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论自我意识》意识与潜意识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2
把心理生活划分成意识的和潜意识的,这是精神分析所依据的基本前提;精神分析不能接受意识是心理生活实质的看法,但很乐意把意识看作是心理生活的一种属性。意识可以和其他属性共存,也可以不存在。

我发现他们在这方面也会突然停滞不前:在这里有了精神分析的第一个术语。对大多数已受过哲学教育的人来说,任何还不是有意识的心理的观念是如此令人难以置信,以至于在他们看来这似乎是荒谬的,简直可以用逻辑一驳即倒。

因为他们从未研究过催眠术和梦的有关现象——这种现象和病理现象大不相同——才得出这一结论的。因此,他们的意识心理学不能解决梦和催眠的问题。

首先,“意识”一词是一个建立在最直接、最可靠的知觉基础上的纯描述性的术语。其次,经验表明,一种心理元素一般说来不是永远有意识的。

相反,意识状态的特点是瞬息万变的。一个现在有意识的观念在片刻之后就不再有意识,虽然在很容易产生的一定条件下还可以再次成为有意识的。那么,这个观念在中间阶段究竟是什么,我们对此还一无所知。我们可以说它是潜伏的,它能随时成为有意识的。

假如我们说它是潜意识的,那我们就是在做一个同样正确的描述。在这个意义上,潜意识一词是与“潜伏的和能成为有意识的”相对一致的。暂学家们无疑会反对说:“不,潜意识一词在这里并不适用;只要这个观念还处于潜伏状态,它就根本不是一种心理元素。”在这一点上和他们发生冲突只会引起一场文字战,而别无他用。

但是我们已经沿着另一条路,通过考虑心理动力在其中起作用的某些经验,发现了“潜意识”一词或概念。我们被迫假定,存在着非常强大的心理过程或观念——种数量化或实用的因素第一次在这里得到讨论—一它可以在心理生活中产生日常观念所能产生的一切作用,虽然观念本身不能成为有意识的。这正是精神分析论之要点所在。

由于有一定的力量和这些观念相抗衡,这些观念就不能成为有意识的。否则的话,它们就能成为有意识的,于是我们就会发现这些观念和其他公认的心理元素究竟有多大的差别。在精神分析技术中已经发现了一种方法,用这种方法可以把那个抗衡的力量消除,可以使还有问题的那些观念成为有意识的,这个事实使这一理论无可辩驳。我们把这些观念在成为有意识的之前所存在的状态称为压抑,并且断言产生和保持这种压抑的力量在分析工作中被理解为抵抗。

因此,我们是从压抑理论中获得潜意识概念的。压抑为我们提供了潜意识的原型,但是通常的方法使之成为有意识的。这种对心理

动力学的洞察,不能不影响到我们的术语和描述。那种潜伏的、只在描述意义上而非动力学意义上的潜意识,我们称之为前意识;而把潜意识一词留给那种被压抑的动力学上的潜意识。这样我们就有三个术语,即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它们不再具有纯描述意义。

前意识可能比潜意识更接近意识,既然已经把潜意识称为心理的,那么我们会毫不犹豫地把潜伏的前意识也称为心理的。但是,与此相反的是,为什么我们不愿意和哲学家们保持一致,却要一致地从有意识的心理活动中区分出前意识和潜意识呢?哲学家也许会认为,应该把前意识和潜意识描述为“类心理的”两种类型或两种水准,和谐就会建立起来。

但是在说明中的那些无尽的困难就会接廉而至;这样定义的两种类心理,在几乎每一个其他方面都和公认为心理的东西相一致,这个重要的事实从它们或最重要的部分还不为人所知的时候起,就被迫处于一种偏见的背景中。

只要我们不忘记,虽然在描述性意义上有两种潜意识,但在动力学意义上则只有一种潜意识,现在就可以舒适地着手研究我们的这三个术语了,即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为便于说明,可以在很多情况下对这种划分不予理睬,但在另一些情况下,这种划分就当然是必不可少的了。同时多少已经习惯了潜意识一词的这两种意义,并且能把它们运用得很好。就我所见,要避免这种意义上的不明确是不可能的,意识和潜意识之间的划分终究不过是一个要么必须“肯定”,要么“否定”的知觉问题,而知觉本身的行动并没有告诉我们一件东西为什么被知觉或不被知觉。谁也没有权力抱怨,因为实际现象所表达的潜在的动力因素就是意义不明确的。

然而,在精神分析的进一步发展中已经证明,这些划分也是不够的。这已在多方面清楚地表明了: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心理过程的连贯组织,我们称之为他的自我。

这个自我包括意识,它控制着能动性的通路—也就是把兴奋排放到外部世界中去的道路。正是心理上的这个机构调节着它自身的一切形成过程,这个自我一到晚上就去睡觉了,即使在这个时候它仍然对梦起着稽查作用。

自我还由此起着压抑作用,用压抑的方法不仅把某些心理倾向排除在意识之外,而且禁止它们采取其他表现形式或活动。这些被排斥的倾向和自我形成对立,自我对被压抑表现出抵抗,分析就面临着把这些抵抗排除的任务。

现在发现,当我们在分析期间把某些任务摆在病人面前时,他便陷入困境;当他的联想应当接近被压抑的东西时,他却联想不下去了。于是我们告诉他,他被一种抵抗支配着,但他却意识不到这个事实,即使他从不舒服的感觉中猜测到,有一种抵抗正在身上起作用。他既不知道这是什么,也不知道如何描述。由于这种根航来源于他的自我并属于自我,这是袭无问题的,我现自已处在一种意料之外的情事。它的行为就像被压期的东西一样,虽然这种东西”本身不是有意识的,却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要使它成为有意识的,就高要盘特殊的工作。从分析实践的观点来看,这种观察的结果是,如果我们坚持以前那种习惯的表达方式,并试图从意识和潜意识的争论中发现神经症,我们就会陷入无尽的混乱和困境之中。

根据对心理结构条件的理解,我们将不得不用另一种对立来代替这种对立,即有细织的自我,以及被压抑的、从中分裂出去的自我之间的对立。

不过,对潜意识概念来说,新的观察结果甚至更为重要。动力学方面的考虑促使我们做出第一次更正,对心理结构的知识则导致第二次更正。我们承认,潜意识并不和被压抑的东西相一致,而一切被压抑的东西都是潜意识的这也是真实的。但不是说所有潜意识的都是被压抑的。自我的一部分——天知道这是多么重要的一部分——也可以是潜意识的,毫无疑问是潜意识的。这种属于自我的潜意识不像前意识那样是潜伏的;这样的话,它如果不成为有意识的,就无法被激活,而使它成为有意识的过程就不会遇到这么大的困难。当我们发现自己面临着必须假定有一个不被压抑的第三种潜意识时,我们必须承认,成为潜意识的这种性质对我们来说已开始失去意义了。它成为了可能具有多种含义的一种性质。这样就不能像所希望的那样,使它成为深远的、必然性结论的依据。然而我们必须当心,不要忽视了这种性质,因为作为最后的一着,究竟是成为意识的还是潜意识的,这种性质是看透深值心理学之奥秘的唯一的一束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