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与环境具有怎样的关系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1
每一个人生于这个大地,必定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他可能会影响一个人的生活方式或者影响一个人的思想。那么个人与环境到底有什么样的关系?

先贤,王阳明的一生就受到了当时自己家庭和当时那个时代背景的影响。

中国的政治制度从西周的靠礼乐维持的分封制,又到了秦时的郡县制,也就是中央集权。再到唐朝时的三省六部制,后来在宋时六文艺舞,读书人的地位很高,掌控整个政治。可是送的又闻义务,导致宋朝时无力很弱,很快中原就被忽必烈统治了,也就开启了元朝,这时并没有什么新开创的制度,只是沿袭了之前的制度,而到了明朝则采用了内阁制。皇帝一个人独揽所有权利,没有将权力向别的地方分散,这时中央集权达到了一个顶峰,可是这也带来了另一个问题,就是在明朝时,皇帝与宦官经常互相争斗。当皇帝比较强时,宦官的势力就暂时消声匿迹,整个天下也就暂时太平,可当宦官比较强时,皇帝也就徒有虚名,天下也就进入了一个混乱的时期。

中国的文化从商朝的甲骨文中,我们可以看出商朝的文化主要是巫术,而到了西周时期是礼乐,也是儒家的雏形。到了春秋战国时百家争鸣,而儒家也就诞生了。与儒家同样诞生有一定势力的是道家,法家,墨家。到了秦朝时,秦始皇采用郡县制中央集权,整体的文化也偏向法家。甚至采取了焚书坑儒的方式,让法家思想贯彻得更加彻底。但是到了西汉时,汉武帝和董仲舒一起霸出百家独尊儒术,儒家又一次兴起了,但是我们都知道,这里所兴起的儒家,实际上就是外儒内法,只不过是把儒家的那一套理论变成了硬性的法律规定而已,这并不是真正的儒家。到了东汉时,天下再一次大乱。又有一种比较偏向道家的青寒玄学诞生的,到了唐朝时期,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当时许多人甚至皇帝都十分信奉佛教。到了北宋时期,朱熹的新儒学兴起了,一直到明朝,朱熹的新儒学,都是一统江湖的,可是朱熹的儒学也不是完完全全是原本的儒学。朱熹的儒学强调格物致知,就是说所有道理都是在外在的,我们要发现万物的道理就知道了天理,然后再去做,可是儒家所强调的是理在于内,而不在于外。

在明朝时期,读书人的命运是非常不好的,读书人在那时没有发表自己言语的自由,没有独立性,常常都要在皇帝与宦官的争斗中选择,站队。如果站错了还有可能引来杀身之祸,而且他们所学习的那些四书五经都是朱熹修订过的,也并不是真正的儒家,他们也不知道真正的圣贤是怎样的。

在王阳明的少年至青年时期,而宁一直立于五件事情分别是任侠,骑射,辞章,神仙,佛氏。他为什么要溺于定五件事情呢,其实是因为王阳明在很小的时候就立志要成为圣贤,而他之所以认下骑射与骑射,就是想要成为圣贤,但是身边的人都认为他走偏了,圣贤并不应该是这样的,所以这就使得他的内心产生了动摇,于是他就去选择了神仙与佛氏,想要去寻求自己的本心。

长大后王阳明号去了关,明当他为官,后因得罪宦官,刘瑾遭遇廷杖,入狱流放,几度死里逃生。这一过程是相当艰辛,在这一艰辛的过程中,王阳明也有了自己的困惑,他的困惑是到底应该退一步海阔天空,去做一个普通人,还是继续追求圣贤,去继续给皇帝上谏去做自己明知不可能成功的事。而如果不考虑结果,这也并不是圣贤,这最多只能算个莽夫,所以他并不明白自己究竟应该何去何从,做何选择。

王阳明在到了农场后重建生活,参悟生死,那么他究竟悟到了什么?王阳明在龙场的生活中悟到了心即理和,知行合一,他为什么会悟到新机理呢?因为当时他曾想过要向外求,就拿他小时候格竹子那件事情来说,可是他却发现自己向外求,求不到,他就开始寻求所谓的神仙与佛事,而这两个东西的研究也让他渐渐找到自己的内心,他就开始向自己内心去求这个道,于是也就明白了真正的道理是存在于内心的,而并不在外界。另一个原因就是,因为他在农场生活时看破了生死,于是就悟出了天理,在自己的本心中而不在外边,又回到了孔子和孟子的说法,承接了真正的儒道。但其实悟到了这个道理也是一个很麻烦的事情,因为这个道理和当时朱熹的格物致学相反了,格物致知当时是非常流行的说法,一统江湖,而王阳明的说法却和其相反,讲理是在心中的,尽管王阳明说的才是儒家真正的大道,可是那也必然不会被大部分人所认可,因为大部分人并没有了解过所谓真正的儒学,他们只了解过朱熹的格物致知。

王阳明在评判冥王叛乱的事件中,黄亚明作为军事家,他在作战的同时并未放弃奖学,甚至作战见习员勤奋讲学,最后还取得了像传奇一样的胜利。

王阳明在最后留下了此心光明亦复何言的这样一句遗言。其实这里面有着一点,对于自己最终也没能修齐治平的遗憾还有一点,就是因为自己已经将自己内心的良知,也就是自己的仁心外显出来了,已经将天理活出来了。我们所看出来的遗憾,是从最终他未能实现自己修齐治平的理想而感到遗憾,可是对于王阳明自身来讲,他是没有遗憾的,因为他从内心已经承接了重现的过程,孔孟的大道,并且将他内心的仁心和他的良知活了出来,良知自身就是带有光辉的。

王阳明的一生与环境的互动是非常多的,受环境的影响也是非常多的。因为环境而未能实现自己修齐治平的大道,他也是因为自己家世的原因,而小小年纪就有幸可以接触到儒家的学术,小小年纪就可以立下一颗想要成为圣贤的心,这也是因为受到了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在少年时期动摇了自己想要成为圣贤的内心,但是他也正是因为去寻求自己的内心了,在那个所有人都将儒家寄托于外在的事物的时候,他寻求了自己的内心,这也为他之后可以悟出心即理的理论,可以重新复兴孔孟的大道,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那么我们遇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又该如何做呢?其实外界环境对于个人的影响是很多的。友好的影响固然有坏的影响。就像王阳明的一生,他身边的环境既影响了他从小就立下圣贤的志向,又影响了他后来做圣贤的本心,再到后来又影响了他能否成为圣贤的结果,但最终我们仍然说王阳明是一代圣贤。所以我想说环境会促成我们做成的一件事,有可能会阻挡我们做成一件事情,但是无论环境如何变化,就像孔子所说的仁心,孟子所讲的四端。我们每一个人都有成为圣贤的可能性,只是看我们自己有没有那个意愿,有没有那个契机。当我们遇到一些困难时,我们究竟会选择坚持自己的本心,还是苟且偷生。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