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择校”的不得已,作为家长应该做点什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4
      升学季又来了,三年前为了孩子上幼儿园排队报名的画面历历在目,如今马上又要上小学了。

        然而,最难的并不是排队,孩子能上个好学校,排队又算得了什么呢?

      试问,各位家长,如果有机会选择学校,你会为孩子选到适合的学校吗?大家都想让孩子上个好学校,那么好学校的标准又是什么呢?学校成绩好?老师好?同学好?每一个都很重要,又似乎哪一个也不是决定成败的最关键一环。当然,每个家长心目中都有一个自己的择校标准,那么,有没有经得起考验的普适性标准呢?《什么是最好的教育》一书中作者给了我们一个好学校的标准。

原文片段:评价好学校的六个核心要素

无论学校是什么样子的,最好的教育是什么样子的,当你看到它的时候如何进行判断呢?与教育的质量和价值有关的因素有以下几项:

•课程:学生应该学习的内容;

•教学:帮助学生做到这一点;

•测评: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

•日程:学习时间和资源的安排;

•环境:完成学习的物理环境;

•文化:学校倡导的价值观和行为。

      教育的质量取决于这些要素如何协同工作。如果评估系统只重视某些课程的话,那么仅有一个好的课程是不够的。如果教学质量不高,仅有良好的环境也是不够的。一所学校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拥有良好的平衡性和动态性,具体体现在课程有多丰富?老师对每个孩子的教学方法有多个性化?学校赋予教师的自由裁量权和创造力有多大?学校与家长和整个社区的关系如何?

      也就是说,如果你想让孩子成为一个灵动的生命个体,有创造力,有好奇心,会沟通,懂得与人合作,有同情心,遇事沉着,有批判性思维,明白自己的社会责任,那么学校作为整个教育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怎么选择就非常关键。它的教育质量如何?学校的教育理念跟家长的期待是否吻合?家长又如何评价学校是否符合自己的择校标准呢?

1.看课程(课程设置是否广泛而均衡)

2.看教学(教学是否能因材施教,为学生为中心,教育个性化)

3.看测评(测评系统是否开放而多元)

4.看日程(日程安排是否能够差异化,基础日程之外是否能做到一人一课表)

5.看环境(环境是否能体现学校和学生活力)

6.看文化(是否有家长参与机制)

当然,目前中国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并不是所有的家长都对学校有选择权,所以择校也是有条件的,可能会受到大的教育环境,地域,家庭经济能力以及家长教育理念各方面条件影响。那如果,我们没有权利去选择学校,或者孩子所上的学校跟家长心目中的所期望的样子有差距时,我们又能做点什么呢?

丹尼尔·伍德(Danielle Wood)是美国教育网的总编,她提出了家长在孩子的学校和教室里可以发挥实际作用的八种方法:

•给全班或一组需要更多帮助的孩子读书;

•协助参与艺术课或计算机实验课上的活动;

•提供辅导或以其他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或更深入地练习;

•作为班级代表家长去做志愿者;

•帮助成立特殊兴趣小组或俱乐部;

•分享你的专业知识,和孩子们谈论职业机会;

•在学校图书馆做志愿者;

•在体育项目中做志愿者。

很多家长估计跟我一样,一想到跟老师沟通就发怵,不知道该如何跟老师沟通,在孩子各方面都正常的情况下又该跟老师说点啥呢? 其实,家长不应该是学校教育的旁观者和评判者,更应该积极参与到学校的各项活动中去,做家校共育的积极促进者。

    教育是一个系统,每一环对孩子来说都很重要,家长和学校的配合可以让家长了解到孩子在学校的真实情况,学校也能通过一些活动更了解孩子,更了解孩子的家庭教养方式。家校沟通不好,会让家校共育形同虚设,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阻力。

  我们作为中国家长也许可以这样参与到学校教育的活动中去:

1.成为学校活动的志愿者。比如在图书馆和运动会做一些义务的付出。

2.根据自己所长,分享一些孩子们在学校里学不到的知识。

3.组织家长一起成立有特色的俱乐部活动。

4.如果能力允许,可以帮助孩子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指导,鼓励孩子们练习。

      作为父母,作为孩子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我们当然希望孩子能够发展自己的天赋和优势,成为优秀的人,然而,现在家庭结构在发生变化,孩子们也在发生着变化,我们的工作也在发生着变化,整个世界都在发生着变化,我们无法预测孩子在未来的5年,10年面临什么样的竞争和压力,我们必须从不同的角度看待教育,立体化地给孩子提供支持,面对不断的变化,唯一不变的是家长的学习力,在教育中我们不能置身事外,把教育责任完全交给学校,家长不断地成长可以为孩子的成长提供助力。作为父母,我们一起努力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