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市第一中学的校史沿革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4

1945年春天,南京中央大学附属中学教师曹冉功与家居采石镇的内弟鲁亚鹤经过一番精心筹划,用日寇遗留下来的木材,在翠螺山南麓杨公祠的地基上盖了十四间麦秸草房,并借用彭公祠、李公祠、杨公祠三公祠的房舍,创立了安徽省当涂县私立采石中学(简称采石中学)。学校成立董事会,鲁亚鹤任董事长兼校长,下设校务主任和教务主任负责处理行政和教学的日常事务。教师有十来人,主要聘请南京教育界有一定名望并具有较高教学水平的教师任教,使用中央大学实验中学教材。该年9月4日学校开学,从初一到高三,为完全中学,共7个班,有学生180多人。设有公民、国文、小代数、范氏大代数、三S平面几何、立体几何、解析几何、三角、物理、化学、植物、动物、生理卫生、英语、历史、地理、美术、体育等课程。
1948年12月至1949年10月,谌汉初、马维玲、谢锦畴先后任校长、代理校长,主持学校工作。
解放前夕,国民党政府为了阻止解放军渡江南下,沿江布防,在采石太白楼、观音阁、广济寺等处驻军,严重干扰了学校的教学。1948年底,学校迁往南京中山东路逸仙桥附近一栋楼房内继续办学。采石解放后,学校于1949年4月从南京迁回原址。
1949年10月至1950年3月,彭建文任校长。
解放后,校长柯育甫和周介仁同志认为“刚直”两字是前清官僚彭玉麟的谥号,不宜用于校名,因学校傍依长江,提议改名为“大江中学”,并于 1951年元月学校易名为“皖南当涂县私立大江中学”。撤销董事会和训育处。柯育甫为校长,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为推进办学的民主化,增设校务委员会,由学校各方面代表组成,大事由校务委员会讨论决定。
1949年10月,解放后的第一届学生会成立;11月学校成立了团支部,王传舜为支部书记;成立首届工会。大江中学时期学生骤减,初高中6个班,学生人数最少时仅有80多人,最多时也只有140多人。
1951年9月,高中停办,仅有3个初中班。这段时期,学校确立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为学生的学习目的,以为工农兵服务的观点教育学生,以拥护工人阶级领导为思想教育的主要内容,并根据人民政府的指示,把时政教育作为学校政治思想工作的重要内容,各班成立读报小组,每天下午半小时读报,定期进行时事测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