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升级,升什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3
自移动互联网崛起后,这几年市场与品牌的创新与发展,用日新月异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从北上广深密集召开的各类品牌发布会中,我们就可以感受到:无论是传统行业的所谓颠覆式创新,还是新崛起产业的从0到1,当下中国企业对打造一个具有影响力的品牌,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强烈欲望。

更高、更快、更强,已不仅是奥林匹克所倡导的精神,更成为越来越多中国品牌所追求的目标。

而在这一波的市场浪潮中,除了耳熟能详的黑天鹅、灰犀牛、独角兽、互联网生态等名词之外,有一个词汇的出现频率更引人注目,那就是“品牌升级”。在各大会场、体育场、酒店会议厅中,可能这个词汇出现在各种物料上的次数,都有些“污染眼球”和“视觉疲倦”了。

但是,除了那些博人眼球和纯粹市场推广的宣传目的外,真实的品牌升级,仅仅是更换logo、发明新概念、包装老板、媒体公关稿、布满互联网和大街小巷的广告、产品的功能提升、服务的力度加大那么简单吗?

-01-

品牌升级的小学时代—— 品牌形象

进行过真实品牌运作的人,或者是真实体验和观察过市场的人,都对品牌形象的升级不陌生,因为这样的案例俯拾皆是。在当下的环境中,为了适应新的市场策略、传播策略,或者是某种新技术带来的挑战时,优先对品牌形象进行迭代、优化,这是成本最低,也是瞬间就能够在市场上产生传播效应的方法。而且实事求是的说,目前市场上绝大部分品牌宣称的所谓品牌升级,基本上都处于这样一个状态,尤其在缺乏科技含量的部分快销品领域尤为突出。

在品牌形象升级的范围内,主要包含的项目有:logo、slogan、品牌色系、产品包装、品牌宣传广告界面、品牌自媒体账号、网站、品牌与产品卖点表现、品牌宣传片、吉祥物、品牌代言人等,一切基于市场和用户视觉表现的源发性资料。通过对这些内容的优化升级,实现在用户传达和表现层面的创新。

关于品牌形象的案例,可以说多的不胜枚举,在主流品牌,或者是试图进入主流品牌的企业中,往往无论是在哪个层面上要进行品牌升级,形象的迭代变化,几乎是大家不约而同、屡试不爽的策略。

促成一个品牌积极推进实现形象升级的因素也有很多,除了最终的品牌宣传需求之外,产品升级、企业升级、战略转型、差异化竞争策略、技术迭代需求、市场消费主体需求、国家法律法规、宗教文化、新品类产品开发等等因素,都可能直接导致企业进行自己的品牌形象升级。当然,通过制造品牌事件实现影响力提升,也是进行品牌形象升级的重要诉求。

同样,形成品牌形象升级的结果,也取决于品牌升级的来源与诉求。从市场上,我们能够从大部分品牌升级的结果中,看到他们升级的原本诉求和驱动力。

-02-

品牌升级的中学时光—— 产品迭代

如果说形象革新是所有品牌升级的必由之路,那么用产品价值的升级来激发品牌升级,则是更高的策略。在通常规则下,对于市场而言,形象仅仅是用户了解品牌的信息入口,而能够产生品牌体验的,在于用户与产品的直接关联。品牌作为企业的软实力,如何能在产品升级这种相对较硬的领域发挥价值?这就需要品牌操盘手,能够超越具体品牌实现技法,在定位理念上实现突破。

如何准确理解这个含义?可以用两个具体案例来说明。

呷哺呷哺,一个知名的连锁快餐式火锅品牌,其快速的小火锅模式,实现了与其他品牌的差异化体验,让人们获得了“小、快、便捷”的火锅体验,因此在一线城市中深受欢迎。一度有人说:有商圈的地方就有呷哺呷哺,有呷哺呷哺的地方就人声鼎沸。

但他们也在面临着市场的考验,长久以来的经营策略,让人们固化了对呷哺呷哺品牌的认知,并不利于其进一步业务的升级。因此在2018年,呷哺呷哺开始发力于产品的升级,在用餐空间环境、用餐体验方法等,打造更加专注于用户体验升级的餐厅,通过打造中高端产品,制造了市场的热点事件,也实现了品牌价值升级。

第二个案例来自于阿里妈妈,近年来,阿里妈妈从单一的电商效果广告,升级为涵盖品牌,电商,跨媒体跨平台,品效协同的大数据营销中台,以数据和技术赋能营销生态。从本质上来说,这也是产品与服务,从单一纬度实现了进一步的升级,能够有效促进用户价值的深度发掘。为了更好、更准确的实现对用户和市场的宣誓与教育,以产品升级为核心,阿里妈妈在2017年主动进行了整体的品牌升级,在表现层面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变化。

一般意义上,产品的升级主要包括两种模式:第一种是单一产品的系列化升级,或者是单向的形象和用户价值体验升级;第二种是产品的衍生化升级,从单一产品拓展成了一个有着关联意义的产品群。

但无论是哪一种产品升级,在品牌这个层面上,除了形象的升级优化和调整之外,更重要的是,一方面要对产品升级之后所面对的品牌用户面扩增,构建相应的品牌宣传内容;另外一方面,则是需要对目前已经拥有的品牌的客户,以及存在的未来市场潜在客户,进行多维度的用户需求分析和市场判断,并能够洞悉品牌流行趋势和用户心智特点,提供对症下药的解决性方案,从而在产品的体验和更多维度的推广策略上,创造更多的条件。

-03-

品牌升级的大学进阶—— 概念与认知

在这两年的商业世界当中,突然出现了一个全新的词汇,叫新物种,即在原来已经存在和熟悉的市场领域当中,通过跨界的资源整合或在不同领域的板块之间,创造和发明出来一种全新的市场认知和需求。而这样的操作策略,往往就伴随着品牌升级的更高一层维度:概念与认知之战。

在这方面,2018年的一些品牌表现得尤为抢眼。

2018年,大家突然间接受和逐步习惯了的一个新品牌-瑞幸咖啡。有人说,把它称之为一种新物种,或是品牌升级的概念与认知层面,是不是太高了?它不就是一杯咖啡而已吗?其实从多个维度来评估,我们把它称之为新物种,或者是在品牌概念和认知层面的升级,甚至是超越品牌之外的整个行业升级,一点儿也不过分。

在经营模式上,瑞幸咖啡充分的结合了这几年o2o和移动互联网充分发育的成果,将用户已经培养起来的外卖习惯和品质型的咖啡进行了充分的连接,并突破了原来人们喝咖啡习惯于在特定场景下的习惯,有人将之称之为第四次咖啡的数字化革命。

无论是从经营理念、产品形象表现,还是各类的营销玩法,以及对用户的体验上,瑞幸咖啡对整个快消咖啡业来说,做了一次整体上的概念与认知升级,让人们惊叹,原来咖啡这个领域也可以这么玩儿!甚至瑞幸咖啡的一系列举措,逼迫传统优势品牌星巴克不得不连续采取各种措施来应对这一变化。

另外一个在品牌的认知和概念方面实现行业升级的案例,首当其冲,就是罗辑思维和得到。

从2012年开始,从一档周播的视频脱口秀节目,发展到每天60秒的语音公众号,再到跨年演讲、知识发布会,并号称做中国最好的知识服务商,再到近日举办的得到大学,罗振宇一直在这条路上狂奔着,并在多个市场认知领域当中,占据了绝对的先机和概念创新。可以说,自2017年发酵起来的知识付费模式,得到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并成为行业性代表。

无论品牌升级的源发性在哪里,所有的品牌升级都有一个最基本的诉求和冲动,那就是要让更多的人知道,要占据一个细分领域行业的头部,要尽可能的获得精准用户的价值最大化。在这样的趋势下,越来越多的商业新物种正在出现。他们一旦亮相,对于新概念,对于新领域的冲动就是最渴望的。

这样的趋势,也给很多传统品牌进行升级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用创造新概念并且围绕落实,并通过有效的商业模式实现新认知的建立。

在品牌升级的认知和概念的构建中,没有固定化的格式可以去定义,而是要根据具体资源整合度随机应变来创造。如2016年我曾操刀参与的喜舍杯,是要整合中国足够优秀的室内设计师,通过对开发商提供的楼盘户型进行具体设计,并转化成为设计版权成果,以知识付费的策略进行大规模的复制,从而实现家居产品的消费升级和设计师价值的升级。这样一个全新概念的创造,来源于企业当时所能够整合到的资源,在具体的市场产品诉求基础上,具体创造和迸发出来的一个新概念。

-04-

品牌升级的博士之路—— 人设、模式与标准

人的学历读书之路,最难在于研究生;品牌的升级创造之路,最难在于人设、模式和标准。从目前整个市场和品牌的发育情况来看,真的能够把自己的品牌升级到这一维度的,寥寥无几。

一个品牌需要上升到这一个维度的时候,就需要建立已经充分的足够的基础条件,体积规模和影响力上至少达到了独角兽的量级,并且正在向领袖级企业前进中。如果前三个篇章的品牌升级之路大部分企业都能尝试去做的话,那么第四条品牌升级之路,则对实施的主体有了比较高的门槛要求。

那如何去理解品牌在这一维度上的升级呢?我们可以看看几个品牌的案例。

海尔,鼎鼎大名的中国制造代表、世界级的白色家电品牌。它的品牌就充分的将人设和模式进行了表达。在人设方面,海尔打造了张瑞敏这样一位企业领袖人物,他的一言一行瞬间就会成为各大财经媒体的头条。他的砸冰箱,成为了中国改革开放40年企业成长的重要标志;他提出的人单合一等概念,成为当下很多企业和商学院重要的学习资料。

而另外一个值得在这个品牌升级之路中去举例的品牌就是小米。从一款智能手机出发,到涉足于其他物联网智能产品,再到整合了多维资源,创造了一个独一无二的小米生态链,八年时间,我们一起在市场上见证了雷军和他的奇迹诞生。而小米的品牌之路,恰恰就是对第四种品牌升级模式的最好诠释,并充分的将品牌形象、概念与认知、产品升级的多个维度的不断升级,有效的做到了全方位融合。

同时在这个过程当中,小米对于整个中国移动互联网领域的发展,起到了表率和标准化的第一性作用,用户服务、线上营销、生态链整合等诸多的领域中,都做到了很多概念的创新培育,并且成为了跨行业引以为鉴的重要标准。

当然,这些效果的达成,与小米企业有效的成功发展密切相关。如果没有了这个基础,只用完全空泛的概念去做这么多品牌升级创新,那么有可能,最终表现的就是一场一场发布会和让人唏嘘不已的乐视生态。

其实品牌升级从具体的实践策略来看,它是一个非常繁杂的综合性复合体工作,很少有独立的品牌形象升级。产品升级、商业模式升级、品牌的概念与认知构建、人设与标准升级的时,往往各种策略方案都要综合化的思考应用和实施,具体的品牌操盘手要建立一个多因素的方格矩阵模式,有效的去评估形象的位置、战略的位置、传播的位置和对用户触达的价值反馈。

本文中,虽然我将品牌升级明确的分为了四种模式,但这四种模式很少在市场上看到单独的一个在运营,而是多个维度同时参与其中。同时所列举的一批品牌升级的案例,也只是做了表面性的分析和展示,而背后的战略意图和思考,建议大家可以去看更多详细的资料,去进行具体案例的评估和复盘。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