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步步高上篇翻译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13

1. 高中文言文阅读步步高下编 翻译16~40

16.子文不徇私情

子文是春秋时期楚国大臣斗伯比的儿子.他长大后先是接替父亲当了楚国的大夫,后来又被楚王任命为令尹,(相当于宰相),可谓一人之下亏人之上.有一天,子文的一个亲戚自恃有子文这样的后台,便在外面胡作非为,被司法官抓了起来.可是,司法官知道他是当朝令尹的亲戚后,吓得出了一身冷汗,赶紧给其赔礼道歉,并把他放了,之后,司法官又急忙赶到子文那里汇报,想借机讨好子文.没想到子文听了他的汇报,并不高兴,而是十分严肃地责问:

“犯人是你放的吗?”

“是呀”

“那就赶紧把他抓回来!”

司法官一听忙说: “他是令尹大人的亲威,我哪敢抓呀?”

子文生气地说: “为什么令尹的亲戚犯了法就不能抓?我们设立私法官,就是要维护国家法令的,你怎么能因为犯人是我的亲戚,就擅自把他放了?”

看到司法官为难的样子,子文接着说;”我身为令尹,应带头守法.平时,有罪犯对我依法严惩很有意见,但我并没有因此赦免他们.现在,我的亲戚犯了法,我怎能包庇他呢?你身为司法官却把你放了这不是要在满朝大臣和全国百姓面前昭示我是个私心极重的人吗?私心极重的人怎么能治理国家呢?”

子文的一席话虽令人敬佩,但见惯了官场上以权谋私和“一人得道,鸡犬不宁”的司法官还是有点想不通,他申辩道: “令尹大人,你以身作则的精神固然好,但许多大臣背地里谁没有为犯罪的亲朋好友求过情?”

子文说” “我不管别人怎么样,你身为司法官,就该依法办事.以后无论是谁犯了法,都不许随便释放!”司法官听到以后二字连忙说下不为例,这次就算了吧!”

“不行!”子文斩钉截铁地说:既然你不愿意,那我就自己去把他捉拿归案吧!结果,子文的那个亲威还是被依法惩处了.

40. 雷州盗记

雷州在广东是最远的一个郡。祟祯初年,有一个金陵人,以部曹的身份(去雷州)出任太守。船进入长江时遇到强盗。强盗知道他是太守,就把他杀了,同时把他的随从也消灭了,只留下他的妻子和女儿。群盗让同伙中一个最聪明而狡猾的人做假太守,拿着公文前往(雷州上任),而其余的强盗装做仆人,人们都不能察觉。到达雷州过了一个月,伪守非常廉洁能干,地方出现了大治的景象。雷州人都互相庆幸得到了好太守,他的部下以及监司使都称道并很器重他。

不久,“太守”贴出告示:禁止游客,所管辖的地方不能接待一个金陵人,不然的话,即使是太守最亲密的人,也一定要治罪。于是雷州人更加信服新太守竟能如此的严格耿直。

没有多久,太守的儿子来到雷州,入境以后,没有人敢留宿(他)。他问起这件事,才知道是太守有禁令,心中很感疑惑。次日早晨,“太守”出来了,太守的儿子在路边一看,不是他的父亲;讯问“太守”的籍贯、姓名,可都跟父亲-样。太守的儿子明白了,说:“唉,这是强盗啊。”可是不敢公开说,只好秘密地把这件事报告了监司使。监司使说:“别声张,我明天请太守吃饭,并且让你出来见他。”于是使官吏戒备,派兵包围“太守”的住宅,并在吃饭的地方埋伏下武装士兵。第二天,“太守”进来拜谒监司使。监司使请他喝酒,让太守的儿子出来对证,“太守”不能辨认。“太守”很难堪,想要起来作乱,于是埋伏的士兵立刻出动,在座位上揪住了他。那些包围“太守”住宅的士兵,也攻破官署冲了进去,几十个强盗仓促起来搏斗一番,都逃跑了,只抓住了其中七个人。按法律定了案,带上枷锁,押送金陵杀了他们。于是雷州的人们才知道以前的太守不是真太守,是强盗。

我听到这件事叹息着说:“奇怪呀!强盗竟能做这样的太守?现在的太守不是强盗,可是他们的行为很少不像强盗,就不如用强盗做太守了。那个贼太守,是强盗;他做太守做得很好,还胜过了其他的真太守。”

把篇名告诉我!

2.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步步高巩固提升篇的全文翻译,只要翻译

你把题目数到百度里搜O(∩_∩)O~越州赵公:熙宁八年夏天,吴越一带遭遇严重旱灾。

这年九月,资政殿大学士赵公出为越州长官。在百姓未被饥荒所苦之前,就下文书询问所属各县遭受了灾害的有多少乡,百姓能够养活自己的有多少户,应当由官府供给救济粮的有多少人,可以雇用民工修筑沟渠堤防的有多少处,仓库里的钱粮可供发放的有多少,可以征募出粮的富户有多少,僧人道士以及读书人吃剩的余粮记录于簿籍的有多少实存,让各县呈文上报知州,并且谨慎地作好准备。

州县官吏登记报告,全州孤儿、老人、疾病、体弱不能养活自己的共有二万一千九百多人。向来规矩,官府每年发给穷人救济,应当发到三千石粮米就停止。

赵公征收富户人家上缴的,以及僧人道士吃余下的粮米,共得谷物四万八千多石,就用它来补助那救济的费用。让规定从十月初一开始,每人每天领一升救济粮,孩童每天领半升。

赵公担心领米的人太多会相互践踏,又让男人女人在不同的日子领米,并且每人一次领两天的口粮。他又担心乡民将流离失所,就在城镇郊外设置了发粮点共五十七处,让各人就便领粮,并通告大家,离开自家的不发给粮食。

估计到办理发粮的官吏不够用,便选取没有任职并住在越州境内的官吏,供给他们粮食并把事情委任给他们。不能养活自己的人,有了这样的供应。

能够买得起粮食的人,就替他们告诫富人不能囤积米粮不卖给他们。又替他们调出官粮,共五万二千余石,用平抑那价格价格卖给百姓。

设置卖粮点共十八处,让买粮的人自行就便像领粮的一样。又雇用民工修补城墙四千一百丈,费工三万八千个,计算他们的佣工发给工钱。

有愿意出利息借钱的老百姓,官府劝告富裕人家放手借钱给他们,等田中谷熟,官府为债主出面责令他们偿还。被抛弃的男女孩童,都让人收养他们。

第二年春上,瘟疫很严重。官府设立病院,安置无家可归的病人。

招募两位僧人,委托他们照料病人的医药和饮食,让那些病人不失去依靠。 按规定,遇灾年给穷人发放救济满三个月就停止,这年发放到五月才停结束。

有不便行公文处理的事情,赵公一概自己担当责任,不因此连累下属官员。有请示上级的事,有些对救灾有较多的好处,就立即施行。

赵公在这段时间,早晚劳心力从未稍微懈怠,事无论巨细必定亲自处理。给病人吃药吃饭的开销花的多是自己的钱。

百姓不幸遭遇旱灾瘟疫,能避免辗转死去;即使死了也不会无人收敛埋葬,都是靠赵公的力量。 这时旱灾瘟疫遍及吴越一带,百姓遭受饥荒瘟病,死去的将近一半,灾情没有比这更大的了。

赵公抚慰百姓,百姓尤其认为有了依靠和归宿。用来筹划安顿民众的事,哪个先哪个后以及如何开始如何结束,在这方方面面之间,曲折周到细致详尽,没有不考虑到家的。

他的施政虽然只在越州,他的仁爱却足够昭示天下;他的措施虽然只是在短时间内实行,他的方法却足够传给后人。大约灾害发生,太平时代也不能让它避免,却能够预先作防备。

我特意到越地采访,收集到赵公推行的一套办法,很乐意把它详细地记载下来。将使后来有心为民做事的官吏在不幸遇到灾年的时候,能推行赵公已经试行过的办法,那救灾的章程条例可以不须顷刻就制定好,那么赵公的恩泽怎么能说是很小并且只影响眼前吗?李林甫:玄宗宴于勤政楼下,巷无居人,宴罢,帝犹垂帘以观。

兵部侍郎卢绚谓帝已归宫掖,垂鞭按辔,纵横楼下。绚负文雅之称,而复风标清粹,帝一见不觉目送之,问左右曰:“谁?”近臣具以绚名氏对之,帝亟称其蕴藉。

是时林甫方持权忌能,帝左右宠幸,未尝不厚以金帛为贿,由是帝之动静,林甫无不知之。翌日,林甫召绚之子弟谓曰:“贤尊以素望清崇,今南方籍才,圣上有交广之寄,可乎?若惮遐方,即当请老,不然,以宾詹仍分务东洛之命也。”

子归而具道建议可否,于是绚以宾詹为清。林甫恐乖众望,出为华州刺吏,不旬月,诬其有疾,为郡不理,授太子詹事员外安置。

唐玄宗在勤政楼下摆宴,街巷里的人都跑空了,宴会结束,皇帝还在帘后观看街景(但外人并不知道)。兵部侍郎卢绚以为皇帝已经回宫了,就拖着鞭子,放松缰绳,在楼下纵横驰骋。

卢绚一向身负风雅之名现在更是风流标致,清雅精干,皇帝不由自主地盯着他看,目送他离开,皇帝询问左右侍从:“他是谁?”近臣把卢绚的名字据实以告,皇帝十分称赞卢绚风流蕴藉。当时李林甫刚刚掌权,十分忌能,皇帝身边所宠幸的人,李林甫没有不用重金贿赂的。

所以皇帝的一举一动,李林甫没有不知道的。第二天,李林甫召见卢绚的儿子,对他说:“令尊德高望重,清名远播,现在南方需要一个有才干的官员,现在皇帝的心思都在交州与广州一带,令尊能为皇帝分忧(到那里去)么?如果害怕南方偏远,就让他告老还乡吧,不然的话,就让他出任皇太子的辅佐官太子宾客或者太子詹事的职务到东都洛阳去吧。”

卢绚的儿子回到家把李林甫的原意一五一十地对他父亲说了,卢绚就请求聘任太子詹事一职。李林甫害怕犯众怒,就把卢绚派出去当了华州刺史,不到一个月,又诬陷说他有病,不能处理地方的事务,给卢绚一个太子詹事员外的官职随便安。

3. 步步高《后汉书.杨终传》的翻译

杨终字子山,蜀郡成都人。十三岁时,做郡小吏,太守认为其才很奇特,派他到京师学习,学《春秋》。显宗时,召他到兰台,拜为校书郎。

建初元年大旱,谷价昂贵,杨终认为广陵、楚、淮阳、济南等处的牢狱,充军的人达万数,又远屯于绝域,官吏百姓怨旷的甚多,于是上疏道:“臣听说‘优待善良的人应延及子孙,惩罚为恶的人应只限其自身,不可延及后代。”百王常典,不变的道理。秦朝政治残酷厉害,违背上天之心,一个人有罪,连累到三族(父族、母族、妻族)。高祖平定乱世,约法三章。

太宗(汉文帝)极仁慈,除去收孥之律(即妻孥受累)。万姓廓然,蒙受再生之福,恩泽达到昆虫,功绩垂于万世。陛下圣德英明,德被回表。今以连年干旱,灾疫不止,自奉菲薄,广泛访问得失,即使三代的隆盛,也不过如此,不能再增加了。臣私下查《春秋》记载的水旱之变,都应暴急,恩惠不下流。自永平年间以来,仍连大狱,有司穷追,互相牵引,掠考犯人,冤及无辜,家属充军。加以北方讨伐匈奴,西方开拓三十六国,连年服役,转输耗费很大。又远屯伊吾、楼兰、车师、戊己,百姓怀念家乡,怨恨结在边域。

《传》说‘:安土重居,谓之众庶。’(即安土重迁,是百姓的习惯。)从前殷代人民近迁到洛邑,尚且埋怨,何况离开肥沃的中原土地,到不毛之地的荒原呢?并且南方暑热潮湿,障毒互生。愁苦的百姓,足以感动天地,移变阴阳了。陛下留心观察,救救百姓吧。”书奏上,肃宗将奏章交给臣下讨论。司空第五伦也赞同杨终的意见。太尉牟融、司徒鲍昱,校书郎班固等人与第五伦辩论,认为移民之法施行已久,孝子没有改父之道的权力,先帝所建制度,不应回异。杨终又上书道:“秦代筑长城,功役繁兴,胡亥不思改革,终于失掉天下。所以孝元帝放弃了珠崖之郡,光武帝断绝西域之国,为的是不用远夷换我中国。鲁文公毁泉台,《春秋》讥笑道‘:先祖为之而己毁之,不如勿居而已’,为的是对百姓无妨害。

襄公作三军(即三卿),昭公舍弃中军,君子以为是复古,认为不舍弃就有害于民。现在伊吾之役,楼兰之屯,久而不还,不是天意。”皇帝听从了,迁还那些流放之人,全部停止屯边的办法。杨终又说:“宣帝广泛征召郡儒,论定《五经》在石渠阁。当前天下太平无事,学者得以完成其业,而章句之徒,破坏大体。应照石渠旧例,永为后世的法则。”于是诏诸儒在白虎观论考同异。碰上杨终因事系狱,博士赵博、校书郎班固、贾逵等,认为杨终对《春秋》很有研究,学术上多独特见解,上表请求,杨终又上书自我表白,即日赦免,于是得以参与白虎观。后来受诏删削《太史公书》为十多万字。当时太后之兄卫尉马廖,谨慎笃厚自守,不训诸子。杨终与廖友情甚善,写信劝廖道“:我听说尧、舜的百姓,可以比屋得到封赠;桀、纣的百姓,可以比屋得到诛杀。为什么呢?尧舜为之提防,桀纣示之骄奢的缘故。《经》上说‘:皎皎练丝,在所染之。’(即墨子说的“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的意思。)上智下愚,不可改变,中庸之疏,要在教而化之。《春秋》上记载晋侯杀太子申生,直称晋侯,表示厌恶,就因为他失教缘故。《礼记》规定,人君之子年八岁,替他设少傅,教之书写计算,以开其智慧;十五岁设太傅,教之经典,以引导他立志。汉朝兴起,诸侯王不致力于教诲,多触禁忌,所以有亡国之祸,而缺乏嘉善的称号。今君位置尊贵,海内寄予厚望。难道不可以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以为警戒么!黄门郎年幼,血气方盛,既没有长君的退让之风度,而要结交轻狡无行之宾客,放纵而不教诲,视成任性,鉴念过去的教训,可令人寒心。君侯应该以临深渊履薄冰为戒。”马廖不采纳。

儿子马豫后因悬书诽谤犯罪,马廖回到封地。杨终之兄杨凤为郡吏,太守廉范被州所考核,派杨凤候杨终,杨终替廉范游说,被充军到北地。皇帝东方出巡,凤凰黄龙并集,杨终赞颂嘉瑞吉祥,上述祖宗之大业,共十五章,奏上,诏免罪回故乡。著《春秋外传》十二篇,改定章句十五万字。

永元十二年(100),召拜郎中,因病而死。

4. 求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步步高翻译1~30

1.曲突徙薪

有一个拜访主人的客人,看到(主人家)炉灶的烟囱是直的,旁边还堆积着柴草,便对主人说:“把烟囱改为拐弯的,使柴草远离(烟囱)。不然的话,将会有发生火灾的隐患。”主人沉默而不答应。不久后,家里果然失火,邻居们一同来救火,幸好把火扑灭了。于是,(主人)杀牛置办酒席,答谢邻人们。被火烧伤的人安排在上席,其余的按照功劳依次排定座位,却不邀请提“曲突”建议的客人。有人对主人说:“当初如果听了那位客人的话,也不用破费摆设酒席,始终也不会有火患。现在评论功劳,邀请宾客,(为什么)提‘曲突徙薪’建议的人没有受到答谢、恩惠,而被烧伤的人却成了上客呢?”主人这才醒悟去邀请那位客人。

2.苏代为燕说齐

苏代为燕国去游说齐国,没有见齐威王之前,先对淳于髡{kūn}说道:“有一个卖骏马的人,接连三天早晨守候在市场里,也无人知道他的马是匹骏马。(卖马人很着急,于是)去见伯乐说:‘我有一匹骏马,想要卖掉它,可是接连三天早晨,也没有哪个人来问一下,希望先生您能绕着我的马看一下,离开时还回头看它,这样我愿意给您一天的费用。’伯乐于是就绕着马看一下,离开时还回头看它,结果一下子马的身价竟然涨了十倍。现在我想把‘骏马’送给齐王看,可是没有替我前后周旋的人,先生有意做我的伯乐吗?请让我送给您白璧一双,黄金千镒,以此作为您的辛苦费吧。”淳于髡说:“愿意听从您的吩咐。”(于是淳于髡)进宫向齐王作了引荐,齐王接见了苏代,而且很喜欢他。

……其余的已经发你邮箱,请查收。不知道能不能帮到你。

5. 怎样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和标准 会使辙 步步高

简单说,翻译文言文要以直译为主,生硬的地方用意译处理。这就是原则,也是基本方法。

如:“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直译是“举起自己佩戴的玉玦来示意项羽的动作有三次”,意译是“再三举起他佩戴的玉玦暗示项羽”。直译准确,符合原文的特点,又不显得生硬,就用直译。

再如:“炭火邕湖滢,山晴紫竹凉”,前一句直译是“炭火上轻轻叫着的湖水很清澈”,意译是:“盛满清澈湖水的茶壶在炭火上发出轻轻的鸣唱”,显然意译更明白。

一般来说,“文”多用直译,诗词歌赋多用意译。

至于标准,没有明确的规定。一般要求是准确、通顺、可读性强。老师判卷子,首先扣分的是翻译不准。有的学生常常望文生义,用现代的词汇知识去解释文言文词汇,造成过多失分。

如:“所以俱来者,欲全身以待时耳,予若见能不已,非吾徒也。”

意思是:我们之所以一起来这里,不过是想要保全性命等待时机而已。你如果老是显示才能不能自制,就和我们不是一类人。

这里的“见”是“现”的古字,读:xiàn,显现、显示的意思;“吾徒”是“我辈”的意思。有同学按照看见和徒弟去理解,结果失分。

在准确的前提下,力求通顺,符合事理。

如:“方罢巡抚家居,独闻而异之。”意思是:刚刚不做巡抚待在家里,唯独他听到这件事而感到惊奇。有同学翻译为:“刚刚被罢黜了巡抚居住家里,认为奇异而闻名。”在句法上结构混乱。

再如:“烟笼寒水月笼沙”,如果翻译为:“烟雾笼罩着寒水,月光笼罩着沙滩”,表面看来是“准确”的,实际上不符合自然常理,只能译为:烟雾和月光笼罩着寒水也笼罩着沙滩。

翻译文言文如同“手艺”,熟能生巧,好与不好,在于事先对全文了然于心,完全读懂了原文,翻译起来并不是难事。

6. 《盘庚》上篇逐段翻译

【原文】:《盘庚》上 盘庚五迁,将治亳殷,民咨胥怨。

作《盘庚》三篇。盘庚迁于殷,民不适有居,率吁众戚出,矢言曰:“我王来,即爰宅于兹,重我民,无尽刘。

不能胥匡以生,卜稽,曰其如台?先王有服,恪谨天命,兹犹不常宁;不常厥邑,于今五邦。今不承于古,罔知天之断命,矧曰其克从先王之烈?若颠木之有由蘖,天其永我命于兹新邑,绍复先王之大业,厎绥四方。”

盘庚学于民,由乃在位以常旧服,正法度。曰:“无或敢伏小人之攸箴!”王命众,悉至于庭。

王若曰:“格汝众,予告汝训汝,猷黜乃心,无傲从康。古我先王,亦惟图任旧人共政。

王播告之修,不匿厥指。王用丕钦;罔有逸言,民用丕变。

今汝聒聒,起信险肤,予弗知乃所讼。非予自荒兹德,惟汝含德,不惕予一人。

予若观火,予亦拙谋作,乃逸。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若农服田,力穑乃亦有秋。

汝克黜乃心,施实德于民,至于婚友,丕乃敢大言汝有积德。乃不畏戎毒于远迩,惰农自安,不昏作劳,不服田亩,越其罔有黍稷。

汝不和吉言于百姓,惟汝自生毒,乃败祸奸宄,以自灾于厥身。乃既先恶于民,乃奉其恫,汝悔身何及!相时憸民,犹胥顾于箴言,其发有逸口,矧予制乃短长之命!汝曷弗告朕,而胥动以浮言,恐沈于众?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迩,其犹可扑灭。

则惟汝众自作弗靖,非予有咎。迟任有言曰:‘人惟求旧,器非求旧,惟新。

’古我先王暨乃祖乃父胥及逸勤,予敢动用非罚?世选尔劳,予不掩尔善。兹予大享于先王,尔祖其从与享之。

作福作灾,予亦不敢动用非德。予告汝于难,若射之有志。

汝无侮老成人,无弱孤有幼。各长于厥居。

勉出乃力,听予一人之作猷。无有远迩,用罪伐厥死,用德彰厥善。

邦之臧,惟汝众;邦之不臧,惟予一人有佚罚。凡尔众, 其惟致告:自今至于后日,各恭尔事,齐乃位,度乃口。

罚及尔身,弗可悔。” 【译文】:《盘庚》上 盘庚将把都城迁到殷。

臣民不愿往那个处所,相率呼吁一些贵戚大臣出来,向他们陈述意见。臣民说:“我们的君王迁来,既已改居在这里,是看重我们臣民,不使我们受到伤害。

现在我们不能互相救助,以求生存,用龟卜稽考一下,将怎么样呢?先王有事,敬慎地遵从天命。这里还不能长久安宁吗?不能长久住在一个地方,到现在已经五个国都了!现在不继承先王敬慎天命的传统,就不知道老天所决定的命运,更何况说能继承先王的事业呢?好象倒伏的树又长出了新枝、被砍伐的残余又发出嫩芽一样,老天将使我们的国运在这个新都奄邑延续下去,继续复兴先王的大业,安定天下。”

盘庚开导臣民,又教导在位的大臣遵守旧制、正视法度。他说:“不要有人敢于凭借小民的谏诫,反对迁都!”于是,王命令众人,都来到朝廷。

王这样说:“来吧,你们各位,我要告诉你们,开导你们。可克制你们的私心,不要傲求安。

从前我们的先王,也只是谋求任用旧臣共同管理政事。施行先王的教令,他们不隐瞒教的旨意,先王因此敬重他们。

他们没有错误的言论,百姓们因此也大变了。现在你们拒绝我的意,自以为是,起来申说危害虚浮的言论,我不知道你们争辩的意图。

“并不是我自己放弃了任用旧人的美德,而是你们包藏好意而不施给我。我对当前形势象看火一样地清楚,我如果又不善于谋划和行动,那就错了。

好象把网结在纲上,才能有条理而不紊乱;好象农民从事田间劳动,只有努力耕种,才会大有收成。你们能克制私心,把实际的好处施给百姓,以至于亲戚朋友,于是才敢扬言你们有积德。

如果你们不怕远近会出现大灾害,象懒惰的农民一样自求安逸,不努力操劳,不从事田间劳动,就会没有黍稷。“你们不向老百姓宣布我的善言,这是你们自生祸害,即将发生灾祸邪恶,而自己害自己。

假若已经引导人们做了坏事,而又承受那些痛苦,你们悔恨自己又怎么来得及?看看这些小人吧,他们尚且顾及规劝的话,顾及发出错误言论,何况我掌握着你们或短或长的生命呢?你们为什么不亲自告诉我,却用些无稽之谈互相鼓动,恐吓煽动民众呢?好象大火在原野上燃烧一样,不能面向,不能接近,还能够扑灭吗?这都是你们众人自己做了不好的事,不是我有过错。” “迟任说过:‘人要寻求旧的,器物不要寻求旧的,要新。

’过去我们的先王同你们的祖辈父辈共同勤劳,共享安乐,我怎么敢对你们施行不恰当的刑罚呢?世世代代都会说到你们的功劳,我不会掩盖你们的好处。现在我要祭祀我们的先王,你们的祖先也将跟着享受祭祀。

赐福降灾,我也不敢动用不恰当的赏赐或惩罚。“我在患难的时候告诉你们,要象射箭有箭靶一样,你们不能偏离我。

你们不要轻视成年人,也不要看不起年幼的人。你们各人领导着自己的封地,努力使出你们的力量,听从我一人的谋划。

没有远和近的分别,我用刑罚惩处那些坏的,用赏赐表彰那些好的。国家治理得好,是你们众人的功劳;国家治理得不好,是我有过有罪。

“你们众人,要思考我告诫的话:从今以后,各人认真地做好你们的事情,加速你们的布置,闭上你们的口,不许乱说。否则,惩罚到你们身上,后悔也可不能啊!”。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