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枝》这本书,哪个版本的好点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2-10-24
最好的是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的,1987年版的
第2个回答  2011-06-20
英国人类学家J.G.弗雷泽(1854-1941)的《金枝》,是一部在世界范围内研究古老习俗
极其有关信仰、观念的科学巨著,是闻名遐迩的学术必读著作,由于该书搜集了丰富的人
类学资料,被称为人类学的百科全书。该书共有四个版本,其中第三版最为宏伟,为12卷
。中文版1987年由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出版。
远在宗教产生之前就已经有了巫术意识,并产生了巫术。在远古的时候,当人们认为一种
现象与另一种现象具有必然的因果联系,却又找不到经验事实的证明时,就用幻想的联系
代替现实的联系,把这两种现象组合到自己的认识结果之中。这种以灵性为前提,用幻想
思维形式构建因果联系
链条,从而组成的知识结构或意识形式,就是巫术意识。而运用巫术意识以达到某种价值
目标的行为模式,就是巫术。

英国人类学家J.G.弗雷泽在对巫术做过全面而深入的研究后,他把巫术划分为理论巫术
和应用巫术。理论巫术,就是指我们所说的巫术意识。弗雷泽认为,这种意识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相信“同类相生”,“把彼此相似的东西看成是同一个东西”;另一类是相信“
物体一经互相接触,在
中断实体接触后还会继续远距离的互相作用”。“前者可称之为‘相似律’,后者可称作
‘接触律’或‘触染律’。”(J.G.弗雷泽:《金枝》,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
第19-20页。)按照这两条巫术定律所实施的巫木行为,弗雷泽称之为“应用巫术”。应用
巫术又分为“积极的巫
术或法术”和“消极的巫术或禁忌”,“积极的巫术或法术说:‘这样做就会发生什么什
么事’;消极的巫术或禁忌则说:‘别这样做,以免发生什么什么事’。”(J.G.弗雷泽
:《金枝》,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第31页。)弗雷泽提出的这两类巫术,已经
概括了人类的全部巫术行
为。此外,弗雷泽还是第一个提出巫术先于宗教的思想家。在《金枝》(1890年)一书中
,他把人类智力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巫术、宗教和科学,并比较了这三个范畴。弗雷
泽认为,巫术和科学有相似之处,他说:“巫术或科学都当然地认为,自然的进程不取决
于个别人物的激情或任
性,而取决于机械进行着的不变的法则。不同的是,这种认识在巫术是暗含的,而在科学
却毫不隐讳。”他把巫术说成是一种歪曲了自然规律的“伪科学”(J.G.弗雷泽:《金枝
》,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第19页。)。说到宗教,弗雷泽指出:“宗教认定世
界是由那些其意志可以
被说服的、有意识的行为者加以引导的,就这一点来说,它就基本上是同巫术以及科学相
对立的。”(J.G.弗雷泽:《金枝》,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第79页。)宗教是
“一种对超人力量的邀宠”。“所有的邀宠做法都暗示着那位被讨好者是一个具有意识或
人格的行为者,他的行
为在某种程度上是不定的,可以被劝说来按照人们所希望的方向改变,只要这种劝说审慎
地投合他的兴趣。口味和感情。”与宗教不同,巫术则断定“一切具有人格的对象,无论
是人或神,最终总是从属于那些控制着一切的非人力量。任何人只要懂得用适当的仪式和
咒语来巧妙地操纵这种
力量,他就能够继续利用它。”(J.G.弗雷泽:《金枝》,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
,第79页。)巫术“对待神灵的方式实际上是和它对待无生物完全一样的,也就是说,是
强迫或压制这些神灵,而不是像宗教那样去取悦或讨好它们。”(J.G.弗雷泽:《金枝》
,第79页。)

基于这样的认识,弗雷泽得出结论说:“虽然在许多世纪里和许多国土上巫术与宗教相融
合、相混淆,但是我们仍然有理由认为这种融合并非自始即有,曾有一个时期人们为满足
他们那些超越一般动物需求的愿望而只相信巫术。”又说,“考虑到巫术与宗教的基本见
解,我们就倾向于做出
这样的判断:在人类历史上巫术的出现要早于宗教。”(J.G.弗雷泽:《金枝》,第79页
。)从弗雷泽的上述论述,我们已经看到了巫术意识与宗教意识的某些不同。尽管二者都
包含着对某种超自然灵性的信仰,但巫术意识仅仅把超自然的灵性看做一种不可避免的必
然性,并认为施术者的
灵性与其处于同等层次上,有能力制约超自然的灵性;而宗教意识则把超自然的灵性凌驾
于自然必然性之上,认为只有超自然的灵性才有能力干预自然必然性,常人与超自然灵性
的关系是信仰与被信仰,崇拜与被崇拜,祈求与被祈求的关系,并不处于向一层次上,常
人只有顶礼膜拜这种超
自然的灵性,它才能为自己“赐福”。简单来说,巫术意识与宗教意识的主要区别,在于
巫术意识并不“崇拜”超自然的灵性,宗教意识则以对它的“崇拜”为前提。
--
当感情的河流泛滥,淹没了日常生活的时候,人所积攒的回忆就从一个个洞里滑出来,
成群结队,浩浩荡荡的向意识的更深处前进。大多数无声无息的溜走,就此与你永别,
再不相见;其他的留下或战栗或欢喜或酸楚的鳞片,这些鳞片漂起在水面,闪闪发光。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