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生平简介

快的再奖20

第1个回答  2012-10-09
林则徐(1785—1850年),字元抚,又字少穆、石磷,溢号文忠。乾隆五十年七月二十六日(1785年8月30日)出生在福建候官(今福州市)一个下层封建知识分子的家庭里。父亲林宾日,以教读、讲学为生。仅靠父亲教私塾的微薄收无法维持生活,于是,母亲用手工劳动来分担家庭的困窘。

林则徐(1785—1850年),字元抚,又字少穆,晚号俟村老人,侯官县(今福州市)人,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进士,入翰林院为庶吉士,授编修,历任江西、云南乡试考官,江南道监察御史,浙江杭嘉湖道,江苏和陕西等省按察使,湖北、湖南、河南等省布政使。道光十一年(1831年),道光皇帝以则徐“出膺外任已历十年,品学俱优,办事细心可靠”,擢升为东河河道总督,主持修浚黄河、运河等工程。十二年升江苏巡抚,十八年(1838年)任湖广总督,严禁吸食鸦片,成效卓著,十一月,钦命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并节制广东水师。林则徐在广东宣誓旦旦:“若鸦片一日不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英商义律等慑于林则徐的正气,被迫缴出鸦片2万多箱,即于虎门海滩当众销毁。林则徐因此成了中国近代史上抵御外侮的第一个民族英雄。
道光三十年(1850年),林则徐病逝。咸丰元年(1851年),咸丰帝赐祭葬,谥号“文忠”,晋赠太子太傅。林则徐逝世后,全国哀悼,福州建祠奉祀。
福州的林则徐祠堂额称“林文忠公祠”,建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高大的牌楼式的大门樯,气势凌空。大门前有一对石狮拱护,栩栩如生。入大门是“仪门厅”,中间石铺甬道,两侧分立8尊青石雕刻的石人、石兽,两旁的回廊里,则陈列20多面的仪仗执事牌。在“紫禁城骑马”、“湖广总督”、“两广总督”、“江苏巡抚”、“陕西巡抚”等等。有楹联曰:“焚毒冲云霄,正气壮山河之色;挥旗抗敌寇,义征夺鬼魅人心。”令人高山仰止,感佩万端。
“林文忠公祠”是于1982年改为“林则徐纪念馆”的,并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临街的门墙新匾“林则徐纪念馆”,又左匾“中兴宗衮”,右匾“左海伟人”。福州市人民教育委员会以“林则徐纪念馆”为青少年德育教育的基地。这里在福州人民,在中国人民的心目中,是一个硕大的丰碑
第2个回答  2011-03-05
1785年8月30日(乾隆五十年)~1850年11月22日(道光三十年),汉族,福建侯官人(今福建省福州),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是清朝后期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是中华民族抵御外辱过程中伟大的民族英雄,其主要功绩是虎门销烟。官至一品,曾任江苏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为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鸦片、抵抗西方的侵略、坚持维护中国主权和民族利益深受全世界中国人的敬仰。
第3个回答  2021-05-23
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日),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福建侯官县人,是清朝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历史治水名人 [1] 。官至一品,曾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鸦片,在中国有“民族英雄”之誉。

1839年,林则徐于广东禁烟时,派人明察暗访,强迫外国鸦片商人交出鸦片,并将没收鸦片于1839年6月3日在虎门销毁。虎门销烟使中英关系陷入极度紧张状态,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入侵中国的借口。

尽管林则徐一生力抗西方入侵,但对于西方的文化、科技和贸易则持开放态度,主张学其优而用之。根据文献记载,他至少略通英、葡两种外语,且着力翻译西方报刊和书籍。1839年主持编译的《四洲志》、参加过抵抗英国侵略战争的魏源于1844年编撰的《海国图志》,此书对晚清的洋务运动乃至日本的明治维新都具有启发作用。

扩展资料:

林则徐祖籍福建 莆田和福清,林则徐六世嫡孙女、中国林则徐研究委员会会长林岷一行,在林则徐研究委员会海外常任理事张飞帆陪同下,前往莆田湄洲岛寻根和朝拜妈祖。

林岷说,今天我们怀着十分敬仰的心情,来到湄洲来朝拜妈祖。妈祖林默和林则徐都是“九牧林氏”后代, 林则徐先祖世居莆田,后迁居福州。 妈祖是林则徐的“祖姑”。妈祖作为人,扶危济困、行善济困,具有神性;作为神,慈悲博爱、护国庇民,具有人性;

林则徐从小深受妈祖的“立德、行善、”精神熏陶,他每到一个地方履职,第一件事便是拜当地的妈祖庙,如果遇到妈祖庙破旧必定会组织修缮。作为林氏的后裔要积极继续和发扬妈祖和林则徐身上所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
第4个回答  2018-11-25
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日),福建省侯官(今福州市区)人,是中国清朝后期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官至一品,曾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鸦片、抵抗西方列强的侵略,在中国有“民族英雄”之誉。
第5个回答  2021-05-08
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日),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福建侯官县人,是清朝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历史治水名人 [1] 。官至一品,曾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鸦片,在中国有“民族英雄”之誉。
1839年,林则徐于广东禁烟时,派人明察暗访,强迫外国鸦片商人交出鸦片,并将没收鸦片于1839年6月3日在虎门销毁。虎门销烟使中英关系陷入极度紧张状态,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入侵中国的借口。
尽管林则徐一生力抗西方入侵,但对于西方的文化、科技和贸易则持开放态度,主张学其优而用之。根据文献记载,他至少略通英、葡两种外语,且着力翻译西方报刊和书籍。1839年主持编译的《四洲志》、参加过抵抗英国侵略战争的魏源于1844年编撰的《海国图志》,此书对晚清的洋务运动乃至日本的明治维新都具有启发作用。
扩展资料:
林则徐祖籍福建 莆田和福清,林则徐六世嫡孙女、中国林则徐研究委员会会长林岷一行,在林则徐研究委员会海外常任理事张飞帆陪同下,前往莆田湄洲岛寻根和朝拜妈祖。
林岷说,今天我们怀着十分敬仰的心情,来到湄洲来朝拜妈祖。妈祖林默和林则徐都是“九牧林氏”后代, 林则徐先祖世居莆田,后迁居福州。 妈祖是林则徐的“祖姑”。妈祖作为人,扶危济困、行善济困,具有神性;作为神,慈悲博爱、护国庇民,具有人性;
林则徐从小深受妈祖的“立德、行善、”精神熏陶,他每到一个地方履职,第一件事便是拜当地的妈祖庙,如果遇到妈祖庙破旧必定会组织修缮。作为林氏的后裔要积极继续和发扬妈祖和林则徐身上所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