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KK的所有书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读书笔记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7
     凯文·凯利 Kevin Kelly,[美·1952.8-],被读者“亲切地”称为KK,是中国互联网界近年来热切追捧的“互联网预言家”“硅谷精神教父”。就在几个月前,“KK”“out of control”“必然”还是互联网圈子里的装B利器(可能现在还是吧),没看过失控的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混互联网的,更不好意思说自己是产品经理。

     神级PM张小龙说,如果一个大学生说ta读过《失控》,他就会录取ta。作为一个对鹅厂心怀向往的热血青年,听完小龙哥这话 (张小龙演讲:微信背后的产品观 )我立马下单了KK的全套书籍,等着被录取。

     彼时我还没养成读书的习惯,拿《失控》开刀也是要了老命的,前后近8个月的时间才勉强看完了《失控》《科技想要什么》《技术元素》《新经济新规则》,今年再读了KK新书《必然》,终于集齐KK的所有书在此召唤神龙。

    由于KK“墙内开花墙外香”的情况,国内在追捧之后也有些质疑凯文·凯利是不是大忽悠的,说凯文 凯利(KK)和他的中国梦来拆台的, 这多少让我这篇读书笔记的逼格受到影响。鉴于小龙对KK的重磅推荐,《失控》我真是跪着读的,好在《必然》我是坐着读的。

     所以KK究竟有什么核心观点?他的书到底值不值得读呢?

     这是一本大部头,也是KK最为重要的著作。其核心观点是机器正在生物化,生物在工程化。

      KK作为《全球评论》、《信号》、《全球概览》这些重量级杂志的撰稿人与编辑,本身有相当的科学素养,这本书很厚(705页),涵盖了仿生学、生态系统、工业生态学、控制论、网络经济学、电子货币、人工进化等等等科学常识与思考,不可谓不纵横捭阖。阅读起来颇为痛苦,受到知识储备的限制常常需要Google其中的知识点…… 书中大部分的观点并非KK首创(这是被喷的原因之一?),KK经过个人的经历与思考把它们梳理了一番,形成了自我的思考。

      令我印象深刻的一些观点有:

·“涌现”。蜂群思维、分布式思维就是一种涌现,大量愚钝的成员中涌现出看不见的手控制着整个群体。当我们设定好个体的运行规则,数量与复杂度达到一定程度后,低层级的存在就无法推断出高层级的复杂性,只有运行它,才能揭示融于个体部分的涌现模式。我对于失控的一种理解即,各个个体、各个节点它们的涌现是失控的,这是“全人类的最终结局和命运”。

·熵,负熵。自然万物都趋向从有序到无序,即熵值增加,而生命需要通过不断地抵消其生活中产生的正熵是自己维持在一个稳定而低的熵水平上。生命总是维持着一个稳定的非稳定状态,总是摇摇欲坠却未曾降低过。

·惭愧地说,我对囚徒的困境,零和博弈,非零和博弈的认识也是从这本书开始……

     看书名就知道这本书延续了《失控》中“机器正在生物化”的观点,直接将科技拟人化。算是对“科技因人类而存在,是工具,是可被驾驭的”这种定见的一种颠覆。也是我对“失控”的一种理解:科技并不是我们能控制的,我们得好好想想该怎样与科技相处。

     这本书是科技席卷人类生活与工作的当下,KK对科技的困惑与思考,这些问题我们自己也常常想到吧?科技发展越来越快,我们一边拥抱变化一遍恐惧会不会有什么恶果。KK的想法显然比较浪漫和乐观。

     科技想要什么呢,科技想拥抱生命,科技想要创造更丰富的更有价值的世界。科技是人类的延伸,科技的需求就是人类的需求。科技(亦或技术元素)的进化是必然的,而我们可以选择如何识别这种必然的过程。技术元素是一场无限博弈,我们是参与者,技术元素的进化终点就是不断持续地保持这场博弈不结束。

     生物和科技的进化三元力的本质十分相似:必然性、偶然性、适应性(开放性)。技术元素的进化有着必然的方向和不可阻挡的趋势。而我们当如何选择呢?有邮包炸弹客为代表的激进反对,有阿米什人所代表的“慢动作”接受或选择性接受,也有芸芸众生所代表的痴迷狂热。KK自己是对科技持疏离态度——“常常最后一个添置必备设备”,他觉着干扰越少,越容易获得满足感,越能清醒地审视。

     KK表示生物和技术元素的共同进化是必然的。创新的趋同性证明了其出现的必然性。这本书说了很多必然性,隐约可见《必然》的影子了。

    《技术元素》有四章,章节之间由KK一段时间的一些文章稍作整理集合而成。逻辑比较松散,而且和《失控》和《新经济新规则》有很多重复的内容,是以我甚至记不得它的核心观点,大概就是对他自己新造的词“技术元素”的一种详细解读,有种为了圈钱而出书的感觉。

     说到“造词”KK也不是第一次了,《失控》里面就造了个“活系统”(vivi system,具有生物活力特质的人造或天然的系统),《必然》里面也有一个?大概是一种手段吧,也有种开山鼻祖的意思,但目前看来没怎么被引用和旁证。

     这本就不推荐了。

     这本书讲了十条在网络世界中的基本生存法则,也就是新经济规则。一共有十章。

     第一章讲的是集群,去中心化的力量。大抵就是说这个世界会互联,分布式控制,我们应当做的就是顺应这个趋势,让细微的万物互联。腾讯受到张小龙和马化腾的影响,应当是信奉KK的,从微信读书推荐的书就能看出来(第一本就是《out of control》)。所以腾讯现在的战略就是“连接一切”。通讯是最赚钱的……看看腾讯似乎在验证这预言。

      其他九条分别是:回报递增、普及而非稀有、免费之道、优先发展网络、不要在巅峰逗留、从地点到空间、和谐不再,乱流涌现、关系技术、机会优于效率。

     其中的let go at the top(不要在巅峰逗留)一则叫我想到当下的传统企业——它们曾在巅峰——的转型困局。它们难以从原来的商业模式中跳脱出来,企业层级构架古板固化,稍作的一些尝试也多是为了稳住已然显现的颓势。企业转型如是,人生亦如是。我们都得学会在成功之后回退,别在巅峰逗留,要想更上一层楼需要先从山顶下来,穿越一个非理想状态的峡谷。

      这本书大抵是“互联网思维”的一个集中表述,KK在1998年提出的经济规则竟如对当今世界的总结一般。不得不佩服其深刻的洞察力,当然也有美国本来就比我们发展得快,那时候预测到当前的中国也许是个相对正常的尺度。

      不过下面的配图可能是个打脸的,为佐证普及、网络的观点,KK说苹果的IOS系统必然会被吞并,看来预言家一般不应该把话说太满,但他没说时间,这也许是套路吧。

      KK这本新书,依旧延续和发展了“机器生物化”以及“科技想要啥”的观点,并且“反客为主”地认为科技是一个物种,人类是它的仆役。在此基础上KK观察和总结了当前必然的12个趋势,读起来虽然冗杂了些,但也有趣且有洞见。

      这12个趋势是:形成(Becoming);知化(Cognifying);流动(Flowing);屏读(Screening);使用(Accessing);共享(Sharing);过滤(Filtering);重混(Remixing);互动(Interacting);追踪(Tracking);提问(Questioning);开始(Beginning)。

     有罗胖的读书笔记在,我也就不好班门弄斧了。(自行搜索)

《必然》干货版之一:什么是“必然”?

《必然》干货版之二:你没迟到

《必然》干货版之三:人工智能,下一个商机

     《必然》和《新经济新规则》都是 “x个词看懂xxx”的网络爆文格式,我读《免费》的时候最后一章作者还罗列50个免费的商业模式方案,对此我其实感觉怪怪的,又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但倾向于反感。

      总的来说,读完KK的所有书,可以较为清晰地理解他的思维逻辑与核心观点,在看见别人装B的时候可以扑哧一笑,觉得KK也并没有那么牛,也为了出书而出书,也把一句话说成十句话。这类书实在算得枯燥,不想读也别勉强,要不是为了装B我恐怕也是读不下去的。

      有人讲KK在硅谷处于“边缘化”的地带,美国人不见得很推崇他的观点。但这其实并非评判一个作者的理由——因为美国人不待见他。我觉得KK之所以在美国“不受待见”,是因为人家那儿他的预言不见得有多超前,中国到底落后多少我没有明确的感知也无客观完整的数据,但总归是个发展中的国家。恰恰是因为国内的发展现状以及思考和呈现这些问题的书籍不多,才导致了KK的教父级别地位。

     但我们是否就应该推崇备至,跪着读完KK呢?当然别了。在阅读的时候保持怀疑精神,独立思考,别因为某某某推荐就先入为主跪着读,而应当平等地与作者对话,这大概是我学到的一课吧。

      最后,我说的都是错的,轻喷啊。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