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思考-怀疑”思路的要点简述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0
一.目标

    应用该思路将观察视作思考和解释的基础,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思考和怀疑能够引导学生拓展思路,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提出深刻的问题。并且这一思路有利于教师提出问题,指导学生的学习。

二.内容选择

    该思路适合于应用图片、视频、动画、物体等所有需要从观察开始的内容。教师需要自习观察图片和物体的主要特征,确保思路的各个环节之间连贯。所展示的内容,必须存在一定的含糊性,可能导致不同的理解,学生要想了解细节,必须进行进一步细致的观察。

三.研究步骤

1.导入

      教师需要将需要观察的图片等材料放在显眼的位置,确保所有同学都能看清楚。讨论前,给所有学生留出2-3分钟的准备时间。

2. 观察

    要求学生陈述所有观察到是的事物“你看到什么?”

    只要求陈述,不要求解释。

    观察意味着可以触目图片和物体。

    先和自己的同伴交流讨论,了解你未观察到的事物。

3.思考

      教师询问学生关于图片和事物的看法

“根据你观察到的事物和现象,你想到什么?”

  “有什么看法?”

“你认为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你为什么这么认为?”

“你的依据是什么?”

      这一环节,教师要通过连续的追问,启发学生说出他们自己的想法和依据,而不是引导学生说出教师心中的答案,否则就没有真正意义的思考,学生只是在迎合教师而已。并且,教师需要注意观察和思考:学生的答案是在观察基础上进行的推理论证,还是仅凭自己的主观臆断做出结论。需要引导学生从观察到的现象和实物出发,进行逻辑推理,摒弃经验和情绪。

4. 怀疑

学生最初可能分不清思考和怀疑的区别,教师需要做出示范,并逐步训练。

怀疑要求学生提出宽泛的、有挑战性的问题,而不是有固定答案的问题。

怀疑要求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5. 交流

      一般情况下,每个环节中每个同学需要与同伴进行交流后,再进行下一环节,这样有利于借鉴他人的成果,在整体想法的基础上进行讨论。

学生最好记录每一个思考步骤。

教师将学生的怀疑写下来,并张贴在教室里,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要求学生一旦有怀疑,就马上记下来,并张贴出来。

四.评价

观察----引导学生重视对细节的关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而不是流于表面特征。

思考----根据观察做出思考和结论,而不是根据自己的主观看法做出断言。避免情绪主义和经验主义。

怀疑----提出宽泛的、具有挑战性 的问题,而不能仅关注具有固定答案的问题 。

例如:《灰姑娘》中,可以提出问题:1如果你是后妈,你会让灰姑娘参加晚会吗?

你现在还认为后妈是坏人吗?

五.建议

1. 教师应该努力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大胆说出自己的不足。

2. 避免将所有要求印成表格分发给学生,这样做虽然独立完成的可操作性很强,但一旦使用了表格,学生就不愿意把所有想法都写下来,而只是急于完成表格,于是还没有来得及仔细观察,就匆匆写下简略的答案。

3. 相互倾听、相互借鉴,才能真正从这一思路中受益,最好的办法是把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

六.观察并不是容易的事

到底是因为做不出合理的解释,所以下意识的忽略了细节?还是因为与自己的经验、价值观不符,所以没有观察到这些细节。

七.以“观察--思考--怀疑”为思路的教学设计片断

片断1:九年级物理《沸腾》中关于实验现象及原因的探讨

教师演示“水的沸腾”实验,要求学生自习观察,并尝试回答以下问题:

在水沸腾之前:

1. 你观察到什么现象?------观察

学生答:

有小气泡从水中冒出来;气泡越来越多;

水的温度不断上升;

气泡在上升过程中越来越小(这一点容易被学生忽略)

气泡比水看起来更明亮。

2.对于以上现象,你能想到什么?可以做出什么样的解释?-----思考

3.你认为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思考

学生答:气泡会更多、水的温度继续上升

水沸腾后:

4. 你现在观察到什么现象?-------观察

学生答:

有大量气泡从水中冒出来;

水的温度没有继续上升,而是保持不变;

气泡越往上越大(与沸腾前相反)

5. 教师问:对于以上现象,你有什么想法?能否做出解释?------思考

6. 你有什么疑问?------怀疑

学生回答:

水中没有空气,气泡是哪里来的?

水温度为什么没有继续上升呢?

沸腾前气泡越来越小,沸腾后气泡越来越大,这是为什么?

水沸腾时温度为什么没有达到100摄氏度?

沸点与什么因素有关?

7.教师要求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将他们的怀疑或猜想写下来。------讨论

片断2:高一物理《自由落体运动》的引入环节,关于“物体下落快慢有什么因素决定

”的探讨

教师演示1:面积相同的铁片和纸片从同一高度释放后下落。

教师提问:你观察到什么现象?

学生回答:铁片下落的快,纸片下落的慢。铁片直线下落,纸片左右飘落。

教师追问:你能对这一现象做出分析和解释吗?

学生回答:铁片重,所以下落的快;纸片轻,所以下落的慢。

教师演示2:两篇面积、厚度都相同的纸片,将其中一个揉成纸团,然后同时从同一高度释放。

教师提问:你观察到什么现象?能否做出分析和解释。

学生回答:纸团下落的快,纸片下落的慢。他们重量相同,但是纸团收到的空气阻力小,所以下落的快。课件,下落快慢与重量没有关系。

教师提问:请猜测,如果没有空气阻力,纸团、纸片、铁片,谁下落的更快?

引出牛顿管实验。

八.几点思考

1.传统课堂中,教师的引导,大多是指向一个固定答案,学生不是在思考,而是在迎合教师。

2.大多数物理课堂,要去学生进行逻辑推理,往往有唯一正确答案,如何更好应用这一思路?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