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运用现代教育媒体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12-06
 现代教育技术的迅速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教育面临着机遇和挑战。教育要跟上科学和社会发展的步伐,必须突破传统的教与学的模式。本文就现代教育媒体在“分数的意义”中的具体运用谈谈现代教育媒体的优势。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可以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教与学的观念,为学生的创新与个性的培养提供更为广阔的舞台。
  现代的社会正在迅速地发展,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为标志的现代教育技术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利用现代教育媒体,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下面结合我自己“分数的意义”的教学,谈谈现代教育媒体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一、联系生活实际,引入新知。

  新数学课程标准中讲“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联系生活中的问题,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让数学更多地联系实际,贴近生活。达到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

  现实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到处存在着数学思想,教师要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去采撷生活数学实例,为课堂教学服务。如教“分数的意义”引入新课时,我要求每位同学把课前准备的纸折出相等的份数,并用水彩笔涂上颜色表示出分数;再请学生到实物投影上展示结果;接着问“你为什么这样分?”引导出本课的关键所在:平均分。

  这样的设计不但使学生增加了动手操作的机会,而且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对数学有了一种亲切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并不神秘。同时,也激起了学生大胆探索的兴趣。

  二、优化学习方式,获得新知。

  新课程中大力提倡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的学习方式。通过观察、比较、交流等活动,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对培养未来需要的创新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现代教育媒体的使用,正符合新课程这一理念。

  如教“分数的意义”前,我先提问学生:“关于分数,你已经知道了什么?”让学生主动地面对新知去回忆再现旧知,并通过交流互相启发补充。接着提出:“你可以把哪些物体平均分,并用分数来表示。”学生分小组讨论,得出结论。根据学生的交流,用多媒体出示一个西瓜或一张纸、一段1米长的线段。然后教师出示8个泥人,提问:“你会怎样平均分这8个泥人?每份用怎么的分数表示?每份有几个泥人?”再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根据小组汇报分别把8个泥人平均分成2份、 4份和8份。通过学生的讨论、观察,学生理解了单位“1”的含义和分数的意义。

  在小组讨论交流中,小组有分工,人人有事做,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收获。加上现代教育媒体的应用,这就为学生创造了一种宽松、和谐、合作、民主的学习氛围。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即使是学习困难的学生的自卑感和紧张的压力也会消失。
  三、培养学生个性,创新学习。

  新课程标准同时提出让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现代网络的快速发展与使用,为学生思维活动提供最大限度的伸展空间,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有机充分展示自我的个性。

  我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为了强化学生对“若干份”、“一份”和“几份”的理解,我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发展个性的舞台。利用PowerPoint制作一些填分母、分子分数的题目,让学生自由填空并说它所表示的意义;并充分利用武进教育信息网上的科利华资源小学数学题库中有关分数的意义的题目(网址:202.96.144.150:9020/shx2.asp? Cal Name=A41),为学生服务。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题目,自主练习。于是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尽情飞翔。在深化理解分数的意义的基础上,又可以看到学生们创造性思维的闪现。

  四、开展智力游戏,体验新知。

  如果能把学习内容寓于游戏、竞争之中,就能帮助他们从厌倦的情绪中解放出来,唤起他们主动参与练习的激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具有玩游戏这一特点,让学生在游戏中开发智力,并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唤起学生兴味盎然地再一次追求成功的心向。

  于是我用计算机程序设计了一个 “拿乒乓球” 的游戏。把全班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每组派一个人参加。老师先出示20个乒乓球,提问:“拿走总数的五分之一”、“拿走剩下的四分之一”、“再拿走剩下的三分之一”、“再拿走剩下的二分之一”、“剩下的四分之四留给老师。”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拿乒乓球,看谁拿的又准又快,接着比比哪组拿走的多。这样,把枯燥乏味的计算练习变成丰富多彩的游戏与竞争活动,学生兴趣浓、情绪高、思维活、反应快,在“玩”、“乐”中获取知识,体验新知。这样设计符合新课程思想: “创设了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2个回答  2016-12-06
随着社会信息进程的日益加快,人类面临一个新的教育命题: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
《数学课
程标准》前瞻性地指出:
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
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精力投
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在数学课上,数学知识都比较抽象,往往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而计算机则能将静态的数学知
识动态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例如:数学课上教学“相遇应用题”
时,
运用了两辆车同时从两地出发的直观动态演示,显现两车相遇的全过程。通过几次演示后给学生留
下深刻印象。弄清了速度和相遇时间、相距路程之间的关系。再例如:中学几何教学“图形的平铺
与镶嵌”时,由于学生空间观念较差,很难理解,这时运用多媒体动态演示各种几何图形的平铺与
镶嵌的过程,学生掌握起来就容易多了。这样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而动态的画面与学生的思维活
动紧密相联,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发挥,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得到发展。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
息技术主要指多媒体计算机,教室网络,校园网和因特网等。作为新型的教学媒体,当数学教学与
它们密切整合时,它们能为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提供最理想的教学环境,它们能为数学课程改革提
供全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使用电脑多媒体,能有效地弥补传统数学教学的不足,化抽象为具
体,把难以理解的内容或不容易观察到的事物用多媒体充分显示出来,调动学生的视觉直观功能,
为突破难点创造出良好的氛围。

我个人认为初中数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是从数学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确定哪些环节,哪些
教学内容适合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并选用合适的软件,创造相应的学习环境,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
数学中的辅助教学,达到优化数学教学的作用,而不是“滥竽充数”
、搞“花套子”为吸引眼球。

下面根据本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经验,浅谈初中数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几点尝试作法。

一、巧借信息技术提供的外部刺激的多样性,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获取与感悟能力。

信息技术提供的外部刺激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它既能看得见(视觉)
,听得着(听觉)
,还
能用手操作(触觉)
,这种多样性的刺激,比单一地听老师讲解强得多。同时信息技术的丰富性、
交互性、
形象性、
生动性、
可控性、
参入性大大强化这种感官刺激,
非常有利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

1
、化静止为运动,化无形为有形。初中数学理性知识成分太重,传统的教学只片面强调逻辑
思维训练,
缺乏充分的图形支持,
缺乏供学生探索的环境,
于是只能靠学生的死记和教师的说教了。
比如:初中几何入门“点动成线”

“线动成面”

“面动成体”

讲解从平面几何图形到立体几何图

形的变化延伸时,学生对此是毫无想象力的。
《几何画板》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它显示的“点”
一步步地动态有形地组成直线或射线、线段,然后一条条的“线”通过运动排列组合成三角形、正
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再然后一个个的“面”又通过运动组合成立方体、圆柱体等。在这
个过程中,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得到了锻炼,对于知识点的理解也更形象具体了。而且在几何教学
中教师的说教可以大大减少,学生的感悟可以大大增加。运动的几何图形更加有效地刺激大脑视觉
神经元,产生强烈的印象。九年级几何《圆》这一章,各知识点也都是动态链接的,许多图形的位
置发生变化,图形间蕴藏的规律和结论是不变的。用《几何画板》来演示“圆幂定理”
,即相交弦
定理→割线定理→切割线定理→切线长定理,鼠标一动,结论立现,效果相当好。其实像“垂经定
理”

“圆心角、弧、弦、弦的弦心距关系定理”等等,需要用“翻折”
“旋转”
“平移”等知识证明
的定理,都可用《几何画板》动态揭示知识的形成过程。

2
、化抽象为直观。初中数学的概念教学是教学中的难点,学生几乎被动地从教师那里接受数
学概念,只有靠强化记忆知道概念的共性和本质特征。八年级讲解“函数”
,就是一个典型的概念
教学,关键是让学生对“对于
x
的每一个值,
y
都有唯一值与它对应”
,有一个明晰直观的印象。运
用多媒体的直观特性,显示解析式
y=x+1
的变化图象,用声音、动画等形式直观地显示“对于
x

每一个值,
y
都有唯一值与它对应”

最后播放三峡大坝一期蓄水时的录相,
引导学生把水位设为
y

时间设为
x

就形成了
y

x
的函数关系。
不仅引起学生的自豪感,
而且对函数概念理解非常透彻。

3
、化繁琐为简明。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一个重要出发点是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九年级讲解“频率分布”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引着学生在“
60
名女学生身
高”数据中,找最大值,最小值;再分组;一个一个地数出每组中数据的个数;计算频率;绘频率
分布表,
画频率分布直方图,
既繁琐又费时。
用计算机辅助教学,
简洁明了,

60
个数据输入
Excel

排序,最大值和最小值,各组中的频数,一目了然,用
Excel
还能方便地绘出柱状图,类似频率分
布直方图。若教师重点讲透步骤、方法和道理,把非智力过程交给计算机处理,这样才能提高课堂
效率。
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是信息社会对基础教育的需要,
也是教育面向现代化的需要。

二、巧借信息技术的交互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1
、人机交互是多媒体计算机的显著特点,
多媒体计算机可以产生出一种新的图文声色并茂的、
感染力强的人机交互方式,而且可以立即反馈。这种交互方式对于数学教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它
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因而形成学习动机。

巩固训练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传统的方法是点几位学生到黑板上演板,完毕后教
师再讲评。人机交互则会出现另一片新天地。用
Authorware
制成题组训练课件,学生笔算后,选
择正确答案。若答对了,窗口立即弹出激励性文字:
“你答对了,真了不起
!
”若答错了,窗口马上
显示“你答错了,请再试一次
!
”只至出现正确结果,万一三次尝试失败,则显示解题步骤。这样

处理,学生学习兴趣浓,效率高。若在网络教室上课,每个学生都有参入机会,老师也能从服务器
上迅速查出答题的正误率,借此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

2
、人机交互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传统的数学教
学,教师是主宰,学生是配角,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甚至练习作业都是教师事先安
排好的,学生只能被动参入这个过程。而优秀的多媒体课件所提供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
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所学的内容的深浅,来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作业。初中
数学复习课或习题课,
特别适合人机交互的学习环境,
因为初中数学教师完全有能力制作这类课件,
从前置知识复习,精选例题讲解,到巩固练习作业,每一教学环节都可以设置成不同的层次,学生
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性地进入相应层次,当然还有机会进入高一层次。这种交互性所提供多种的主
动参与活动,就为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从而使学生能真正体现出学习
主体作用。

三、巧借信息技术的丰富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发现式学习。

信息技术的丰富资源,能为数学教学提供并展示各种所需的资料,包括文字,声音,图片,视
频等,能创设、模拟各种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境,为所有学生提供探索复杂问题、多角度理解数
学思想的机会,开阔学生数学探索的视野。比如初中几何“探究性活动:镶嵌”
,可分三个阶段进
行。第一阶段为进入问题情景阶段,教师投影“美丽的镶嵌世界”
,把学生引进一个五彩缤纷的图
案王国之中,并提出探究的各种问题。第二阶段为实践体验阶段,学生利用校园网资料,

搜集一些平面镶嵌图案,在教师的启引下,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探究各种问题,并总结规律和归纳
结论。第三阶段为表达交流阶段,
每组学生把探究成果贴在
“我的成果”目录中,互相交流,对比,
归纳。
特别一提的是,
教师提供了边长相等的
3

24
边正多边形,
配上不同颜色,
鼓励学生设计一、
二个地板的平面镶嵌图,课堂气氛顿时高涨起来,学生经过设计,复制、粘贴、组合

,排列出的
图案千姿百态,有些图案大出教师意外,很有创意。由此可见丰富的信息资源,开拓了视野,激活
了思维,增强了想象,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改变学生学习方式,让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
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总之,根据实际日常数学教学的需要,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
工具,
不断地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精力投入到现实的、
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从而学习到更多的数学知识、锻炼他们“学数学、用数学”的能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