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窃取曹操五万精兵,难道精兵不知刘已反曹了吗?如何控制部ɘ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10-01

古代时候,控制军队最好办法就是控制兵符。因为军队的大Boss不可能每一次都下达命令,每一次都到现场。所以,谁掌握了兵符,就相当于掌握了军权。

熟知三国时候历史的人都知道,三国时候刘备为了拥有自己军队与大本营,就跟曹操撒谎,请求自己率领军队截击袁术。当时袁术战败了,想要送玉玺给袁绍,让自家人掌握军权。刘备于是就想到去截击袁术,借此有机会向曹操借兵。这样,就出现了刘备窃取曹操五万精兵的情节。很多人以为,当时的五万精兵难道不知道刘备反了吗,刘备又是用什么力量控制这些精兵强将呢?

实际上,这些精兵还真的不知道,因为刘备掌握着兵符。

在刘备控制军队问题上,涉及一个词,那就是“令行禁止”。古代士兵无论身份、出身、与地域,都要誓死效忠于上级军官的命令。当违反了命令就被军法处置。当曹操把兵权交到刘备的手中,这一批精兵就相当于重新认了自己主人,就是认刘备为主人,死心塌地地效忠于刘备的指挥,不能有任何违抗的意思。

尤其是当初曹操诚心邀请刘备一起“青梅煮酒”畅谈天下大事的时候,在军队中夸奖刘备是举世瞩目的英雄,这一种信息在曹军上下也形成错误讯号,使很多将士都认为刘备是曹操其中的人才,说不定也会成为曹军重要的将领。所以,刘备率领军队走错了路与叛逃,军中将领也是死心塌地的跟从。

刘备看样子比较仁义与忠厚,实质比较狡猾,也是不按常理出牌。如到了徐州之后,就立马把守城的刺史车胄,然后对曹操有一点忠肝赤胆的士兵也莫名其妙被杀,这令车胄旗下的将士顿时脸色大变,然后又无力抵抗投降了刘备,服从刘备的智慧。可以说,刘备控制五万精兵的手段是,是一种“杀鸡儆猴”的做法,先让大部分曹兵臣服,然后才用兵符控制他们。

在古代军方是有一条规定,就算将领与士兵们在打仗中结下了情谊,一旦兵符易主,士兵们必需服从拿兵符新将领的命令,如果违抗就相当于谋反,犯的就是满门抄斩的罪行。而且,如果将士违法这一类命令,也会连累自己家里的老小。因此,士兵对持兵符的人都是不抵抗,只一位服从手持兵符的主人。

刘备能轻易窃取曹操的五万精兵,一个问题就是逐层分级管理的问题。古代军事制度决定了军队都是逐层管理制度,一层军官管一层士兵,逐层而上是不能越级的。每当助攻下达命令,都是一层层传达给低下。因此基层将士也不知道高层领导层的变化,只看兵符行事。

在古代通讯不发达,也会刘备浑水摸鱼率领五万精兵制造了机会。

第2个回答  2020-09-17

古代控制军队最直接的办法,那就是兵符。因为大boss不可能每次下达命令都要亲自到场,所以谁手里有兵符,谁就掌握了军权。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就能理解了,当初刘备背叛曹操,夺取徐州五万精兵的时候,难道这五万精兵不知道刘备反叛了曹操吗?还真不知道,因为刘备手里有兵符。

刘备到了徐州就把曹操的徐州刺史车胄给杀掉了,那些忠于车胄和曹操的将领有一部分不明就里,也就归顺了刘备,还有一部分不听话的,估计也就被杀了。连将军都不太清楚发生了什么,还以为是车胄造反,刘备是得到了曹操的命令。那么普通士兵又能知道什么呢?
 


队伍实在是太庞大,兵符是真的管用。古代行军打仗,通信是非常差劲的,可以说根本就没办法良好传达消息,为此兵符就成为了统领一支军队,最有效的东西。所有的将士们,只认兵符不认人。为什么呢?因为曹操也担心将领们会谋反,所以没有曹操的兵符,将领们也调动不了士兵。

为此次一级别的军官们,绝大多数,看到兵符才会行事,因为这是硬通货。如果有些将领造反了,你跟着造反,那么必然是要杀头的。但是你跟着的不是将领,而是兵符的话,情况就不同了,你这是严守军纪,甚至还会得到夸奖。
 


曹公自出东征,助先主围布於下邳,生禽布。先主复得妻子,从曹公还许。表先主为左将军,礼之愈重,出则同舆,坐则同席。袁术欲经徐州北就袁绍,曹公遣先主督朱灵、路招要击术。未至,术病死。《三国志》曹操和刘备都不可能出现在普通士卒身边,他们没办法像电视剧里演的那样,站在两军阵前互相叫板。所以士兵们压根就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说句不客气的话,士兵们只知道埋头听话,至于上层到底发生了什么,他们懂个屁啊!军队是一层一层管辖下来的,每一层只听从上一层的命令,这样才不会乱。所以刘备在夺取徐州五万精兵的时候,只需要控制上层将领,一切就好办多了。把不听话的都杀了,留下愿意卖命的,那么这五万人马可就直接到手了。这也是刘备敢这么做的重要原因,毕竟的确可行。
 


谁有粮饷,谁就有兵马。刘备杀了车胄以后,夺取了徐州城。他原来就是徐州的领导,所以很快就掌握了这里的钱粮赋税。我们看史书,会发现,二十四史当中,《三国志》是非常特别的一本史书,因为他完全没有按照其他史书的规格体系来写史书,尤其是没有写到食货。其实熟悉史书的朋友们一定非常了解食货,因为这才是立国之本。

所以食货,其实就是钱粮赋税,这是立国之本,也是一支军队所必须要拥有的东西。先主据下邳。灵等还,先主乃杀徐州刺史车胄,留关羽守下邳,而身还小沛。东海昌霸反,郡县多叛曹公为先主,众数万人,遣孙乾与袁绍连和,曹公遣刘岱、王忠击之,不克。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先主败绩。曹公尽收其众,虏先主妻子,并禽关羽以归。

《三国志》因为只有拥有了钱粮赋税,才会有足够的粮食和粮饷供应给当兵的。人家为什么要当兵?在三国时期,大多数人都是为了有口饭吃,毕竟天下被黄巾起义给搞得乱糟糟的,谁都吃不上饭了。
 


车胄在的时候,徐州有粮饷,车胄被刘备杀了,刘备统治他们的时候,徐州还是有粮饷。而且说不定刘备发的粮饷比车胄还要多。比如说过去军队里每个人一日三餐只有馒头可以吃,可是从刘备统治徐州以后,每顿饭加一个肉包子,那傻子才会去反对这样的领导呢!

谁有钱谁有粮食,谁就能够笼络住一帮可靠的士兵。忠诚这玩意儿,只存在于小范围之内的私交之中,真正统治大部队,想要靠忠诚,基本不能实现,毕竟每个人的心都不一样。
 


刘备原本就是徐州领袖,他深得徐州士绅的支持。刘备夺取徐州,那是情有可原的。当年陶谦病逝之前,可是把徐州托付给了刘备,等于说刘备是徐州合理合法的领袖。可是后来吕布强行夺取了徐州,曹操打败吕布以后,曹操又占领了徐州。这块地盘一直都是刘备的心头之痛。他在领导徐州的时候,广布仁义,早就得到了一大帮人的支持,包括大财主糜竺糜芳家,还有绝顶的谋士陈珪陈登父子,以及一系列两边倒的豪强们。

登曰“公路骄豪,非治乱之主。今欲为使君合步骑十万,上可以匡主济民,成五霸之业,下可以割地守境,书功於竹帛。若使君不见听许,登亦未敢听使君也”北海相孔融谓先主曰“袁公路岂忧国忘家者邪。冢中枯骨,何足介意。今日之事,百姓与能,天与不取,悔不可追”先主遂领徐州。

《三国志》这帮人就是刘备非常有利的帮手,他在斩杀车胄以后,宣布重新夺取了徐州,这帮人会立刻跑过来表示支持。自己有兵权,再加上这帮人的帮忙,刘备在徐州的地位,那是相当稳固的。只不过当时他的实力远不及曹操,所以根本没办法在无险可守的徐州,留有一席之地。
 


 总结:刘备夺取了五万人马,也守不住徐州。刘备夺取徐州的时候,其实徐州早就已经是一片狼藉。当年曹操要找陶谦报仇的时候,一路屠城,光官方记载的就屠杀了三座城的所有百姓。此后刘备与吕布交战、曹操与吕布交战,这一系列的战争过后,徐州再次陷入了人口危机之中,在这种情况下,曹操才会让车胄带领五万大军镇守在徐州。因为徐州没什么人了,曹操想要用士兵作为补充。

我很怀疑,这五万人马,其实是刚刚招募的新兵,这帮人没有战斗能力,缺乏足够的军事素养,纯粹是曹操为了扩充徐州人口做出的人口迁徙策略。刘备以手里的三千人马,很快统帅了这支没有战斗力的军队,而徐州又没什么天堑可以作为防守,自然是会被曹操再次攻破。

参考资料:《三国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