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听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08

1. 文言文里面的听字怎么说

文言文里面的听字用闻字代替。

闻,是汉语汉字,拼音为wén,指的是听见的事情,消息,也指出名,有声望,闻也可以做姓氏。 现今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

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随着历史变迁,口语的演变,文言文和口语的差别逐渐扩大,“文言文”成了读书人的专用。

扩展资料 文言文里面的听字的用法: 1.听见:百闻不如一见。闻诊。

闻听。闻讯。

博闻强记。闻过则喜。

闻鸡起舞(听到荒鸡鸣而起舞,喻志士及时奋发)。 2.听见的事情,消息:新闻。

传闻。见闻。

3.听说: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意思:听说唐王朝的军队收复了河南河北)。

4.出名,有名望:闻人。闻达。

5.名声:令闻(好名声)。丑闻。

6.用鼻子嗅气味:你闻闻这是什么味儿? 7.姓:闻一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闻。

2. 文言文“听”的意义与用法

听在文言文中有两种读音yĭn 笑貌。

例词「听然」。 tīng 1. 以耳受声。

例:《书·泰誓中》:「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2. 听从,接受。

例:《诗·大雅·荡》:「虽无老成人,尚有典刑,曾是莫听,大命以倾。」 3. 审察;断决;治理。

例:《荀子•王霸》:「相者,论列百官之长,要百事之听。」 4. 耳目,间谍。

例:《荀子•议兵》:「且仁人之用十里之国,则将有百里之听。」 5. 等候,等待。

例:明徐渭《雌木兰》第二出:「念其劳役多年,令驰驿还乡,休息三月,仍听使用。」 6. 耳朵。

如:闭目塞听。 7. 指美名善誉。

例:汉蔡邕《太尉乔公碑》:「遗爱在命,皇哀其命,立石刊铭,莫迹斯听。」 8. 指打牌时整副牌基本凑齐,只等最后一张即可和牌的状态。

例:王西彦《夜宴》:「比方今天的牌吧,一副听六九索的清三番,听得那么早,偏偏会碰到老毛扣下一张伤心的孤九索。」 9. 同「厅」。

厅堂。例: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黜免》:「大司马府听前有一老槐,甚扶疏。

」10. 听凭,任凭。 例:《清史稿•圣祖纪三》:「暹罗米贱,听入内地,免其税。

」。

3. 听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一种文体,míng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多见于青铜器,墓碑,石等载体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是用韵的,内容大多数简短,特别是刻于器物上申鉴戒的铭文,铭文常由生活中一些小事上升到对生活的哲理性认识,言简意赅,雅俗共赏。文字短小精悍却构思精巧,内容朴素而义理深邃,形式活泼且易诵易记,对我们观察生活、思考生活、表现生活有很大的启示,很值得我们反复阅读、玩味。铭不仅是古文字研究的内容;而且有着十分重要的史料价值,对历史研究意义重大.多记载当时君主的功过以及当时社会的方面如交易,律法,祭祀等

铸、刻或写在器物上记述生平、事迹或警诫自己的文字:铭刻。铭文。铭志。墓志铭。座右铭。

在器物上刻字,表示纪念,永志不忘:铭记。铭心。铭骨。铭诸肺腑(喻永记)。

中国古代用于铭刻的文字逐步形成的一种文体,如《文心雕龙》有《铭箴》篇。

4. 文言文里面的听字怎么说

文言文里面的“听”字可以用“闻”字代替。闻,指的是听见的事情,消息,也指出名,有声望。

现代汉语的“听”,古人形容为“隔着门用耳朵听到的东西”,所以,听到的东西,在文言文中用“闻”字表示,如:闻君行仁政(意思是听说你施行仁义的政策)。——《孟子·滕文公上》

总之,文言文将“听”和“闻”分得很清楚,侧耳倾听,形容这个过程,用听;听到的内容进入心里了,获得了结果,用闻。例如,“听而不闻”,听是耳朵在听,不闻是没有获得听的结果,没听进去。‍

扩展资料

“听”字的在文言文中的释义:

1. 用耳朵接受声音:~力。~写。~觉。聆~。洗耳恭~。

2. 顺从,接受别人的意见:言~计从。

3. 任凭,随:~任(rèn)。~凭。~之任之。

4. 治理;判断:~讼(审理案件)。~政。

5. 量词,指镀锡薄板(马口铁)密封成筒状以贮藏食物、饮料等。如:可口可乐。

6. 名词,去声,通假“厅”;十厅方过四墅,厅即是听的意思。

7. 在一些方言里等同于用鼻子辨别气味的“闻”,比如唐山地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