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语中如何判断状语在主语之前还是之后,或者状语既可在主语之前又可在之后?有理论依据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1-07-02
你说的应该是古汉语中状语后置的情况吧。在现代汉语中,状语在动词形容词或谓词性短语的前面,置于其后的就是补语了。至于理论依据,呵呵,语言这么使用,都是约定俗成的,语言上的理论,只是我们分析语言现象后归纳总结的规律而已,古汉语中存在这个现象,那就是存在了,没什么要依据什么理论才能存在之说。
古汉语状语后置,一般有三种情况:  
1、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常常后置,例如: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于蓝”介宾短语,做状语,后置。   2、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后置。例如:
具告以事。《史记·项羽本纪》)“以事”后置。
3、介词“乎”组成的介宾短语。   
例: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韩愈《师说》) “乎吾前” “乎吾” 状语后置。

现代汉语里,也有些类似表达,但结构相对松散, 人们在分析时也把它们看做状语后置,不过也有人看做独立的句子。例如:
如果我能够,我要写下我的悔恨和悲哀,[为子君],[为自己]。(鲁迅《伤逝》)   
春天去了大半,还是冷,加上整天的下雨,[淅淅沥沥]……
我要开开心心地生活,[一定]。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