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马克思原理论述幸福是什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1-06-08
幸福是实现自我价值。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
第2个回答  2011-06-08
厕所有个蹲位,我想去用,被你占了,你比我幸福。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1-06-08
1. 如何理解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论证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把争取社会主义的斗争建立在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从而超越了空想社会主义,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
(二)无产阶级革命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是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实现的。无产阶级革命是迄今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彻底、最深刻的革命,是不同于以往一切革命的最新类型的革命。
2. 列宁斯大林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的历史经验是什么?
实行以发展商品经济为主要特征的新经济政策,在实行新经济政策期间,列宁对苏维埃俄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深刻的理论思考,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论述。
但是这种模式的弊端逐步显现,主要是集中过多,管得过死,否定市场的作用,严重束缚企业和劳动者的积极性。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证明,苏联模式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它并不是社会主义的唯一模式。
3. 怎样理解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国家政权:
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民主和新型专政的国家。在阶级本质上,它是对少数剥削者实行专政,对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实行广泛的民主。
无产阶级专政是以工农联盟为阶级基础的国家政权。
无产阶级专政的最终目标是要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到无阶级社会。
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形式具有多样性。
社会主义民主是新型的民主社会主义民主是人类社会最高类型的民主。
社会主义民主就是在广大劳动人民的范围内,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共同管理国家和一切社会主义事业。
社会主义民主首先是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
社会主义民主是目的和手段的统一。
4. 怎样理解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主要原因是:第一,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是由革命的客观形势和主观条件所决定的。第二,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并不违背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率先进入社会主义,也是历史发展规律作用的结果。
5.怎样理解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由于受到生产力发展状况、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发展状况的制约,受到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等,这些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必然具有艰巨性和长期性。主要原因是:第一,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制约。第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发展状况的制约。第三,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第四,工人阶级执政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和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需要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
对于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必须有充分的估计。
6.为什么说社会主义事业不能离开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一、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新型的革命政党:(一)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科学社会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二)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先锋队(三)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党(四)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党(五)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团结统一的党
二、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领导核心
(一)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社会主义革命的领导核心(二)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三)坚持和改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
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是我党对自身建设规律认识的新高度,是对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特征,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有了先进性,党才有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才能得到人民的信任和拥护。失去了先进性,党也就失去了生存和发展的前提。(一)加强先进性建设,是关系我们党生存发展的根本性建设。党的先进性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根本任务。”所谓先进性建设,不是某个专项建设,而是通过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等各方面建设体现出来的,是带有综合性的根本建设。(二)加强先进性建设,是我们党应对复杂形势、完成历史使命的现实选择。实践的发展,总是不断赋予先进性新的内涵,总是对保持先进性提出新的要求。时代潮流滚滚向前,顺应时代,走在时代前列,则国家兴旺;看不到世界发展大势,夜郎自大,固步自封,就会被时代所抛弃,这是被历史反复证明的规律。

第七章 共产主义是人类崇高的社会理想

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共产主义理想社会的展望与以往的许多思想家、特别是空想社会主义者对未来理想社会的描绘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在展望未来社会的问题上,是否坚持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能否正确预见未来的基本前提,也是马克思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根本区别。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站在科学的立场上,提出并自觉运用了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方法。
这些方法是:(一)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二)在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旧世界中阐发未来新世界的特点。(三)立足于揭示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而不作空想的详尽描绘。(四)坚持发展观点,把对未来社会的科学预见看作是一个不断丰富发展的认识过程。
2.怎样理解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的历史的必然性?为什么说“共产主义渺茫”论是错误的?

(一)共产主义理想是能够实现的社会理想。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不靠什么神秘的力量或奇迹,而是靠社会的发展,靠人的实践。
(二)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是历史规律的必然要求。共产主义理想一定会实现,是以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及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发展为依据的。
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特别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兴起和不断发展,已经并正在用事实证明着共产主义理想实现的必然性。从一定意义上讲,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本身就是共产主义理想实现的必然性证明。
共产主义实现的历史必然性中包含着人的努力奋斗。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和最后实现共产主义的历史过程,离不开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自觉能动性,离不开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事业,离不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
3.如何认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关系?
(一)实现共产主义不能超越社会主义发展阶段
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关系,一方面必须看到二者在性质上的一致性,看到它们同属一个社会形态;另一方面也要看到这两个阶段在发展程度和成熟程度上的重大区别。建设社会主义是一个长期艰苦的过程,试图跳过社会主义阶段而直接进入共产主义社会,是不可能实现的。而试图人为地缩短社会主义时期,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不使社会主义有充分的自我发展,则是有害的。
(一)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华民族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
当代中国应当走符合自己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经过长期的探索,我们已经找到了这条道路,这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我国现在尚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贯通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全过程。
4.如何在大学生活中体现自己的理想信念追求?个人理想如何才能与社会理想一致起来?
(一)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共产主义必胜的信念
共产主义理想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强大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牢固地树立和坚定共产主义必胜的信念,来自于对于实现共产主义客观必然性的正确认识。
对于实现共产主义客观必然性的正确认识的掌握,要求我们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
(二)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树立和追求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要体现在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实际行动中。当前,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就集中体现在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
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肩负着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