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一号文件为何要提“严厉打击电捕蚯蚓”?蚯蚓意味着什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3-06-14
导语:完成高标准农田新建和改造提升年度任务,重点补上土壤改良、农田灌排设施等短板。
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
加强黑土地保护和坡耕地综合治理。
严厉打击盗挖黑土、电捕蚯蚓等破坏土壤行为。
蚯蚓,一种很常见的无脊椎动物,在农村很常见,尤其是阴凉、潮湿的地方,掀开一块砖头或者瓦片,下面就能看到不少蚯蚓。
有些朋友会捉一些蚯蚓去钓鱼,也有人会喂小鸭子等。
不过,据小帮手所观察,近些年来,蚯蚓的数量和以前相比,已大大减少。
虽然蚯蚓并不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内,但是,蚯蚓的问题也已经引起了社会的收藏。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发布,就着重提到了“严厉打击电捕蚯蚓”破坏土壤的行为,有朋友会问,蚯蚓在农村很常见,也不起眼,为何要在中央一号文件提起?意味着什么?本篇内容,小帮手就从多个角度详细说说这件事,大家看完后就有答案了。
蚯蚓在土壤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蚯蚓是土壤生态系统重要物种,在保护生态环境、物质循环、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特殊作用。
1、提高土壤排水通透性。
蚯蚓在土壤中不断的活动,会在土壤中留下很多细小的“隧道”,如遇降雨过大的情况,土壤不容易形成积水。
尤其是粘性土质的土壤,通透性相对较弱,蚯蚓频繁的活动,能够很好的提高土壤自身的排水性。
有研究表明,外部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有蚯蚓的土壤排水性,会比没有蚯蚓的土壤排水好4-10倍左右。
2、增加土壤肥力。
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促进土壤氮素的矿化,提高土壤自身的含氮量。
另外,含有腐殖质越丰富的土壤,对于植物的生长就会提供更多的养分,说明该地块的土壤肥沃度越高。
而蚯蚓就可以帮助土壤产生更多的腐殖质。
举个例子,如果有在家种花、种果树的朋友会发现,如果土壤中发现一定量的蚯蚓,花和果树(或者其它的植物)长势都比较好。
相反,把家里的小菜园翻了一遍,也看不到一个蚯蚓的土壤,作物长势相对较差(包含盆栽植物)。
3、有效改善土壤结构。
蚯蚓主要食物为植物枯死的根系、杂草、掉落的树叶等等,而蚯蚓排出的粪便则是很好的有机肥,不仅能为土壤增加肥力,还增加了土壤的抗腐蚀能力,对于调节土壤酸碱性也有一定的作用,加速土壤中有机物质降解,给土壤中的微生物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促进植物更好的生长。
比如,大家在酸性或碱性过大的土壤中,很难会找到蚯蚓的身影。
以院子的角落里来说,很容易形成酸性土壤,种植蔬菜成活率也不高,有些朋友就会在其它地方,人工捉一些蚯蚓,放到酸性的土壤中,以此来调节土壤的酸碱性。
高利润下形成了“电捕蚯蚓”的产业链
蚯蚓除了对于保护生态环境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外,它自身也含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尤其是是晒干之后,成为了很昂贵的中药材“地龙”。
据小帮手查询得知,晒干的蚯蚓干(地龙),市面上一斤卖到了100-150元,部分地区卖到了180-200元/斤左右(生产中药材的公司收购)。
在高价的情况下,回收蚯蚓的商贩多了起来,而回收湿蚯蚓的价格,不少地区也在5元/斤左右(区域不同,化回收价格有高有低)。
一些朋友看到回收价格也这么高,就去挖蚯蚓,但是,依靠人工挖速度太慢,一天挖不了太多,于是,就想到了用电捕蚯蚓的方法,随着知道的人越来越多,“电捕蚯蚓”的人也越来越多。
开春之后是捕捉蚯蚓的好时候,只要是在农田、菜地、干枯的河道、山林等地,傍晚的时候,发现带着灯,提着桶,穿着胶鞋的人,基本上都是“电捕蚯蚓”的人(蚯蚓有昼伏夜出的习性)。
一天捉几十斤,就能挣几百元。
因此,在一些地区,有“机器一响,黄金万两”的说法,这里的机器指的就是电捕蚯蚓的机器。
中央一号文件为何要提“严厉打击电捕蚯蚓”?
上述提到蚯蚓是土壤生态系统重要物种,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发挥着特殊作用,如果任凭“电捕蚯蚓”肆意进行下去,野生蚯蚓数量越来越少(被称为“灭绝式”捕捉),我们的生态环境,以及农作物的产量,势必会受到影响。
从另外一个角度说,在电捕蚯蚓中,也存在着一定的危险,据报道,2022年,江苏如皋一位70多岁的村民,在用自制的“地龙仪”电捕蚯蚓时触电身亡。
2020年,江苏沛县一位男子,在测试购买的电捕蚯蚓设备时,也发生了触电身亡的惨剧。
虽然蚯蚓不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但是,近些年来,电捕蚯蚓是违法的行为已经认可。
2022年12月30日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扩大了野生动物的保护范围,多地将野生蚯蚓纳入了保护范围之内。
2022年7月,农业农村部联合生态环境部、市场监管总局等多个部门,也印发了《关于加强野生蚯蚓保护改善土壤生态环境的通知》,严厉打击电捕蚯蚓的相关行为。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继续提到“严厉打击电捕蚯蚓”破坏土壤的行为,可见对于促进土壤质量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决心。
也警告那些非法捕捉者,尽快收手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