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出最乐观的自己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6
前几天我读了一本书,叫做《相约星期二》,里面提到一个小海浪的故事。有一只浪花活得很快乐,它喜欢被卷上天空的感觉,喜欢和新鲜的空气接触。但是有一天它看到前排的浪花到了海滩,触碰到礁石,消失了;它开始变得很悲伤,整天郁郁寡欢。另一只浪花看见了,问它为什么不开心,他说,到了海滩,我们都将消亡,变成虚伪;我们根本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难道值得开心吗。另一只浪花对她说,我们最终还是海洋的一份子呀,“we become part of the ocean”。

同样的一件事,不同的解读带来不同的心境和处理方式。

人类需要生活在意义和希望中。可是什么才是有意义的?

《活出最乐观的自己》是“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的经典著作,他以前是做悲观研究的,后来发现其实我们需要的不是悲观,而是如何乐观的生活下去。

不管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还是巴普洛夫的行为主义,大多还是建立在疾病的个例基础上。以前心理学的研究只关注人性黑暗、脆弱与痛苦的一面,是为了去疗愈。而塞里格曼发出了“积极心理学”的召唤,使用乐观的思维方式,帮助普通人增加幸福感。

一般认为,悲观者能够更加看清楚现实,而乐观的人更容易坚持,不放弃。现代社会自我的扩大与公共意识的消失同时发生,也为抑郁症的繁殖提供了最佳环境。当人们面临一个他无法控制的失败时,他就会产生无助感,当这个无助感越来越强烈时,最后会发展成为抑郁症。

心理学里面治疗抑郁的方法一般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疗法和生物医学疗法,前者认为人性本恶,所以要不断去回忆童年,找到抑郁的根源,比如被抛弃;但是同样的解释容易引发很多错误,而后者使用药物,一旦停止药物特别容易复发。

初生的婴儿几乎什么都不会干,必须依靠他人才能生存。而人老到一定程度也会逐渐失去语言能力、失去行为能力甚至思考的能力。从婴儿开始却是自我控制不断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不能消除依赖就会变成“巨婴”,而如果完全消除就会变得麻木,认为人只是单纯的“孤岛”。

塞利格曼提出的解决抑郁的两个路径:

一是改变个人与团体之间的关系,寻求新的平衡点。

二是找出自我的优势,运用习得性乐观。

很多朋友给我推荐过成功日记/丰盈日记,

在明确了自己的解释风格之后,我们就可以进行反驳了,反驳悲观的思考,然后找证据、找其他可能性、暗示和思考我们想法的用处 。这既是ABCDE疗法,A代表不好的事,B代表你对这件事的想法,C代表后果,D代表反驳,E代表激发。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