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社会学概论的复习资料啊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1-01-08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需要重新走进课堂,拿起书本,这种现象是
第2个回答  2012-04-28
应该说明是哪个版本的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8-11-02
一、填空题:(每空格1分,共20分)
1、社会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是从____孔德_______开始提出的,产生于_____19世纪30_______年代。
2、在中国第一个讲解社会学的是___康有为______,在___1891______年。
3、巴甫洛夫的_____条件反射学说_____是解释人类学习活动、学习能力的权威学说。
4、___语言______是人们相互传递信息、感情的象征符号之一。
5、我国组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表现为:家长制管理较为普遍、行政因素干预管理_、_重人性___、____轻规则_______。
6、社区一词由德国社会学家_____滕尼斯________最先使用的。
7、我国人口问题的成因__政治原因__、_人口惯性___、文化及社会因素的影响____。
8、失业有_ 显性失业______和___隐性失业_____两种存在形式。
9、在就业和失业之间有一个过渡状态,即_不充分就业或隐性失业状态__。
10、社会保障的实质是通过_国民收入______再分配来缓解各种社会问题。
11、在研究现代化问题中有一个突出的机构__罗马俱乐部______________。
12、我国现代化战略的确定的依据是___人民的物质和文化_______的需要。
二、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一个人同时担当了几种角色,对个人的期待发生了矛盾,难以协调,这种现象称为( B )
A、角色扮演 B、角色冲突 C、角色中断 D、角色失败
2、以下哪一种活动不是集体行为( C )
A、赶时髦 B、抢购 C、春游 D、球迷闹事
3、与正式组织相比,初级社会群体的主要特征是( B )
A、规模小 B、人际关系密切 C、存在长久 D、综合性功能
3、由父母及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是( A )
A、核心家庭 B、主干家庭 C、联合家庭 D、其他家庭
5、中国城乡发展的理想目标为( D )
A、城乡对立 B、缩小城乡差别 C、农村发展为城市 D、城乡协调发展
6、人文区位学的分析框架是由哪个学派提出来的。( A )
A、芝加哥学派 B、纽约学派 C、华盛顿学派 D、哈佛大学学派
7、有人借改革,假公济私,有所谓“你有政策,我有对策”,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 C )
A、制度化优先 B、制度化冲突 C、制度化逃避 D、制度化建设
8、提出社会失范论的是( C )
A、罗斯 B、默顿 C、迪尔凯姆 D、韦伯
9、手段——目标论认为人们的五种行为方式中,“只认同文化目标,但不遵从制度化手段,此为( C )
A、逃避行为 B、形式主义 C、创新 D、反叛
10、“后工业社会”论是由谁提出的( A )
A、贝尔 B、弗兰克 C、奈斯比特 D、达伦道夫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1、社会变迁——是指一个社会中,社会结构方面发生的社会制度和人们的生活方式、社会角色模式的变动过程。
2、后工业社会论——美国哈佛大学丹尼尔.贝尔首先提出了“后工业社会”的概念。他认为后工业社会的特征是:专业与技术人员处于主导地位,产品生产转变为服务性经济,理论知识处于中心地位,未来发展方向是控制技术的发展和靠智能技术决策。
3、社会保障——社会保障也叫社会安全,是国家和社会依照法律对因不能参加正常劳动或遭受意外而不能维持基本生活的社会成员提供最低限度的经济援助,以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
4、社会问题——是指人文环境失调,影响了广大社会成员的正常生活和社会进步,需要动用社会力量加以解决的问题。
5、城市化水平——它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发展水平的指标,是该区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一般地,城市化水平在20%以下为低水平,20-40%为一般水平,40-70%为中等水平,70%以上为高度发展水平。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合作需要的条件?
答:第一,具有一致的目标,合作总要有某种共同的目标,缺少一致的目标,就无法进行合作。
第二,具有相近的认识。合作是一种互相配合的行为,合作各方在目标及实现目标所采取的方式上的共识,势必有助于合作的顺利进行。
第三,具有切实的行动。合作是一种现实行为,一定要落实在行动上。离开了实际行动,任何合作都将成为一纸空文。
第四,合作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利益的结合,为了使得合作能够顺利进行,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制定必要的规则,保证合作各方在目标达成后,各自能够获得相应的利益。
2、社会化对个性形成的影响。
答:第一,个性的形成有其生理、心理基础。先天的遗传,人的身体方面的因素对个性形成是有影响的。
第二,一个人的个性形成和发展,既受自身生理和心理条件的制约,更受社会关系的制约。在人的个性的形成过程中,生理、心理因素都以社会因素为中介发挥作用。因此,人的个性是个人社会化的产物,是随着个人社会化的进程而逐步形成和发展的。
3、社会分化与社会分工的关系?
答:社会分化是指社会中的个人或群体之间产生的,被社会认可了的区别。
从人类历史的发展来看,社会分工造成了社会的大分化。历史上三次大分工,是畜牧业、手工业、商业从农业中分化出来,三次大分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又形成了不同的阶级;因而一般说来社会分工引起社会分化,社会分工越精细,社会分化就越复杂;但我们也要看到社会分化并不一定都是由社会分工造成的,因为同一职业内部也有分化。
4、社会现代化内容?
答:第一,经济现代化。它是社会现代化的基础和核心。没有经济现代化,其他现代化就难以实现。经济现代化不仅表现为经济增长,而且包括生产力结构、生产方式、消费等现代化。
第二,政治现代化。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没有政治现代化,经济现代化很难推进和持久。它包括政治民主化、管理科学化、社会生产法制化、军队现代化等。
第三,文化、科学技术现代化。科学技术不仅是生产力,而且还能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
第四,城乡社区现代化。中国的现代化,走城乡共同繁荣、城乡一体化的道路。城乡一体化不是城市吃掉农村,而是二者繁荣到一个水平上,打消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不分彼此,融为一个新一体的现代化。
第五,群体组织现代化。是指从小到家庭、大到企业,在组织结构、活动规律、组织管理等方面的现代化。也可以说是组织管理的科层制。
第六,人的现代化。人是现代化事业的主体,是一切现代化活动的主宰者。
5、举例说明角色扮演及扮演过程?
答:1)每一个人在社会中都担当着一定的社会角色。当一个人具备了充当某种角色的条件,并按照这一角色所要求的行为规范去活动时就称为角色扮演。例如,一个人要扮演好“教师”这个角色,需要此人站在学生的位置上来反观自身,这名教师更容易弄清楚应该教什么,任何施教。
2)角色扮演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一过程包括三个阶段:了解社会对角色的期望,培养角色意识,实践角色规范和表现角色行为。同是售货员,有些人能积极、主动、热情、耐心、平等地接待顾客,而另一些人则消极、被动、对顾客冷眼相对、傲慢无礼。其产生差别的原因是他们对售货员这个角色的意识不同所致。
3)在角色扮演中,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常会出现一些问题,如角色冲突、角色中断、角色失败等。要克服这些矛盾,顺利地扮演社会角色,一方面要切实搞好人的社会化,另一方面社会要为人们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
角色冲突,如,一名职业妇女同时满足作为职员、妻子和母亲的角色期待,当这些期待出现矛盾时,就会形成角色冲突。
角色中断,如,一位到了退休年龄的干部突然接到单位要他退休人员的行列,而他对退休后的生活毫无准备,于是处于彷徨和失落状态,这就是角色中断现象。
角色失败,如,离婚后,双方的婚姻关系解除,标明这对夫妻角色失败。
五、论述题:(共10分)
1、目前我国家庭中存在的问题?谈谈你的看法和解决对策。
答:第一,在婚姻的缔结过程中,仍存在着包办、买卖婚姻的现象。
第二,早婚、违法婚姻问题严重。
第三,独生子女问题。
第四,老人赡养问题。
第五,离婚问题。
(要根据自己的观点展开,只要自圆其说就能得分)
六、案例分析:(共20分)
1、参考答案:
(1)上述材料揭示了由社会分层所导致的严重的社会不平等现象。
(2)由于穷人和富人在生产资料占有上的不同,导致他们的社会地位的不同,从而造成了社会分层。这种由社会地位带来的社会分层意味着不同阶层的人所拥有的权利和义务的不同。在同样的条件下,社会地位高的人拥有更多的权利。这种社会分层在某种程度上是必要的,是有助于社会发展的。但是这种分层应该有个适度的界限,即应该倡导现代社会的自致性的社会分层制度,而不是那种建立在出身等先赋地位上的地位获得或社会分层制度。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就需要建立一种机会平等的制度。不合理的、过分的不平等蕴含着社会冲突。社会分层中应保持适度不平等。另外,社会还应有一种平衡过分不平等的制约和补偿机制。最后,社会还应尽量缩小下层社会的规模,同时扩大中、上层社会的规模,从而形成一个庞大的中产阶级。
2、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1)材料一反映了当前青少年在社会化过程中出现的早期社会化困境和无效文化传递的问题。早期社会化困境问题是由于青少年在网络上接受了大量的信息,但是由于青少年在生理和心理上的不成熟,无法判断这些信息是否有用,且在当前社会飞速发展的情形下,社会规范和价值标准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导致青少年在内化社会文化知识和价值标准时往往无所适从。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社会必须提供相对稳定和统一的社会规范和价值标准,提供令人佩服的社会权威形象。无效文化传递问题的产生是由于青少年过分依赖网络,导致对传统文化知识涉猎较少,因此上一代的知识和规范未能有效地传递给下一代,由此形成了无效文化传递。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是对青少年上网和学习知识进行有效地引导,并对其上网内容进行适当地控制。
(2)材料二说明的是青少年在社会化过程中出现的社会化偏差和失败,主要表现为使人处于不利地位的社会化。这主要是由于在“应试教育”的观念下,很多学校将学生分为“好生”和“差生”,区别对待,而学习成绩成为这种判断的标准。这样一种社会化模式对“差生”来说,是不公平的,容易使他们在今后的社会上处于不利地位,应该适当加以引导,改变社会的这种观念。
一、填空题:(每空格1分,共20分)
1、社会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是从___孔德___________开始提出的,产生于__19世纪30__________年代。
2、社会学把社会作为一个系统、整体来看待,一个社会群体不是个人的累加而是___结构的总和____。
3、马克思是从____宏观上___阐述了需要层次论;马斯洛是从____微观上___阐述了需要层次论。
4、根据交往的性质,把社会交往划分为__竞争_、 合作__、冲突、_和__顺应____。
5、集体行为的特征:非组织性___、__突发性______、___反常性__________。
6、__语言_________是人们相互传递信息、感情的象征符号之一。
7、家庭的发展经历了__血缘家庭__、___普那路亚家庭___、_对偶家庭___、__ 一夫一妻制家庭___四个阶段。
8、社区一词由德国社会学家__滕尼斯_________最先使用的。
9、社会控制的目的是使人们遵从__社会行为规范_________。
10、犯罪预防的措施有:__教育_____、_建立健全法律体系________。
11、在研究现代化问题中有一个突出的机构_罗马俱乐部________。
二、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社会”一词源于( A )
A、中国 B、美国 C、英国 D、德国
2、人类社会与动物社会的本质区别是( C )
A、语言 B、思维 C、劳动 D、直立行走
3、“工作安定”属于哪种需要。( B )
A、生理的 B、安全的 C、归属的 D、自尊的
4、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需要重新走进课堂,拿起书本,这种现象是( D )
A、再社会化 B、特殊社会化 C、重新社会化 D、继续社会化
5、与正式组织相比,初级社会群体的主要特征是( B )
A、规模小 B、人际关系密切 C、存在长久 D、综合性功能
6、由父母及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是( A )
A、核心家庭 B、主干家庭 C、联合家庭 D、其他家庭
7、社会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是( A )
A、交换关系 B、索取关系 C、对立关系 D、奉献关系
8、结构功能主义的主要人物是( A )
A、帕森斯 B、斯宾塞 C、库利 D、丁伯根
9、在许多发达国家,出现了大城市居民向小城镇或农村迁移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 B )
A、过度城市化 B、逆城市化 C、郊区化 D、城乡融合
10、什么问题正在成为世界性问题,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 C )
A、人口问题 B、失业问题 C、环境问题 D、贫穷问题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1、社会变迁——是指一个社会中,社会结构方面发生的社会制度和人们的生活方式、社会角色模式的变动过程。
2、后工业社会论——美国哈佛大学丹尼尔.贝尔首先提出了“后工业社会”的概念。他认为后工业社会的特征是:专业与技术人员处于主导地位,产品生产转变为服务性经济,理论知识处于中心地位,未来发展方向是控制技术的发展和靠智能技术决策。
3、社会保障——社会保障也叫社会安全,是国家和社会依照法律对因不能参加正常劳动或遭受意外而不能维持基本生活的社会成员提供最低限度的经济援助,以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
4、社会问题——是指人文环境失调,影响了广大社会成员的正常生活和社会进步,需要动用社会力量加以解决的问题。
5、城市化水平——它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发展水平的指标,是该区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一般地,城市化水平在20%以下为低水平,20-40%为一般水平,40-70%为中等水平,70%以上为高度发展水平。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合作需要的条件?
答:第一,具有一致的目标,合作总要有某种共同的目标,缺少一致的目标,就无法进行合作。
第二,具有相近的认识。合作是一种互相配合的行为,合作各方在目标及实现目标所采取的方式上的共识,势必有助于合作的顺利进行。
第三,具有切实的行动。合作是一种现实行为,一定要落实在行动上。离开了实际行动,任何合作都将成为一纸空文。
第四,合作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利益的结合,为了使得合作能够顺利进行,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制定必要的规则,保证合作各方在目标达成后,各自能够获得相应的利益。
2、社会化对个性形成的影响。
答:第一,个性的形成有其生理、心理基础。先天的遗传,人的身体方面的因素对个性形成是有影响的。
第二,一个人的个性形成和发展,既受自身生理和心理条件的制约,更受社会关系的制约。在人的个性的形成过程中,生理、心理因素都以社会因素为中介发挥作用。因此,人的个性是个人社会化的产物,是随着个人社会化的进程而逐步形成和发展的。
3、社会分化与社会分工的关系?
答:社会分化是指社会中的个人或群体之间产生的,被社会认可了的区别。
从人类历史的发展来看,社会分工造成了社会的大分化。历史上三次大分工,是畜牧业、手工业、商业从农业中分化出来,三次大分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又形成了不同的阶级;因而一般说来社会分工引起社会分化,社会分工越精细,社会分化就越复杂;但我们也要看到社会分化并不一定都是由社会分工造成的,因为同一职业内部也有分化。
4、社会现代化内容?
答:第一,经济现代化。它是社会现代化的基础和核心。没有经济现代化,其他现代化就难以实现。经济现代化不仅表现为经济增长,而且包括生产力结构、生产方式、消费等现代化。
第二,政治现代化。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没有政治现代化,经济现代化很难推进和持久。它包括政治民主化、管理科学化、社会生产法制化、军队现代化等。
第三,文化、科学技术现代化。科学技术不仅是生产力,而且还能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
第四,城乡社区现代化。中国的现代化,走城乡共同繁荣、城乡一体化的道路。城乡一体化不是城市吃掉农村,而是二者繁荣到一个水平上,打消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不分彼此,融为一个新一体的现代化。
第五,群体组织现代化。是指从小到家庭、大到企业,在组织结构、活动规律、组织管理等方面的现代化。也可以说是组织管理的科层制。
第六,人的现代化。人是现代化事业的主体,是一切现代化活动的主宰者。
5、举例说明角色扮演及扮演过程?
答:1)每一个人在社会中都担当着一定的社会角色。当一个人具备了充当某种角色的条件,并按照这一角色所要求的行为规范去活动时就称为角色扮演。例如,一个人要扮演好“教师”这个角色,需要此人站在学生的位置上来反观自身,这名教师更容易弄清楚应该教什么,任何施教。
2)角色扮演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一过程包括三个阶段:了解社会对角色的期望,培养角色意识,实践角色规范和表现角色行为。同是售货员,有些人能积极、主动、热情、耐心、平等地接待顾客,而另一些人则消极、被动、对顾客冷眼相对、傲慢无礼。其产生差别的原因是他们对售货员这个角色的意识不同所致。
3)在角色扮演中,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常会出现一些问题,如角色冲突、角色中断、角色失败等。要克服这些矛盾,顺利地扮演社会角色,一方面要切实搞好人的社会化,另一方面社会要为人们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
角色冲突,如,一名职业妇女同时满足作为职员、妻子和母亲的角色期待,当这些期待出现矛盾时,就会形成角色冲突。
角色中断,如,一位到了退休年龄的干部突然接到单位要他退休人员的行列,而他对退休后的生活毫无准备,于是处于彷徨和失落状态,这就是角色中断现象。
角色失败,如,离婚后,双方的婚姻关系解除,标明这对夫妻角色失败。
五、论述题:(共10分)
1、目前我国家庭中存在的问题?谈谈你的看法和解决对策。
答:第一,在婚姻的缔结过程中,仍存在着包办、买卖婚姻的现象。
第二,早婚、违法婚姻问题严重。
第三,独生子女问题。
第四,老人赡养问题。
第五,离婚问题。
(要根据自己的观点展开,只要自圆其说就能得分)六、案例分析:(共20分)
1、参考答案:
思想意识形态变革是社会制度变革的先导。
制度一旦形成,即具有稳定性.社会是复杂多变的,而制度的变动却不灵活,于是社会变革的需要和相对稳定的制度之间产生矛盾. 当社会要变革,要发展时,必须先对已有的制度进行改革,即制度创新.
一种社会制度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同任何社会历史现象一样,有其固化、创新与变迁、消亡的过程。当社会生活中某种利益关系的格局发生变化,或者设置环境出现重大调整的时候,原有的社会制度就要做出相应的调整或变革。
制度创新,可以举例说明我国经济、政治、教育等制度发生了哪些变化(进行了哪些改革)
2、参考答案:
(1)家庭(family)是社会的“细胞”,是一个典型的首属群体,同时也是人进行社会化的场所。所谓家庭,是指以婚姻、血缘关系和收养关系联系起来的、有共同经济关系的生活共同体。简言之,“家庭=实体婚姻+孩子+生活共同体”。英国社会学家安东尼•基登斯则将家庭定义为“直接由亲属关系联结起来的一群人,其成年成员负责照料孩子。”
(2)家庭功能(family function)是指家庭在一定生产力水平下和社会发展过程所表现出来的作用和功能及其所担负的社会责任等。在不同的生产方式下,家庭所具有的功能也往往不同,也就是说,家庭功能是随着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而变化的。不过,从家庭所具有的众多功能来看,如下几种功能是最主要的:生育功能、生产功能、消费功能、教育和抚养功能、赡养功能和精神慰藉功能。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我国家庭的结构出现了一些变化。家庭规模小型化,结构简单化,逐渐向核心家庭转变。从而家庭的功能也出现了明显的变化:生育和消费功能仍然是家庭的最基本的功能。但是,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日益广泛化,家庭的生产功能正在被企业组织所取代。家庭的生产功能呈逐渐弱化甚至灭亡之势。而且,随着社会生产力进步及学校正规教育的发展,家庭教育的功能已呈弱化之势。另外,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来临,城市的家庭养老方式逐渐弱化;而在家村,家庭养老仍将是重要的养老方式。最后,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精神需求层次越来越高,家庭所具有的精神慰藉职能应越来越被有所看重。但是我国目前出现的空巢家庭和代际居住分离现象,使得部分老人的精神得不到应有的慰藉,这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重要社会问题,应予以高度重视。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