从当时的国际局势分析来看,邓公的决定,具有高瞻远瞩的战略意义。

上世纪70年代,中越一直维持着良好的外交关系,美法两国侵略越南时,越南曾向中国求助,中国也无偿向越方给予了军需帮助,还积极的帮助越南修建公路铁路等设施,更资助了越南数吨棉花、粮食等。

1976年,越南在中国和苏联的支持下耗时30年终于完成了统一。令人费解的是,战后越南本应大量投资本国建设,不曾想,他竟将矛头对准了中国。

为何越方会以怨报恩呢?上世纪60年代,苏联和美国是世界上两大军事强国,两国不仅明面上摩擦不断,暗地里也在较着劲,当时我国走的是 社会 主义道路,与苏联的 社会 主义相和,因此,苏联与我国一开始还保持着良好的外交关系,甚至共同支援越南抗美。

越南赢得统一战争之后,美国大军全面从越南撤离,趁此机会,苏联便不断将自己的军事力量往南下发展,企图控制整个亚太地区,甚至意图将中国控制于掌心,令中国对苏联俯首称臣,就当时的 社会 情况,中国与苏联发生了多次冲突,直至珍宝岛事件之后,中国与苏联之间的摩擦正式进入白热化。

苏联在当时急于扩张自己的野心,在与中国激化矛盾之后,苏联便将自己的军事力量部署在蒙古,以及东南亚等地,从各国版图上看,苏联的意图极其明显,企图包围中国,而要想打击中国,苏联就必须得先有一个打手,越方正是揣摩到老大哥有这层意思。于是,他便毛遂自荐,开始摩拳擦掌,谁知这个决定让其自身陷入了万劫不复之境。

越南赢得统一战争的胜利之后,其自信心获得了极大的膨胀,后来更是企图成为整个东南亚的霸主,在获得苏联的支持之后,越南更是对外宣称自己是世界第三强国。

在苏联的挑拨下,越南便开始对中国不断的侵扰,先是推倒中越边境线上的古树,后来更是不断制造在越华侨流血事件,侵占我国领土更扬言南海群岛归属于越南。

1979年2月17日,邓小平同志下令正式开展对越自卫反击,本就集结好的30万大军全部出动,同一天中国人民日报发布《是可忍,孰不可忍》这一访问记,向全世界宣布了中国的这一决定。

短短的时间,中国军队就攻破了越南20多个重要的城市和县镇,3月16日,中国军队达到战略目标后,便大举退出了越南,撤退时顺便回收了之前中国大量援助越南的物资,已经建成的公路铁路也当即炸毁,这让战后的越南受到了极大的重创。

越南老弟遭受重创,苏联大哥为何没出手呢?这就不得不说邓公的雄才伟略了,早在邓小平同志访美之前,中国 30万大部队就已经在边境集结完毕,这一举动实际上是在告诉苏联,中国已经有了底牌,不惧一战,直至邓公访美这一行为等于告诉苏联,中国已经与美国达成合作,如若苏联贸然动手,就等于是向美国和中国开战,但其实根据当时的情况,如果真的开战,美国也只是隔岸观火,并不会对中国支援。只是在强烈的怀疑之下,苏联自己就望而却步了。

越南反击战这一战役的胜利不仅推动了国际反霸斗争,也让国际上各种蠢蠢欲动的国家见识了想要侵略中国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当时也有很多人都猜测,中国和苏联关系陷入冰点转而与美国建交,此次战役是否是中方向美方示好做出的举动?

答案无疑是否定的。抗美援朝战争之后,美国也曾对中方进行了孤立的外交政策,再加上此次越南战役的失败,已经让美方多次受挫,因此,美方也并不想与苏联真正的发生冲突,隔岸观火是最佳的战略。可苏联并不这么想,秉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因此,他们在越南反击战的时候并未对越南进行支援。

不得不说邓公的这招借势而为让中国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根据当时的国情,中国如若贸然行动只会让整个国家雪上加霜,因此这个仗既要打还要打的漂亮,这一战势在必行,不打才是告诉国际 社会 中国软弱可欺。

面对国际、国内形势所带来的巨大压力,邓公毫不迟疑,在关键时刻敢于拍板,一锤定音。

我国正是有了像毛主席,周总理,邓小平同志这样伟大的领袖,正是有了不惧生死,听党指挥的人民子弟兵,我们的国家才会如此安全。正是因为有他们奠定的基础,我们才能说出"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这样的话。要是问我谁给我的底气?那我现在可以很肯定地回答:是党和国家给我的底气,是我身后的泱泱雄狮给我的底气, 此生无悔来华夏,来世还做中国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