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需保护的传统文化有哪些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2-02
1. 羌年
羌年,在四川省理县、茂县、汶川县、北川羌族自治县等羌族聚居地流行,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节日通常在农历十月初一庆祝,为期3-5天,有的地方会持续到十月初十。羌年是集祭祀、歌唱、舞蹈、技艺表演、知识传授、服饰、羌餐于一体的综合性民俗活动。2006年,四川省政府将其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北川羌族自治县、理县、茂县、汶川县申报的羌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羌年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显示其急需保护的状况。
2. 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
这项技艺是中国海南省黎族妇女创造的传统纺织技艺,融合了纺、染、织、绣等环节,用于制作衣服和其他日常用品。2006年5月20日,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它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表明其急需保护的状况。
3. 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
这项技艺涉及选桥址、建桥台、测水平、搭拱架、上剪刀苗、立马腿、架桥屋等重要步骤,其中核心技术是搭建拱架。2008年6月7日,这一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4. 麦西热甫
麦西热甫是一种大型自娱自乐的舞蹈和娱乐活动,参加者众多,以歌舞为主。这种形式在中国有着深厚的文化传统。
5. 中国活字印刷术
活字印刷术是中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发明,由毕升于北宋庆历间发明。这项技术极大地推动了印刷业的发展,比德国人约翰内斯·古腾堡的铅活字印刷术早约400年。
6. 中国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
这项技艺是福建沿海木船制造的重要传统手工技艺,使用榫接、舱缝等核心技艺,使船体结构牢固,提高了航海安全性。这一技艺大约在唐代发明,宋以后被普遍采用。
7. 赫哲族伊玛堪
赫哲族伊玛堪是赫哲族的曲艺说书形式,流行于黑龙江省的赫哲族聚居区。这种艺术形式不仅是娱乐方式,也是传承民族历史文化的"教科书"。2006年,它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