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中庸”,你觉得中庸的意义是什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09-11

俗话说“过犹而不及”,“物极必反”,这些都和中庸思想是相左的。

中庸强调的是一种折中,通融,融合。更通俗地说,指在待人接物上,保持一种平和、中正的态度。

“中庸”是儒家的重要思想内容,且也是中华民族的主流思想内容。



《论语·雍也》:“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中庸”大体可以理解为是一种道德态度,因为它涉及的不仅仅包括个人的品格修养,更涉及到了政治伦理等方面的内容。

中庸,一种原则和态度

中庸,作为儒家思想中的一项重要原则,在经过了孔子的大力宣传推广,而被大众广为熟知。


在《说文解字》中,“庸”一词被释义为“用也……”,所以它的原本意思大概就是实用之义,恰到好处。

两个字合起来,“中庸”大致意思就是中和实用。所谓“和”,即和谐共处。所以,在儒家思想中,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一直是一个重要的核心内容。


关于“中庸”一词,很多人大概知道它的意思,但是仍有不少人将其片面地理解为是一种无底线的忍让、退让,无能,懦弱。

其实,儒家中谈到的“中庸”,是一种原则性比较强的态度。

比如用这一思想看世界,世间的很多事情,往往不是非黑即白的,不是非正亦邪的,不是非阳必阴的,错误的对立面并非是正确。即不偏不倚原则,凡事适可而止,不走极端。

中庸,受道德标准约束

孔子中的中庸,是有道德标准裁定的,即首先要服从社会的礼制要求,这就意味着因人、因地、因时、因事等而求得适当。

一个人的思想,不管走多远,最终不要忘了回来“复礼”,“礼夫礼,夫礼所以制中也”。


中庸,有容乃大之精神

中庸,有许多的引申意思,如除了强调适度原则,还包含了宽容等意思。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说得不亦如此。

古人坚信,“上天有好生之德”,所以孔子主张“取物以节”,这就充分体现了博大,宽容的精神。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