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受欺负到底如何教育?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8-01-30

只要有心,家长的一切动作,对于孩子来讲,都可以是教育。也包括引导和陪伴。

孩子受欺负的问题,其实是孩子在人生中如何适应环境,以及参与自己所在圈子的社交,必须要面临的问题。解决方案只能由孩子自己经过,不断试错探寻,去寻找出来。但在这个过程当中,家长面对问题的态度和所采取的行动,有可能会对孩子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比如说有些家长有过度的保护欲,一旦发现孩子有受欺负的倾向,马上杀到对方那里去兴师问罪,这样会让孩子产生依赖心理,觉得不管自己做了什么,都有家长给撑腰,这样的心态是不利于健康成长的。

还有一些家长对孩子不闻不问,当孩子受了欺负,回来哭诉的时候,要么大骂孩子没用,要么丢下一句,有能耐你自己打回来,结果导致孩子以为武力可以解决一切问题,要么忍气吞声,变得软弱无能,要么反弹到底暴力倾向。

还有一些老师和家长会采取一些神逻辑,反问为什么他不欺负别人,偏偏欺负你?让孩子产生一种我受害,是我自己本身的不对,这样的扭曲心理,危害会更大。

其实说到底,以上的种种错误教育方式,往往是因为老师和家长嫌麻烦的心态在作祟,没有设身处地的从孩子的角度去思考。

那么当孩子受了欺负,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做才是真正恰当的做法呢?

我们可以先给他一个温暖的拥抱,让孩子的心有所归属,减轻痛苦,缓解情绪,解决情绪问题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开端。

当孩子的情绪缓和,愿意好好聊聊这件事情之后,可以和他促膝长谈,从朋友的角度帮他分析,为什么自己会被欺负,对方是什么样的心态,如何能够避免再次被欺负,要让孩子知道欺负别人是不对的,被欺负也没有什么可丢人的,如果有必要家长需要出面介入,但也要引导孩子是否能采取适当的方法自己尝试解决。

比如有些孩子可能是在某些方面做事过于高调,引来了别人的忌恨,有些孩子可能是平时太老实,人善被人欺,解决方法是不能一概而论的。

在引导孩子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其实也是引导他如何学会适当得体的社交,和如何适应千变万化的社会的能力。

第2个回答  2017-12-26

孩子在外面总受欺负,确实让家长很头痛,教孩子还手反击吗,可又担心以暴抗暴会使孩子受到更大伤害,并养成爱打架的习惯,这样,长大了还得了吗“可总是告诉孩子”不理他,他是坏孩子“之类的话或让孩子躲开,这样的孩子会不会将来成为“阿Q”?

注重文明行为的家长可能会对受了欺负的孩子说:“别理他,告他妈妈(老师)去”或“你是不打架的好孩子”之类的话,使孩子得到一些心理安慰。但家长可想到,当你不在孩子身边时,谁能随时给孩子这样的安慰?他的愤懑、委屈又能赢得多少同情和帮助?只可能使孩子更退缩,受到欺负时只会怨天尤人。

有些家长可能会告诉孩子。“别人打你,你就狠狠打他,别以为你好欺负。”有些家长甚至告诉孩子:“他打你一拳,你还他两拳,让他知道不能随便欺负人。”当然,这是出于正义感,认为不制止欺负人的人等于是纵容他们,但家长可知道,这是在教孩子以暴抗暴,可能会使孩子成为一介武夫。这样,不仅对解决问题无济于事,反而火上浇油。而且,孩子对强大对手一味反击,可能会带来更大伤害。

专家建议

应该告诉孩子学会反抗,不能一味地忍让,但不是打架才能让孩子保护自己。“该出手时就出手”,讲一个小故事,或许能给家长带来一点启发——

篮球飞人乔丹小时候个子很高,当他要上小学时妈妈有些担心,儿子个儿大会不会爱打架?于是,她严肃地告诉儿子不许打人,就这样大个子的乔丹成为班里同学欺负和嘲笑的对象。同学们经常打他、推搡他、抢他的东西,玩游戏时也不带他,听话的乔丹经常哭着回家,有一天他哭得很委屈,父亲正好在家就问他怎么回事。乔丹说同学们打他,还笑话他是大笨蛋。父亲问他:“你就这样被人打吗?”乔丹说:“妈妈说不让打人。”父亲让他想一想,能不能用别的办法来反抗别人的欺负,不一定非要打架来解决。

第二天,乔丹高兴地回家告诉父母,大家一起玩篮球时又有人欺负他,但他没有打这个同学,只是把他使劲按住,让他动不了,最后不得不认输。从这以后大家都愿意和他一起玩了,也再没人说他是笨蛋。还是爸爸说的对,不打架不是任人欺负,受到欺负时要想个好办法反抗。让人家知道你只是不想打架,可你并不是笨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